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視新聞調查:舊西藏的封建農奴制

 

CCTV.com  2009年01月21日 17:4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  

央視採訪藏學專家

央視記者古兵

  《舊西藏的封建農奴制》

  【演播室】:1959年西藏叛亂事件以後,達賴叛逃國外,繼續陰謀分裂祖國,並不斷美化封建農奴制度下的舊西藏,使許多不明真相的人把封建農奴制度下的西藏,想象成一個“人間仙境”、“世外桃源”的極樂世界,甚至把封建農奴制度説成是世界上“最美妙最神聖”的制度。那麼,舊西藏的真實情況究竟是什麼樣的呢?生活在封建農奴制度下的民眾,他們的生存狀況又如何呢?

  【第一部分】源起

  解説:公元10世紀,西藏拉開了它封建農奴制度的序幕。

  廉湘民:西藏封建農奴制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政教合一。

  孫寶印:經歷了好多年以後,您再看農奴制度,您覺得西藏當時的農奴制度,是一個什麼樣的制度呢?

  朋:很野蠻,很落後,很殘酷。

  解説:朋措扎西曾在西藏生活過38年,他的足跡遍佈除阿裏地區外的所有地方。(資料)

  孫寶印:我知道您是1951年進藏的,您作為生長在青海地區的藏族,你到了西藏,你發現西藏的農奴制給你帶來什麼樣的一種衝擊,跟你當地是不一樣的?

  朋措扎西:不一樣,我們那個地方也很苦,因為原來在舊社會,有軍閥馬步芳,在他的統治之下,生活是相當苦的。但是到西藏去一看,那差距就大了。

  記者:怎麼大?

  朋措扎西:那兒都是又黑又小的房子,窗戶就是一個洞。每一個小房子裏面,準是有一大堆草,跟麻袋片什麼都有。我記得我有一次問他們,你們這是幹什麼的,他説這是我們晚上睡覺的地方。

  解説:僅僅是生活上的巨大落差就讓當年剛剛二十六七歲的朋措扎西感到難以接受。然而數百年來,這種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農奴對農奴主的依附關係為基礎的制度就長期存在,黑暗和野蠻的力量不曾間斷地統治著雪域高原。(資料)

  廉湘民:我的導師多吉才旦曾經説,他説我們通常説西藏是政教合一,但他認為應該是教政合一,西藏的宗教,它的作用遠遠大於政治。或者説它政治和宗教的結合遠遠大於世俗政治勢力這一塊。

  解説:無論是表面的政教合一還是實質上的教政合一,就西藏的封建農奴制而言,都是圍繞達賴這樣一個精神和政治的首腦而展開的。在這個體制中,達賴被賦予了無上的權利,而成為封建農奴制度的總代表。(資料)

  記者:這種制度像西藏的農奴制有了什麼樣的特點,從而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農奴制?

  多傑才旦:其他地方不是政教合一,是主要的一個體現在政教合一,回過頭來以後鞏固農奴制。

  記者:利用宗教的力量鞏固農奴制。

  多傑才旦:對,這是很明顯了。沒有宗教力量的時候,估計這個農奴制早就垮臺了。

  解説:然而,如今的達賴集團一直在為封建農奴制唱這樣的讚歌,稱西藏社會雖然實行農奴制度,但它是具有高尚和利他人之心的農奴制度,叫囂“政教合一的民主和自由”才是他們的目的。(電影資料)

  記者:那麼達賴喇嘛他提到了,過去我們的雪域西藏在佛光的照耀下人們安居樂業,是一種很懷舊的很浪漫的一種表述方式。你覺得反映他一種對過去的農奴制度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

  廉湘民:這實際上呢,是在回避或者説歪曲一個事實。就是説,封建農奴制它是一種被現代社會所不能容忍的這樣一種制度。因為這樣一種制度,它是高度地侵犯了人權,嚴重地阻礙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也阻礙了藏族文化的發展這樣一種制度。宗教一旦和政權和政治結合在一起和經濟結合在一起。它就成了一種幫助統治者,對人們的思想進行控制的工具了。

  解説;13世紀初,西藏封建農奴制度被普遍確立下來,並一直延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那麼,在長達數百年的歷史中,西藏這片土地究竟承受了哪些沉重的記憶?那裏的人們又曾有過怎樣的遭遇,經歷了什麼樣的變遷呢?(資料)

