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像資料館 蔣春柳:“資料導演”機制創新 實現“雙贏”和“發展”

 

CCTV.com  2009年09月29日 17:5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上海音像資料館的蔣春柳,也是世博項目組的成員之一。前面我的同事已經給大家介紹了世博項目的總體情況,也給大家分享了一些精彩的視頻。那麼接下來,我將從另一個層面探討 “資料導演”機制能帶來哪些效應,以及代表我們音像資料館怎樣的理念。

所謂資料導演,往小裏講是負責節目資料部分的創作。但它又包含著輔助創作、激發創作、以及引領創作的功能。這些我的同事都介紹過了。

那麼在座很多來自各地的電視臺老師可能會有些疑問,你們搞資料導演説的花好稻好,對我們電視臺來説,除了幫助編片子,還有哪些好處?而另一些來自音像館的老師,可能也會問,你們搞資料導演,不就是資料員的升級版?幫人家幹了活,除了在片子上打幾個名字,還能有什麼?

我想大家的疑問都很對,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們資料導演,除了對片子負責外,該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該起到怎樣的作用?最後,我們認為,我們資料導演,就是一座橋梁,溝通音像館和電視一線頻道的橋梁,“求雙贏、共發展”是我們的理念,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事實上,也印證了我們的想法。

下面我就結合世博項目來談談,我們是如何通過“資料導演”機制創新、實現“雙贏”和“發展”。

有效成本管理

首先我們來談錢。我們知道一個大專題的成本,除了人力成本,很大一筆是資料、設備成本。通過“資料導演”的機制,實現有效管理成本。我想很多電視臺的老師會有感觸,頻道投了很多錢拍了片子,最後出來就那幾集成品,很多素材帶往往不知所蹤,也許成了一些編導的壓箱貨,但對頻道來説卻是損失。

控制磁帶成本

而我們資料導演,從專題一啟動就開始參與其中,進行磁帶管理。我們為編導所領的空白帶進行分類,分成為拍攝帶、資料帶和編輯帶,併為每盤磁帶進行編號,這樣一方面方便編導使用,另一方面每個編導領了多少磁帶都知道的清清楚楚,能夠進行成本控制。到專題片完成後,能非常明晰地掌握磁帶動向。以《百年世博夢》為例,從總編室過來的數據看,2008年以“世博”名義領的1269盤空白帶,剔除有180盤左右為日常世博報道用,截止到目前我們回收的素材帶共1075盤。大家可以看到98.62%素材帶都已經回收了。因為這些磁帶有很大部分是高清HD磁帶,非常貴,按照這些磁帶的價值來算,我們就幫頻道回收了10多萬元的磁帶。資料導演,可以幫助從源頭上進行磁帶管理,有效進行成本控制。

控制採集成本

在版權意識越來越強烈的今天,每個專題大片,都必須劃出一大筆資料成本。像這樣《百年世博夢》這樣專題片,資料構成佔70%左右,除了館藏的資料外,更需要大量外購資料。大家都知道,現在資料價值越來越珍貴,國內科影廠的價格已經不菲,那一些國外的素材,尤其是獨家珍貴素材,更高達一分鐘2000歐元的價格。如果用10分鐘這樣的素材,那個成本就不得了。因此如何甄別篩選資料,減少資料採集成本,也許是頻道領導和製片人所關心的事情。如果由編導自己採集素材,當然也能找精彩的鏡頭。但是交由資料導演來做,卻更合適,因為資料導演們不光熟知已有哪些資料,更清楚該通過哪些途徑去找資料,有什麼合作關係可利用,《百年世博夢》素材採集過程中,就有國外音像機構,出於良好的合作關係,將部分珍貴版權資料免費贈送。光這一項,資料導演就為項目組節省10余萬資料費用。

內容資源建構

談完錢,我們來説談“物”。很多電視臺的老師也會有困惑,一個專題片花了大錢拍完了,可素材一大堆也沒人整理,過了一段時間就不知道到哪去。而對資料導演來説,這就不成問題了。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參與到項目中,和編導清楚一樣清楚每盤帶子上有些什麼內容。所以在拍攝結束後,就能著手整理這一大堆素材。《百年世博夢》拍攝後,結合日常的世博新聞,我們給對世博內容開始了梳理,進行詳細的標引和數字化轉存。形成了世博影像庫、世博城市空鏡庫、世博人物庫等多個專題音像庫。

世博影像庫

專題庫 內容 時長(分鐘)
世博歷史庫 近30屆世博會活動影像、照片、圖片 約3000
上海世博庫 2010上海世博會相關的新聞素材、慶典活動、宣傳片等 約5150
世博人物庫 230位專家學者的世博訪談、180余位世博相關歷史人物 約5000
世博城市庫 31個國家近50個城市空鏡、自然景觀 約3000

這些世博相關素材的梳理,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宣傳報道,奠定紮實的資料基礎。所以現在新聞中心關於世博報道很大程度上都依賴這些資料,今年世博會倒計時一週年的重大直播活動大量採用了這些素材。

