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第六屆廣州國際車展的媒體日,作為全國第三大車展,本屆的規模和企業參與程度已經與往年大相徑庭,少有真正新車推出,不少企業高層儘量“藏頭露尾”更是露出明顯的“過冬”痕跡。
雖然自2003年廣州國際車展開展以來,規模一直是一屆賽過一屆,但今年無論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車企,布展及展示力度都很難有超越去年的。雖然豐田、本田、大眾和起亞等實力相對雄厚的車企活動規模仍不小,但大多數企業參展力度卻是明顯縮水,表演也無往年那樣熱鬧。甚至不少企業高層壓根沒計劃在廣州國際車展上露面,只是安排了區域經銷商前來參展,最多再安排一位副總級人物“壓陣”。
汽車企業面臨寒冬的種種無奈都在車展上得以呈現:不少企業缺乏參展主題和新車型,不得已只能“炒冷飯”,帶著幾款老車型亮相;缺乏新亮點車型,市場蕭條的前提下參展的還全是大排量車型;大多數具有一定研發實力的小型車生産企業也不再像以往那樣大力宣傳;展館周圍巨幅廣告和綵球數量明顯減少,展場內的活動也遠沒有去年熱鬧,那些有新車上市發佈的企業也不再如往年一樣大張旗鼓的宣傳,其中大多數僅組織了小規模的專訪。業內人士認為,今年廣州國際車展的降溫最直接地反映出了汽車行業的蕭條,而在眼下這樣嚴酷的市場環境下,沒有新車型的車企明年要靠什麼支撐,還是個未知數。
作者:王萬利
責編:曹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