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華視點〕民歌節:一張“城市名片”的由來

 

CCTV.com  2008年10月27日 09:5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廣西頻道  


    新華社南寧10月25日電題:一張“城市名片”的由來

    ——從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發展看藝術與經濟的共生共榮現象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王立芳、夏琛琛


    25日,第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第五屆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南寧圓滿閉幕。與“兩會”同步,南寧的“一節”——國際民歌藝術節也在數萬觀眾的掌聲和讚美聲中落下帷幕。

    從“文藝晚會+廣場活動”的單一模式發展為由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共同搭建的藝術舞臺,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走過了10年曲折的探索之路。藝術與經濟的共生共榮現象凸顯其中。

從行政攤派到“一票難求”

    1999年,在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城市辦節慶活動的經驗後,廣西將已連續舉辦6年的“廣西國際民歌節”更名為“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交由南寧市政府主辦,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主題歌《大地飛歌》從此唱響全國。

    然而首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市場化運作並不成功。知情人士回憶説,當年整個藝術節所有活動只找到160萬元贊助。經費拮據,觀眾也寥寥,不得不靠行政攤派出售門票。

    2002年7月,南寧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南寧大地飛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每年國際民歌藝術節的資金籌措和主要演藝活動的策劃經營。公司通過出售獨家冠名權、專用指定權以及票務包銷等方式,使“慘澹”的情形有所改變,當年首次實現收支平衡、略有盈餘。

    2004年,第一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第一屆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南寧舉行,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有了依託,便一年比一年紅火起來。今年10月22日和23日舉辦的大型晚會《大地飛歌2008》與《2008風情東南亞》,數萬張門票很快售罄,變得“一票難求”。

    不是“藝術搭臺,經濟唱戲”,而是經濟助推藝術,藝術的繁榮又“反哺”經濟,助推經濟發展。

    “如今,國際民歌藝術節已成為南寧這座城市的一張‘名片’。”南寧市副市長肖鶯子説這句話時,臉上很有自豪之色。

    

從“展示文化”到“包容世界”

    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舉辦之初,實行的是傳統的“文藝晚會+廣場活動”單一模式。一年一度的“兩會”,東盟和世界各國大批政界、商界人士雲集南寧,藝術節開始由“展示廣西文化精髓”向集納世界藝術、“包容世界”轉變。

    國內和東盟大量的知名演員歌手、藝術家、藝術團體被邀參加藝術節,藝術活動的多樣化使這個節慶的知名度大大提高;繼而,更多的國內外藝術家和藝術團體慕名而來。作為今年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系列活動之一,來自亞、非、歐三大洲的藝術家共同搭建起19個“綠城歌臺”,南寧處處笙歌,處處熱舞。

    荷蘭人Jan是一名南寧女婿。他説,藝術節上的中國民歌被賦予了很多現代時尚元素,越南、印度尼西亞、老撾等東南亞國家的民歌各有特色,挪威、瑞典藝術家的演出,讓他感覺分外親切。

    藝術節的商務運作也日漸多樣靈活,商家贊助、項目冠名權、演藝門票、旅遊商品開發……節慶活動的經營開始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合作。

    一個節慶活動顯現出的包容胸懷,讓中外客商産生了對南寧這座城市的認同感,城市魅力倍增。

    肖鶯子告訴記者,一些東盟客商“就因為看了一屆藝術節,就決定在南寧投資。藝術節不僅是展示文化魅力的舞臺,也成了招商引資的‘舞臺’。”

    南寧“兩會一節”期間,共簽訂國內外合作項目352個,總投資額1000多億元人民幣,國際和國內經濟合作項目投資額分別比上屆增長3.4%和5.1%。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取得的這一可貴成果,無疑會成為南寧人的驕傲。

    “南寧這個城市不僅現代,還很包容。南寧會像北京、上海那樣,逐漸走向世界。”Jan説。

從“以歌招商”到“盛世交響”

    “‘一節’為‘兩會’添了光彩,‘兩會’也讓‘一節’的生命力越來越旺盛。”南寧市文化局局長陳曉玲説,自2004年“兩會”舉辦以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突破了“以歌會友,以歌傳情,以歌招商”的原定功能,向辦成國際知名藝術節的新目標邁進。在服務“兩會”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品位,同時也使城市素質日新月異,城市魅力與日俱增。

    城市的“硬體”不斷改善。“5年前,進出南寧的航班一個星期才幾十班,現在一天就有幾十班;那時星級賓館扳著指頭就能數出來,現在已有90多家。”陳曉玲説。

    南寧市民的榮譽感和對城市的熱愛不斷升騰,每年的“兩會一節”志願者招募,都有大學生和普通市民的熱情參與。志願者們在外語翻譯、禮儀接待、場館服務、部門專項服務、窗口行業和公益勞動服務、氛圍宣傳等崗位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成為中外客商感受南寧的一個“窗口”。

    陳曉玲告訴記者,2003年南寧市舉辦首次《風情東南亞》晚會時,還需要到北京去請小語種翻譯,從2006年開始,每年的《風情東南亞》晚會,所有的翻譯就地招募,半天內全部到位。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大地飛歌》,國內外都知道南寧有個國際民歌藝術節。”廣西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岑漢偉説,“兩會”和“一節”,經濟和藝術,合奏了一曲“盛世交響”。(完)
 

 

 

責編:雍莉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