這只是一個專題片完成後留下來的資源,大家可能也知道,自從《百年世博夢》之後,已經有多部大片要求上海音像館的同志們擔任“資料導演”角色。包括深受好評的《激蕩1978-2008》、《奧運、國運》、《30年,30人》等。在每部專題片進行的同時,我們“資料導演”也在緊鑼密鼓地建構著特色音像庫。例如“30年財經素材庫”、“奧運素材”、“改革開放人物庫”等,還有今年我們集團主推的建國60年的多部大片,同樣我們也計劃形成體育大事記、明星人物庫等多個素材。日積月累,我相信這一系列的特色素材庫將成為寶貴資源,會成為頻道藝術創作的堅實基礎和靈感寶庫。那些大牌編導就很有經驗,經常跑到這些庫房來吸養分、找靈感。所以,這個資料導演的好處啊是實實在在看的。

內容資産開發

講到這裡,我們音像館的老師可能要急了,你講了半天,還是在幫人家幹活。如果從音像館主體地位來看,能得到什麼好處?

大家別急,就像我前面講的我們音像館一直提倡“雙贏”的理念,雙贏雙贏就是你得好處我也得好處,沒好處的事誰幹呀?對我們音像館來説,很簡單,那就是發揮我們的專長,變資源為資産。現在大家都已經接受了這樣的理念,節目資料就是資源,就是寶庫。可這個資源到底怎麼挖掘,才能變成資産,還得講究。你要是不去開發,守著金山銀山也是白搭。

所以,我們音像館近年來一直提倡“變資料為資源,變資源為資産”。我們一直在兩手抓,一方面進行內容資源的整合建構,另一方面,進行內容資源的深度發掘,變資源為資産。

還是以世博資料為例,有那麼一堆熟知世博資源的“資料導演”,能做很多事情,從多個方面變資源為資産。就像前面葉汀説的,做了《世博檔案》的系列、出了世博的書,開展了世博播映。接下來,我們音像館正計劃與百事通公司合作,開展世博快樂導演計劃等等。而我們也形成了一份策劃案,名為《世博萬花筒》。準備將與世博有關故事、典故、知識等,例如“水晶宮傳奇”、“愛因斯坦與世博”、“清政府的世博之旅”、“2010世博看點”等,做成一個個2分鐘的短片,形成幾大系列。我想這個2分鐘系列節目既適合放在新聞節目片尾播,也可以放在網上,甚至手機裏觀看,為世博熱身。我們也很希望這個系列能夠衝進央視的《新聞聯播》。這裡順便插播一下廣告,如果在座的哪位老師對這個策劃感興趣,歡迎會後跟我們館長交流。

玩笑過了,我們言歸正傳。內容挖掘除了自主研發節目外,對那些擁有自主版權的素材,我們可以考慮組包銷售。我記得央視在拍完《故宮》後,就把故宮裏面的“門”那些素材打包銷售,聽説光這個都賣了幾千萬美元。那我想,我們擁有那麼多資源,也可以進行整合銷售,比如《百年世博夢》攝製組,就拍了很多橋,上海的橋和世界的橋,我們把這些橋和在一起,不知道能不能賣出好價錢?不光是橋了,還有很多很多其他東西,我想只要我們開拓思路,就能把這麼多資源變成滾滾而來的資産。

人才資産儲備

我絮絮叨叨講了這麼久,還有一個最寶貴的資産沒説。先請大家看個視頻

大家可能猜到這個最寶貴的資産是什麼了吧?葛優葛大爺説過:“21世紀什麼最寶貴?人才!”雖然是句玩笑話,卻也是事實。我們管理內容、整合資源、開發資産,都離不開人來做這些。

在我們上海音像館現有93人,其中35歲以下的就有59人,而且每年還以10%的速度在遞增。那麼如何喚起這批年輕人的工作熱情,留著他們的人更留住他們的心,這都是我們音像館一直考慮的問題。所以我們不斷探索新的機制,尋求理念創新和事業突破,所以,從基礎管理、到資料播映、再到07年的進駐管理、以及08年的資料導演,我們不斷在尋找新的增長點。正是有了“資料導演”這樣的模式,給了我們年輕人更多鍛鍊機會,不光幫助他們開拓眼界提高了業務水平,更喚起了他們對資料工作的熱愛。我想有了這份熱愛,只要假以時日,會有幾個、甚至幾十個“張景岳”老師出現。

好了,前面我從資料管理、資源建構、資産開發以及人才成長這幾個方面來談了“資料導演”模式的效應,大家也能看到,這些都是為著推動我們事業的發展,而且這個發展不光是電視臺或是音像館單方面的發展,而是共同的發展。你的資源交給我來打理,我的人才交由你來培養。有了合作和雙贏的理念,才會你好我好大家好。

總之一句話,只有秉持雙贏的理念、抱著合作的態度,朝著共同發展的目標一起努力,才會把我們整個廣電事業推向前進。

我的發言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責編:薛愛民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