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沉寂多年的近千公里海岸線風生水起,成為吸引各類新型産業聚集的強磁場。
8月12日,江蘇沿海開發合作懇談會在北京舉行,海內外客商蜂擁而至,當天即簽下了18個重大合作項目協議,總投資額達2145億元。而在此前的江蘇沿海開發上海懇談會上,我省已經簽下50個重大合作項目協議,吸引投資1340億元。簽約項目中,先進製造業、新能源和現代服務業三大新型産業,成為“吸金”主力。
翻閱江蘇省沿海開發規劃,一個“新”字,格外搶眼,生動勾勒出沿海産業未來走向。
新型先進製造業,讓沿海産業“重”起來
【規劃摘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推進清潔生産和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臨港産業、優勢産業和新型産業,不斷增強産業競爭力,建成長三角乃至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新型工業基地。
江蘇沿海開發,濤走雲飛。雖然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消退,但一批市場需求大、附加值高的現代裝配製造業,卻搶灘于投資熱土,爭相在南通、鹽城、連雲港三市生根開花。
走馬東部沿海,江蘇最心痛的就是沿海地區的新型産業“斷鏈地帶”。由於沒有重大産業支撐,這裡每平方公里的GDP只有廣東的1/6、山東的1/5。但隨著沿海開發的快速推進,“輕薄”的沿海變得“厚重”起來。
説起新型産業規劃,省發改委副主任朱曉明介紹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江蘇送審稿中原寫的是“新興産業”,但在審批時,國務院高層領導把“新興”改成了“新型”,一字之差,意蘊迥然。
根據規劃,沿海三市重點要改變過去工業集中地式的發展方式,實現相關産業的集群發展,打造三大代表性新型産業板塊:連雲港重點發展鋼鐵産業,全省將加快調整鋼鐵産業空間佈局,引導沿江及內陸地區,特別是城市鋼鐵企業向連雲港轉移,打造滿足沿海先進製造業基地所需的鋼鐵産品;鹽城重點發展汽車産業,發展大中型客車和專用車,形成車部件研發製造基地,建設汽車試驗場,提升汽車産業發展水平;南通重點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製造産業,加強研發設計,加速打造世界一流的船舶及相關配套産業基地。
“今後,符合主導産業要求才會得到政策扶持,同時我省也將建立差別化的考核體制,主要考核各市的主導産業。通過這一系列的政策杠桿,促進産業在沿海地區實現集群式的發展,而不再成為工業企業的大雜燴。”朱曉明意味深長地説。
新能源,為沿海産業開發“亮”起來
【規劃摘要】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改善能源結構,形成以風電和核電為主體、生物質能發電為補充的新能源産業體系。
風從海上來。源源不斷的海風“吹”來的,是取之不竭的清潔型、可持續利用的新型能源。江蘇沿海風能資源豐富,蘊藏量約238萬千瓦,而從啟東、如東到東臺、大豐,巨大的白色風電發電塔已連綴起了一座與大海相望的“風車陣”。
至目前,我省東部沿海已投産和在建的陸上風電場已有7座,建成投産裝機68萬千瓦,正在實施近130萬千瓦,預計2010年全省陸上風電總裝機容量達181萬千瓦,中遠期規劃總裝機容量達600萬千瓦。與此同時,風力發電機和高速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江蘇目前已佔據國內市場的50%,風電整機製造能力已達100萬千瓦。
不光是風能。連雲港田灣核電站一期2台100萬千瓦機組建成投産,二、三期工程正在抓緊籌備,今年前五個月累計上網銷售電量已達49億千瓦時,成為新能源中的“絕對主力”;鹽城沿海灘塗正在打造的能源作物産業帶,目前已形成以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燃氣等為主的生物能源製造産業鏈,到2011年,其産業規模將超過200億元;佔據國內70%市場的光伏産業,也已描繪出藍圖,到2011年實現光伏並網發電每千瓦時2元以內,並儘早達到每千瓦時1元的目標。
“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優化能源産業佈局,改善能源結構,形成以風電和核電為主體、生物質能發電等為補充的新能源産業體系,是我省在沿海開發中,打破原有能源供應格局,加大新能源利用比重的重要舉措。”江蘇省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新能源專家顧為東認為,沿海開發為江蘇新能源加快發展鋪平了道路。
根據規劃,我省風電發展近期將以陸地風電為主,同時加快海上風電技術攻關,遠期重點發展近海風電;核電以田灣核電為基礎,擴大規模;生物質能發電重點推進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積極開展灘塗非糧食生物質燃料發電的前期研究,發展清潔高效的生物質氣化技術。未來,江蘇與中科院還將在能源動力研究方面合作,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建設清潔能源創新産業園。同時,鼓勵發展新能源裝備製造業,提高零部件研發設計和生産加工能力;優化太陽能光伏電池及原材料製造業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支持設立沿海新能源産業發展基金,促進新能源産業發展。
新型生産性服務業,讓黃金海岸線“動”起來
【規劃摘要】利用港口、機場等交通樞紐和重要節點,建立物流信息平臺,加強與國內外物流企業合作,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培育現代物流企業集團,把江蘇沿海地區建設成為現代物流基地,形成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體系。
沿海開發以港口建設為基礎,而港口要形成對腹地的輻射,以第三方物流為代表的生産性服務業的發展程度顯得尤為重要。正是基於這一認識,江蘇沿海開發將避免走上世紀90年代工業“單兵突進”式的發展舊路,而要實現二三産業協調發展。這種改變,在沿海三市發展中已經有所體現。
隨著連雲港港、大豐港和洋口港為代表的江蘇沿海港口加快建設,一個以大型港口為依託的現代物流帶正在加速崛起。
連雲港歐亞大陸橋頭堡的優勢正在凸顯。利用這一優勢,目前,連雲港正在建設30萬噸級航道、30萬噸級礦石碼頭以及30萬噸級原油碼頭。三個“30萬噸計劃”的出臺,吸引了新加坡萬邦集團加緊在連雲港推進碼頭、物流項目的合作事宜。
鹽城大豐港經濟區今年上半年已簽定總投資近50億元的服務業項目6個,其中,上海能建物資公司的“總部基地和保稅倉儲”項目本月底即將開工建設。
南通洋口港規劃萬噸級以上泊位62個,其中10-20萬噸級泊位8個,30萬噸級泊位2個,其總體目標定位為江蘇出江入海的大通道、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組合港,現代化石化基地和長三角重要物流中心。目前,總投資66億元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項目儲氣罐基礎已完工,10萬噸級專用碼頭開工建設,建成後可靠泊世界上最大的26﹒7萬立方米LNG運輸船,年均供氣可達87億立方米。
大海浩瀚,驚濤拍岸。遠望江蘇黃金海岸線,一個依託大港進出、大通道聯動的,貫通東西的中國東部沿海新興的現代物流體系,恰如巨龍出海,已然動了起來。(劉宏奇 陳明 張晨)
責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