1月19日,西藏人大表決通過設立“西藏農奴解放日”,消息傳到西藏農牧區,廣大藏族群眾以各種形式堅決擁護設立“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以紀念50年前在西藏進行的民主改革。
1959年3月28日,中央政府宣佈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職權,在西藏正式開啟民主改革,廢除“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使百萬農奴和奴隸獲得了人身自由,分得土地,並享有法律所規定的政治權利。
藏南乃東縣昌珠鎮凱松居委會是“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50年前的春天,凱松莊園的400多個農奴自發成立了西藏第一個農民協會。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百萬農奴摧毀封建農奴制度的民主改革,就從這個小小的村落拉開了序幕。
“政府設立西藏農奴解放紀念日,我們這些經歷舊社會的人非常高興。現在經歷舊社會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凱松居委會巴傑大媽説,她的父母都是農奴,1953年,她出生在牛棚裏。從出生到民主改革,巴傑經歷了6年農奴生活,兒時的那段苦難至今讓大媽刻骨銘心。
“那時如果碰到農奴主喂狗,我們就會圍攏過去,農奴主把糌粑扔到地上,我們就跑過去跟狗搶食,抓起地上的糌粑,連沙帶土吃下去。被狗咬傷是常有的事。”巴傑大媽説:“那個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是人。農奴主經常像打牲口一樣地打我們。我爺爺有一次就莫名其妙地遭到農奴主一頓暴打,右肩胛骨被打碎了,落下終生殘疾。”
巴傑大媽説,在一部反映西藏民主改革時農奴焚燒賣身契的紀錄片中就有自己父親的鏡頭,他在鼓掌叫好。
巴傑大媽説,現在全家年現金收入超過了4萬元。這樣的收入只能算是中等偏上。“手裏活錢多了,就可以更好地提高生活質量。”
現在巴傑大媽一家8口居住在一棟近300平方米的二層樓裏,樓頂上巨大的太陽能熱水器可以讓全家人天天洗上熱水澡。房子是去年新裝修的,客廳裏梁柱和傢具上的藏式繪畫光鮮奪目。巴傑大媽指著屋裏的三根柱子説:“過去那些農奴主也很少能住上這樣有三根柱子的房子。”
今年66歲的曲扎清楚地記得幼年時代生活的艱辛。他説,再也不願回到過去,更不允許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破壞和擾亂現在安定幸福的生活環境。曲扎是昔日大農奴主索康 旺慶格勒的家奴。
“我經歷了新舊兩個社會,西藏民主改革後,我和廣大農奴、奴隸獲得了人身自由,過上了幸福生活。”曲扎説。索康 旺慶格勒是舊西藏噶廈政府的四大噶倫(相當於大臣)之一,在1959年拉薩叛亂失敗後,索康 旺慶格勒同達賴一道逃往國外,繼續從事分裂破壞活動。
“我的母親叫彭瓊瓊,是索康 旺慶格勒的家奴,我和我的妹妹、哥哥也成為隸屬於他們的奴隸。我年幼時,母親被管家用鐮刀活活砍死。”曲扎説。母親去世後,曲扎的父親扎西帶著兄妹三人四處乞討,12歲時,他和哥哥幫人放牛羊。“妹妹當時只有8歲,不會幹活,是我和哥哥用別人施捨的一點糌粑把她喂活的。”後來,曲紮在一個好心人的幫助下逃出領主家,到哲蚌寺乞討。
現在,曲扎已經是一名退休幹部,他用自己的積蓄在拉薩蓋上了漂亮的退休別墅。記者在曲扎家採訪時看到,寬敞明亮的客廳內,各种家具應有盡有,客廳一角整齊地擺放著雕刻精良的藏式木桌,液晶電視、冰箱、空調等現代家電一應俱全。
在日喀則地區江孜縣至今還保留著著名的帕拉莊園,在那裏75歲的米瑪頓珠老人做了11年朗生(家奴) 。他和妻子女兒一起生活的那間不到7平米的黑洞洞的土坯房也被保留著。裏面只有一個灶臺,和一張磚“床”。有一次,米瑪實在太餓了,就偷了農奴主20斤青稞。“莊主知道以後氣壞了,讓人把我的兩條腿捆起來,兩個人輪流拿皮鞭打,打了一百多下,”他回憶説。
“我爸爸給莊園主放羊,有一天,羊跑到了莊園主的農田裏,莊園主罰我爸爸吊綁在一顆大樹上,吊了一天一夜。”民主改革前,57歲的尼瑪和家人是“加朗瑪”莊園主的農奴,每天在莊園主下面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他説,父親身體一直不好,是人民解放軍把他帶到醫院進行及時治療和照顧。
“民主改革時,我們一家5口人,分到了20畝地,9間房子,一頭牛,一把犁。”尼瑪對於民主改革時的場景至今仍記憶猶新。
1999年,尼瑪當上林芝加丁嘎村村委會主任後,帶領群眾對全村土地進行全面整治、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業和黃牛改良,還鼓勵村民外出打工。現在,村民手上現金收入越來越多,2008年,加丁嘎村人均收入達到1.26萬元,其中現金收入人均達到7000多元,全村51戶中45戶蓋了新房。這幾年,隨著中央加大西藏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尼瑪家買了兩台裝載機跑工程建設,去年,他們家收入達26萬元。尼瑪還自願為汶川地震災區捐款5萬元。
尼瑪説:“度過寒冬的人,最懂得陽光的溫暖。現在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我永遠不會忘記黨和政府的恩情。”(記者 拉巴次仁 尕瑪多吉 葉輝)
責編:張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