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受蘇區精神洗禮 赴基層加深感悟

CCTV.com  2009年08月26日 14:3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記協網  

  從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到葉坪、沙洲壩舊址群,從下肖中宣部舊址到長征第一渡于都,8月24日,"中央新聞單位名編輯名記者江西老區行"一如紅軍急行軍般緊張。滿滿噹噹的日程,編輯記者的收穫也是滿滿噹噹。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是編輯記者參觀學習的第一站。在這裡,他們向講解員認真詢問中央印刷廠石印機的"身世",圍在"鎮館之寶"國家銀行玉印前細細打量,他們為苦等紅軍丈夫75年的"共和國第一軍嫂"陳發姑而感動,為中央蘇區50%的適齡兒童入學率而驚嘆……

  "蘇區幹部好作風,自帶乾糧去辦公,日穿草鞋幹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正是憑著堅定信念、求真務實、執政為民、清正廉潔、無私奉獻的蘇區精神,中國共産黨在以瑞金為中心的紅色土地上進行了長達三年的治國安民的偉大實踐,為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人民日報農村採訪室主編夏珺不無感慨地説:"人民日報作為黨報,更要向革命先輩學習,堅定信念,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葉坪紅軍廣場,綠草茵茵,黃色小花星星點點撒落其間。參加江西老區行的100位編輯記者列隊整齊,向革命先烈紀念塔敬獻花圈並行三鞠躬禮。

  在葉坪舊址群中,新華社攝影部主任編輯董耀武找到了自己的"根"。1931年11月7日,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當天,新華社前身紅色中華通訊社正是從這個默默無聞的贛南小村落在她的第一條電訊中向世界播發了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紅色政權成立的消息。"這是我第一次來這裡,真應該早一點兒來這裡感受新華社的好傳統",在新華社工作了38年,如今終於回到"老家",董耀武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瑞金城外有個小村子叫沙洲壩。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那裏住過。村子裏沒有井,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解放後,鄉親們在井旁邊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站在紅井邊,中宣部副秘書長、此次活動總領隊魏地春和編輯記者一起重溫了這篇膾炙人口的百字經典。

  用小竹筒舀起清冽的紅井水品嘗,編輯記者的心頭別有一番滋味。中央電臺"80後"記者馬千卉説:"現在明白,書本裏學到的東西,只有親自去看,親身去體驗,才能深刻體會它的歷史內涵。"

  結束了上午的參觀學習,100位編輯記者又馬不停蹄地分組趕赴贛州的農村、廠礦企業、林區、街道社區、醫院和派出所等地體驗調研。編輯記者在城裏呆得時間長了,難免會産生浮躁情緒,形成惰性,組織他們到基層去了解社情民意,將加深他們對"三貼近"原則的認識,提高宣傳報道的責任感和自覺性,新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孫兆華如是説。

  24日晚,100編輯記者已陸續抵達目的地:第五組聯絡員黃鳳武和光明日報湖南站站長唐湘岳所在的猶江林場附近發生山火,兩人二話不説就上了火線;在贛南醫學院附屬醫院體驗調研的第九組剛抵達駐地便開始熟悉工作環境,討論分工方案,人民日報主任記者姜泓冰還主動要求值夜班;而在派出所鍛鍊的第十組,部分隊員已跟隨當地民警上街夜巡……

  帶著蘇區精神下基層,參加江西老區行的100位編輯記者正默默地把革命先輩當作榜樣,踐行著他們對理想信念的堅定和執著,走到群眾中去,走到火熱的生活中去……(郝薇薇)

責編:曹樹彬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