  第二部分:(階級)

  解説:舊西藏的階級劃分大致為兩種,統治階級為農奴主階層,根據1958年左右的統計數據,他們佔西藏人口的5%,主要是三大領主,包括地方封建政府、貴族和寺院上層僧侶以及他們的代理人。(電影資料)

  《西藏史》主編,藏族學者恰白次旦平措:舊西藏的封建農奴制度是,西藏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生産資料,佔有在,人口不到百分之五的三大領主手裏,同時,佔人口95%以上的農奴,只擁有百分之五的生産資料。是這樣的制度。

  解説:這種制度下的農奴主階層過著奢華生活。有資料顯示,有些在拉薩的農奴主,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已經用上了抽水馬桶。這裡是拉薩以西三百多公里的江孜帕拉莊園。這位老人是藏族攝影師扎西旺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曾到這裡拍攝過這座莊園。(資料)

  扎西旺堆:我們到帕拉莊園拍電影的時候,帕拉汪秋夫婦已經去了印度,莊園的管家拿著兩皮口袋的鑰匙,把一個一個門幫我們打開,讓我們進去拍攝。莊園就是莊園啊,太富有了!光酒和吃的就裝滿了一間屋子。有洋酒、威士忌、人頭馬等等,非常多。穿的呢,有綢緞的,有普魯的,有牛絨的,光皮制的衣裳就有90多件,皮子的種類,各種各樣,猞猁皮,狐狸皮,羔羊皮,豹皮,水貂皮,有些皮子我根本就沒有見過,説是非常珍貴,我們也不知道。

  舊西藏貴族後代桑頗次旺桑培:我叫桑頗次旺桑培,今年67歲,我們家族的全稱是德本堯西桑珠頗章,我們家族的房子,在大昭寺難免講經場對面,房子有1000多間左右,在拉薩貴族是算比較大的貴族家庭。我們在山南的扎囊桑日等地方有六個莊園,這些莊園的管理人員有50多人,在家裏也有50多個傭人,我們還有十幾個牧場。

  解説:農奴階層佔西藏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他們的人身依附於農奴主。(把空鏡上的説明字幕去掉,並打上資料)

  多傑才旦:農奴要確定他的領主,他是誰的農奴,那個農奴主就主宰他的一切,

  記者:農奴有什麼樣的權利和義務呢?

  多傑才旦:農奴沒有什麼權利,能有什麼權利,沒有什麼權利。農奴生下小孩,小農奴必須要向農奴主報名字,報告,這樣農奴主知道了他增加了一個農奴,等於他又增加了一份財富。娘肚子裏懷著他,他是哪一個農奴主的農奴身份都定了。

  多吉才旦:農奴沒有一個沒有領主的。懷在娘肚子裏面以後,就決定了他是屬於哪個領主的農奴。(父母親)萬一不是一個領主的,兩個領主的,生的女孩兒就是母親的那個領主的,生下來以後,生個男孩兒,那就是那個父親的領主的農奴。

  解説:舊西藏的民歌這樣唱:“山上有沒主的野獸,山下沒有沒主的人。”農奴階層主要由三種人構成,“差巴”、“堆窮”和“朗生”。差巴,意思是支差者。這部分人佔農奴總數的60%到70%。他們雖然有些貧瘠的土地,但是幾乎沒有時間好好耕作,他們大量的精力都放在為農奴主勞作上。

  解鎖:這是50年前的一段紀錄片,她叫次卓瑪當時是拉魯莊園的差巴,最近有記者採訪了她,。

  次卓瑪:(領主)叫我們往東走,我們就得往東走。叫我們往西走,我們就得往西走,他們指向哪,我們就走哪,我們沒有説話的權利,只能他們説,我不能做自己天裏的工作,領主非常富裕,因為我們給他們幹活,他們的收成非常好,我們的日子過得非常窮。

  解説:承載著次卓瑪差巴歲月的拉魯莊園老房子,現在還留在一片農田中,它失去了舊日的氣派,卻時刻提醒著次卓瑪們舊日的苦難。

  廉湘民:她説農奴主叫我們向東我們只能向東,叫我們向西就只能向西。這就是當時農奴生活的真實寫照。這是在人身自由上,那麼在財産上。農奴本身是沒有自己的財産的,他們的財産,僅僅只能維持基本的一些生存。

