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重慶武隆山體垮塌事故第三天,在一線指揮搶險的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指示,急調哈飛集團曾在抗震救災中屢建奇功的米-26重型直升機前往救援。接到指示後,中航工業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派機組十萬火急奔赴救援現場,完成米-26飛行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飛行——
6月7日7時30分,民航東北地區管理局緊急徵調哈飛集團所屬飛龍專業航空公司米-26直升機前往重慶武隆山體跨蹋現場搶險救災。公司立即行動,將在加格達奇執行護林防火作業的米-26緊急調回。哈飛集團緊急協調民航部門,確定赴武隆航線,同時聯絡武隆搶險現場,了解當地情況,説明直升機起降地點的準備工作要求。
雲遮雨擋 西線赴渝十萬火急
7日16時,米-26回到哈飛機場,中俄雙方機組成員15人,在機場匆忙吃過盒飯,配備好搶險設備,20時50分從哈爾濱起飛趕往重慶。
7日23時20分,米-26飛抵瀋陽機場。計劃第二日早6時30分從瀋陽飛往天津,但天津機場周邊出現雷電天氣,直升機無法穿越積雲層,又不具備繞飛條件,緊急備降朝陽機場。備降後,民航總局應急辦公室通知,原定航線沿途均為雷雨天氣,同時指示機組,儘快制定新的航線,全國機場均可提供轉停加油服務。機組人員詳細分析沿途氣象數據後,決定改走西部航線,繞到雷雨層後面飛行。新航線報審後,原本需要7天才能審批完成的跨區飛行,30分鐘便審批通過。16時45分,米-26飛到赤峰,到達赤峰後,赤峰又被雷雨包圍,經與赤峰氣象專家聯絡,通過對衛星雲圖近2個小時的分析,降雨雲當晚無法過去,飛行被迫中止。
9日6時30分,天氣轉好,米-26在赤峰起飛,機組人員克服重重困難,每到一站,人不離機,加完油後立即起飛,經由呼和浩特、延安、西安,于6月9日18時飛抵重慶江北機場。
起降準備 多方努力戰勝困難
到達重慶機場後,機組人員馬上與重慶搶險救災指揮部連夜召開協調會,制定吊運大型機械方案。由於重慶一直在降雨,跨塌現場地形複雜,飛行難度非常大。10日早,機組人員乘車趕往設在水江鎮的起吊場。臨時氣象站每半小時提供一次飛行氣象服務,一切起吊工作均已準備就緒,只等待天氣好轉,吊運機械進山。但當機組人員乘坐警用直升機勘察飛行路線及投放場地時卻發現,投放場選在山腰,沒有明顯標識,不符合常規設置要求。
沒有投放場,米-26將無法完成吊運作業,指揮部立即調集100余名礦工,在海拔約1020米、坡度約40度的山坡上,冒雨用鐵鍬、撬棍搶鑿出一塊長30米、寬20米的投放場。為讓直升機準確找到投放場,6名救護隊員、20名礦工,連夜從危崖絕壁上,順木梯爬下陡峭的垮塌地帶,穿越荊棘密布的灌木林,踩著崩塌的碎石泥湯,到達投放場,用白色醫用床單鋪就醒目的“卸貨標識墊”。
11日早,天氣穩定,機械師乘坐警用直升機從起吊場起飛,在白色“卸貨標識墊”的指引下,順利到達投放場。投放場設置在山腰上,雖已開鑿、平整,但仍有緩坡,三面大山環保,投放空間十分狹窄。機械師立即將情況上報機組,經過週密研究,機組確定了吊運方式、航線和應急備案,為吊運做好充分準備。上午9時,飛行氣象好轉,機組空機試飛後,立即投入到吊運工作中,為搶險救災爭取寶貴時間。
成功吊運 完成絕無僅有的飛行
11日10時30分,第一台挖掘機成功投放,成為第一批進入核心區救援的機械設備。直升機懸停卸貨時,冒雨在群山上圍觀的群眾們,向米-26機組豎起了拇指。他們中有剛剛倖免遇難的,有親朋仍未找到的……期許的目光中,有他們對飛龍公司的信任與重托。
16時,天氣突變,作業被迫終止。機組共飛行8個架次,將急需的4台挖掘機、1台鑽機和1台鼓風機吊至垮塌現場。4台挖掘機2小時工作量,相當於此前所有救援人員4天的工作量,隨著6台設備吊入,緊張的生命接力救援行動迅速展開。
12日6時,機組人員便趕到起吊場,但受降雨影響無法吊運。為保證米-26及時飛赴現場,水江氣象站每10分鐘提供一次飛行數據。12時整,機長齊煥清乘坐警用直升機勘查天氣,能見度轉好,雲較低,山谷氣流較大,形成亂流。這種環境飛行,直升機受氣流擾動非常明顯,加之山距狹窄,對機組和直升機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驗。現場急需1台鑽機、1組備件,機組人員憑藉飛行中對航線的熟悉,于12時55分,開始在雲中摸索、穿行。最終安全地將急需設備吊至現場。13時40分,經過2架次飛行,米-26機組圓滿完成全部吊運任務。
機長齊煥清告訴記者,此次吊運比唐家山的吊運更艱難。首先天氣多變,雲低、能見度差,直接影響作業。而飛行中,旋翼邊緣距離山體最近處僅有10米,投放場地三面環山,直升機進入後只能倒飛出來,再掉頭飛回。這就要求機組每次作業都萬無一失,絲毫失誤都將造成災難性後果。重慶市政府在新聞發佈會上稱,機組完成了一次絕無僅有的飛行任務!
16日15時30分,米-26回到哈飛機場,黑龍江民航局局長、哈飛集團和飛龍公司的領導在機場迎接機組歸來,送上鮮花,高度讚揚機組人員在武隆山體垮塌救援中做出的貢獻。本次搶險救災,歷時10天,共計飛行約48小時,行程6000多公里,吊運裝備60噸,創造了中國直升機作業的新記錄。
責編:王子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