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特寫:站在紅色中華通訊社舊址前

CCTV.com  2009年08月26日 14:3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江西瑞金8月24日電(記者任鵬飛、周寧)瑞金,是共和國的搖籃。

  瑞金,是新華社前身紅色中華通訊社(紅中社)的誕生地。

  8月24日,參加“中央新聞單位名編輯名記者江西老區行”的11位新華社編輯、記者滿懷朝聖之情,來到瑞金葉坪紅色中華通訊社舊址“祭拜”先輩。

  “找到我們的根了。”在新華社工作了38年的攝影部資深編輯董躍武的眼睛濕潤了,“這是我第一次來到紅中社舊址。很難想像,就是在這幾間簡陋的鄉村土舍裏,深埋著人民共和國新聞事業的根,我們的前輩就從這裡走來”。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中央蘇區抗擊國民黨軍隊第三次“圍剿”的隆隆炮聲中宣告創立。同一天,紅中社的新聞采編人員克服重重困難,在這片閩贛邊界的樟樹林中,以“CSR(中華蘇維埃無線電廣播)為呼號,在她的第一條電訊中向世界播發了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艱苦、殘酷的環境,造就了偉大的中國共産黨,先輩們在一次次戰鬥中經受磨煉,成為偉大的新聞戰士,他們的事跡讓我驕傲、給我力量。”新華社信息部編輯孟慶麗激動地説。

  1937年1月,隨著時局的發展變化,紅色中華通訊社更名為新華通訊社,簡稱新華社。70多年來,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新華社作為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用永不消逝的電波傳達黨中央的聲音,反映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進程。

  伴隨著中國共産黨的發展壯大,新華社也由弱變強,由小到大。從初創時只能用單一頻率發稿,到今天擁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網絡、手機短信等全方位發稿手段。

  對此,新華社音視頻部編輯候曉敏感慨良多:“只有不斷與時俱進,準確把握時代的脈搏,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新華社2009年開通了中英文電視新聞專線,表明我們這一代編輯、記者正通過自身努力告慰革命前輩。”

  “震撼!沒有前輩們付出的生命和鮮血,就沒有我們今天事業發展的良好基礎。”新華網編輯高海英看著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感嘆道,“作為全面展示新華社各類新聞産品的巨大平臺,新華網在世界華文新聞網站中的點擊率始終保持第一,我想,如果先輩們知道,也會十分高興的。”

  “78年前幾十平方米的發稿小屋,如今成為在世界近120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社的大通訊社。” 《新華每日電訊》編輯張玉亮説,“新華社78年的光輝業績已載入黨的新聞事業史冊,希望我們下次來到此地時可以自豪地説,我們像前輩們一樣,為黨的新聞事業作出了新的貢獻。”

責編:曹樹彬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