  解説:“堆窮”的意思是冒煙的小戶,佔農奴總量的30%至40%。他們沒有土地,都依附在領主的莊園中為生。堆窮多由差巴下降而來,也有一部分是外來的逃亡戶。堆窮可以上升為差巴,但相比較而言,差巴下降為堆窮的比較多。

  解説:畫面中坐在地下磨鼻煙的小女孩叫格桑曲珍,當時她只有12歲,從小她就有一個夢想。

  格桑曲珍:我們睡在沒頂的房子裏,當時就想,能夠睡在一個有頂的房子裏有多好。

  解説:這樣的房子,格桑曲珍小時候是無法想象的,而現在,她卻是這裡的女主人。

  次仁央宗:他們只要有冒煙的地方就是一個堆窮,他們沒有任何土地,只能靠這些政府、寺廟、官人,就是説貴族這三種,靠這個種地還有賣勞役來生活,這是就是依附於土地的。

  解説:差巴和堆窮破産後,還會下降為“朗生”,朗生是“家中飼養”的意思。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農奴主稱他們是會説話的牲口。完全被農奴主佔有,可以被隨意買賣或贈送,主要用於家內勞役。朗生多半來自破産的貧苦農奴。

  解説:朗生尼瑪卓瑪11歲就被主人送給了別的領主,後來她又被再次轉送給另外的主人。

  廉湘民:尤其是在農奴主家從事家內勞役的這樣一些朗生。他們通常是居無定所,只是在農奴主的高大的宅院裏頭,隨便找一個,像是馬廄啊,隨便找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繼續生存的。

  解説:這位老婦人是朗生奇美措姆,她和女兒、外孫女生活在一起,他們都住在莊園主的牛棚裏,祖孫三代都是同一家農奴主的朗生。外孫女叫德慶卓瑪,今年她已經51歲。

  德慶卓瑪:我的外婆告訴我,她的爸爸媽媽也是克松朗生,我是家族中第四代出生在牛棚裏的人。

  解説:朗生的後代一生下來就是朗生,而她死後,家人要立即像領主報告除名。這個朗生抱著她出生不久的孩子來向管家報告登記,從此就決定了這個孩子一生的命運,而在領主的賬簿上,又增加了一筆財産。

  喜:我母親他們過去就是給別人當差的。

  解説:喜饒尼瑪也是一個朗生的孩子,現在,他是中央民族大學的副校長。

  喜:我們那個地區叫娃子,實際上就是農奴,給別人做事,因為你的一切都是在別人家裏給別人當僕人,我們説他們過的那種日子,經常説,説當時家裏邊非常的窮,有的時候農奴主把他們吃剩了的,或者説覺得要扔的東西才能給你吃。我的祖母怎麼去世的?因為那些農奴主晚上很晚才回來,開門慢了一點,就被打死了。

  解説:農奴主佔有著土地等生産資料,佔有著農奴的人身,對他們徵收各種賦稅,強迫他們無止盡的勞役,然而,在舊西藏,農奴主對農奴的剝削並不僅限於此。

  記者:在您的印象當中,農奴主對農奴最離奇的、最過分的一種剝削是哪種情況?

  多傑才旦:天災人禍以後,沒有辦法,趕快去跟農奴主借錢,一般都是高利貸。

  記者:這種情況很多嗎?

  多傑才旦:這個經常聽到。對喇嘛寺的債務叫喚得多了,叫喚得厲害,太重了。

  廉湘民:在西藏的封建農奴制時代,它的寺廟不僅僅是接受社會上捐獻的,同時他們也進行經營,這种經營本身就是向廣大農奴,榨取錢財。

  記者:你説的是榨取,那麼宗教這種在寺廟收取,比如説收取勞動者的勞役啊,或者是地租的時候,會不會比一般的農奴主要有所緩和,或者有所放寬?

  廉湘民:這絕對不會,這樣一種高利貸,在農奴的一生是叫做無法清償,或者還不完的,怎麼辦呢,他就子子孫孫不斷的累計下去。這樣就使得他子子孫孫,或者世世代代永遠都成了農奴主家族的依附産品,依附物。

  解説:舊西藏封建農奴制對農奴階級的剝削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名目繁多的稅種聞所未聞。比如耳朵稅、辮子稅,交不起稅或者還不清債務的農奴,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有時也會選擇逃亡。

  解説:色新村原來是達賴喇嘛家族的莊園。現在這裡的孩子們輕鬆愉快。但是,幾十年前,這裡的一部分村民曾因為不堪農奴生活的艱難痛苦集體逃亡,遠走他鄉。卓瑪玉珍姐弟倆也是其中的兩個,當年,根本無法想象她的小孫女能有現在這樣無憂無慮的日子。

  卓瑪玉珍:沒糌粑吃,這麼苦,同時勞動稍有怠慢,就要埃石頭棍棒打。就這樣,有這樣的情況。後來實在受不了啦,不僅讓幹活,還吃不上飯,所以忍受不了就逃走了。

  弟弟群培:他們説佛富堯西的人懶惰,逃跑了,這些人太不象話,這些人你們可以殺了,只要留下這些人的頭和手就行。在18個縣以內,我們的主人已經發出通知,跑不了的。

  解説:一旦逃跑的農奴被抓住,等待他們的將是殘酷的懲罰。這些懲罰大都源自於舊西藏沿襲了三百多年的兩部法典。

  第三部分:法典

  解説:舊西藏地方政府藏語稱“噶廈”,意思是“發佈命令的機關”,由地位顯赫的僧侶和貴族組成,並擁有一套等級森嚴的法律制度,從法律上保障統治者的權利。《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這兩套法典從十七世紀初開始執行,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時廢除。在法典中,統治者把人劃分為三等九級。(空鏡頭上的字幕刪掉)

  等級圖配解説:其中上等人包括藏王、大小活佛、僧俗官員和貴族等,中等人包括職員、僧人、商人等,下等人包括農民、鐵匠、屠夫等。

  記者:它是以什麼依據來分成幾級的?(8:33)

  廉湘民:它是認為,人生在世,他也是根據前世的作為,投胎到今世,所以它有不同的等級。上等人的命價呢,就相當於等量的黃金,而最下等的呢,命價只是一根草繩。

  記者:就是在《法典》裏邊有明確的文字規定嗎?

  廉湘民:在法典裏有明確的文字規定的。

  解説:法典《殺人命價律》中規定:“上部雅孜王被霍爾所殺,其屍價與黃金等量;”而對下等人的命價則規定為:“流浪漢、鐵匠、屠夫等三種人,彼等命價值草繩一根。”

  廉湘民:舊西藏的等級制,我們不僅從社會上,剛才我提到的,農奴和農奴主的關係可以看到,在寺廟裏本身也存在著非常深遠的等級制。

  記者:你指的是僧侶本身?

  嘉賓:僧裏本身也存在非常明顯的等級制,只有上層僧侶他才是農奴主。在寺廟裏,在舊西藏還有很多下層僧侶,他們終生也就是從事勞役,從事一般的勞動,他們甚至連“學經”權利都沒有。所以他們也是實際上是農奴身份。

  解説:七十多歲的老僧人江陽多傑到寺廟裏幾十年,一直是掃地背柴,他衣衫襤褸,日子很艱難。而像這樣的僧人在寺廟裏還有很多。

  喜:很多人實際上到寺廟裏去,當時舊的西藏,到寺廟裏去,根本就是為了維持自己的生活,到了寺廟以後在下層做寺廟的一些雜役,在寺廟待了很多年,可能就基本上沒有念過什麼佛經。

  色拉寺僧人強巴雲登:我叫強巴雲登,今年76歲,當年父母把我送到色拉寺,色拉寺有我的親戚,就把我託付給他們,當時我才8歲,到了色拉寺,我做了五年的勞役,比如提水、燒火等等,當時生活比較困難。寺廟一年發給我四斗青稞、糌粑,這些糧食不夠的時候,家裏就來幫助我。

  解説:《法典》嚴格的等級劃分,維護了農奴主階層的利益,也是造成舊西藏社會嚴重貧富懸殊的重要原因。

  多傑才旦:貴族的那些人,高頭大馬褂,穿的是綢緞,彩紅的衣服,但是窮人啊,窮得簡直是……在八角街,我們有時候開玩笑説,拉薩市裏面什麼最多,兩個最多,一個是乞丐最多,一個是狗最多。有的時候乞丐一萬多人,拉薩城那時候一共才有三萬多人。

  解説:有一首藏族民歌唱到:“太陽照到的地方,是三大領主的地方;水流到的地方,是三是三大領主的地方;農奴祖祖輩輩,沒有一塊立腳的地方。”在當時生産力和生産關係極其低下的情況下,統治階級依然制定出一整套向屬民攤派、索取差稅和罰金的特殊政策,並從法律條文上固定下來。《使者薪給律》規定:“凡討稅者所到之處,納稅者除為官吏及隨從人員繳納狗、馬、騾之費用外,還令其提供一條羊腿和一馱貨物。”在嚴格的等級制度下,農奴對領主充滿著恐懼。

  朋措扎西:比如説有一次,洛措山丹,是達賴的哥哥,我到他那兒去有一件事情,我到他那兒去,有幾個農奴來見他,結果不是本人,他那個是管家説,來了什麼人啊,那幾個農奴就連話都不敢説。

  解説:《法典》規定了刑罰的程度,朗孜夏是舊政府的辦公場所,後來變成了拉薩最黑暗的監獄所在。這裡所使用的刑具就不下50種。其頂樓上是審訊、拷打犯人的法庭。樓下是牢房,在牢房裏,被認定有罪的人忍饑挨凍,這裡見不到一絲陽光,白天他們戴著腳鐐、手銬,晚上沉重的木枷把幾個人的腳連鎖在一起,絲毫不能移動位置,在這套刑具上還留著饑餓的囚犯啃食木頭的痕跡。由於病、餓、傷痛而慘死的農奴是不計其數的。

  朋措扎西:刑罰殘酷是封建制度下的一個特點。

  記者:您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

  朋措扎西::比如説,有人偷了寺廟的東西,這樣就把他手給斷了;還有呢,就是有一種刑罰,把它眼睛給挖了。

  喜:像這個法典,很多時候都是非常殘酷的,有時候是神來斷,一個事做不好,燒油鍋,油鍋裏放的黑白的石子,摸出是白的,要證明你的清白就敢去摸,抓住石子,抓住白的,證明你是清白的,抓住黑的,你還不是。法典裏都有一套,非常殘酷的制度。

  次仁央宗:那時候西藏實行挖眼睛,不光對農奴,甚至可能對貴族也會實行。像近代來講,貴族像龍夏事件,龍夏是一個貴族,而且當過嘎倫,像他這麼高權位的人,觸動了權力的時候,也就是統治階級政權的時候,照樣會受刑。

  解説:雖然統治階層的人犯法也會受到懲罰,但是這種法典維護的是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在這種制度下,統治階層受到刑罰的幾率要比農奴階層小很多。因為農奴階層的人犯上的話,法律的懲罰是極為嚴酷的,而對於上等人侵害下等人的行為,處罰則從輕甚至可免除刑事責任,這等於變相承認了私刑的合法性。

  記者:在什麼情況下他會動用這些私刑呢?

  廉湘民:只要農奴不服從,他肯定就要動用各種私刑,

  記者:嚴厲到什麼程度?

  廉湘民:有施用各種的酷刑,比如説,砍手,剁腳,挖眼,實際上是屢見不鮮的。

  解説:在布達拉宮下面有一個地牢,是專門用來懲罰貧民的,人們稱它為蝎子洞。這裡爬滿了毒蝎,貧民被扔進這樣的地牢,很快就會被活活蜇死。

  廉湘民:在舊西藏,農奴主對農奴不僅是一种經濟上的佔有,也有超經濟的強制行為,他們在世俗領主的莊園也好,在這種宗教領主的莊園裏也好,它進行一些這種,剛才我們説的私設刑罰這都是非常普遍的,都是非常常見的。這也是我們所説的農奴的悲慘境遇的一個標誌。

  解説:舊西藏農奴階層的生存狀況不堪回首,那為什麼這樣一種殘酷的封建農奴制度在舊西藏得以長期存在呢?

  【第四部分】

  解説:舊西藏的封建農奴制度,同一般意義上的封建農奴制度有著很大的不同。

  廉湘民:在這樣一種社會,人們是沒有任何的思想自由的。農奴對自己的信仰是沒有選擇性的。

  喜:對宗教的強制性,在法典當中明確地規定要按照效忠於歷代地方政權的傳統,如果不按照這個做,不信奉佛法,就會遭到懲罰,就是你不能夠改信其它的教派,不能夠改信其它的宗教。在這些問題上他是做了明確的規定的。

  廉湘民:那麼在這樣一種條件下,大量的農奴,他由於接受了這樣的一種重要的觀念吧,他可能會認為自己之所以這一輩子遭受苦難,完全是因為上輩子或者前世,造孽的這樣一種結果。

  解説:農奴幾乎沒有機會去學習和判斷自己命運的因果由來,他們從出生開始就必須聽命于主人的呼喝,。而更不能理解的是,他們似乎並懷疑自己是否就應該這樣悲慘一生。

  廉湘民:農奴比如説他只是用前身作孽這樣一種觀念進行解釋,他對自己的這種悲慘遭遇的這種認識應該説是比較膚淺的。

  記者:這種解釋是誰告訴他的?

  廉湘民:這種解釋就是當時的統治者,三大領主,尤其是作為封建領主的這種寺廟上層對他們進行的一種灌輸,是一種思想的教化。

  記者:這樣一種農奴制之上,再加上一種宗教的意味的話,

  多傑才旦:特別是宗教

  記者:會使農奴制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多傑才旦:就是把它凝固,更加凝固了,

  喜:西藏統治階級的頭子就是達賴喇嘛,達賴喇嘛下邊,他既是宗教人士,又是政治人物,政教合到一個人身上,下邊有一個西藏地方政府,西藏地方政府裏邊有我們藏語叫嘎夏,嘎夏裏有四大嘎倫,也是省屬合存的,首席嘎倫是僧人,其它三個嘎倫是俗官,就是僧官和俗官,僧官是首席的,在下邊機構有一個譯倉,翻的譯,倉庫的倉,譯倉,翻譯過來的,還有孜康,譯倉實際上就是一個秘書處,譯倉四個叫做宗譯其謀,宗譯是秘書,其謀是大秘書,這四個僧人他們在很多情況下起決定作用,因為他們要直接跟達賴喇嘛商討一些事,彙報一些事,所以你看到政府機構裏面,包括下邊的一些機構,比如説軍良局、郵政局,都是一僧一俗,很多都是一僧一俗,政教合一。

  記者:但是我們也知道,如果説宗教對農奴制的影響是純宗教的話,我們也會聽説,尤其是佛教講的是以慈悲為懷,按照這種思路下去的話,農奴過的是更加寬鬆、舒心的生活。

  多傑才旦:慈悲它是不講的。它就是講你苦是因為你上一輩子造的孽,這輩子還,不能説你現在苦,給你發發慈悲,沒有這回事。根本不講這個。

  記者:那這種變化是如何發生的,宗教本來是這樣的一種理念,但是結果現實當中,形成很大的反差,如何實現的?

  多傑才旦:因為對這個社會的控制力。

  記者:就是説宗教和政治的一種結合?

  多傑才旦:結合,控制力。

  解説: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世代生活在高原與世隔絕的西藏農奴才逐漸了解了自己身處的是怎樣的一個世界。

  廉湘民:我們知道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封閉的西藏,開始對外開放。在西藏生活的人們,開始接觸到了外界新鮮的空氣。所以正是在逐漸開放的過程中,西藏的廣大農奴認識到了,自己所處地位的不平等,是因為政教合一的西藏封建農奴制度造成的,是因為農奴主作為壓迫者給他們帶來的。所以他們就發出了強烈的要求,要求改革這樣一種制度,要求推翻這樣一種封建農奴制度。所以這樣才有了我們説的上個世紀50年代的西藏的民族改革,所以民族改革是西藏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西藏社會從封閉到開放。

  解説: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過去了,舊西藏封建農奴制的黑暗已經成了過去。如今,在祖國的大家庭中,西藏人民和全國各族人民一樣,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充分享受著平等自由的生活。

責編:雍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