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西頻道10月23日電(記者何豐倫 閆祥嶺)儘管歐洲和美國都在遭受著金融危機的打擊,這種打擊也正在向亞洲區域擴散,但21日召開的“中國—東盟電力合作與發展論壇”上傳出的消息表明,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電力合作,不僅能夠破解這一地區面臨的能源瓶頸,投資總額超過千億美元的電力開發還將大大增強中國—東盟共同抵禦金融風險的實力。
——技術實力+豐富資源=多國共贏
一方面,東南亞大部分國家和中國都屬於重要的石油消費國家和地區並主要依靠進口,世界能源危機促使中國—東盟國家加快實現能源多元化建設;另一方面,中國在電力裝備製造業方面的競爭優勢,能夠滿足資金不足、迫切需要開發電力資源的東盟國家的能源需求。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趙希正説,中國電力裝備製造業的自主設計、自主創新、國産化工作取得長足進步,三峽右岸70萬千瓦水電機組實現了自行成套,30萬、60萬千瓦火電機組參數性能和可靠性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百萬千瓦超臨界火電機組、自主設計的30萬千瓦循環流化床電站和空冷機組已經廣泛使用……
出席本次論壇的東盟工程院院長李怡章認為,中國電力企業設備優勢、技術優勢和勞動力優勢,具備在東盟電力市場上與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競爭的實力。
李怡章説:“東盟國傢具有得天獨厚的水能資源,但缺少技術和購買技術設備的資金,東盟與中國之間的電力合作潛力十分巨大。”
曾經多年從事電力水電資源開發研究的專家、廣西水利電業集團總裁陳潤秋算了這樣一筆賬:“中國水電裝備和設計方面的競爭優勢非常明顯,同樣標準的工程預算,只有歐美等國家的2/3甚至一半,加上適當的電網佈局,完全可以實現在一國開發水電,周邊國家和地區都能受益的局面。”
——千億市場“惠民”“富國”
越南方面的統計表明,為保障2008年經濟增長8.5%-9%,越南全年國內用電量需求達772億度。2008年越南將新增功率為2200MW的電力併入國家電網,但仍供不應求,越南電力集團將繼續向中國購電34億度。
柬埔寨國內電力工業由24個相互獨立的小電力系統構成,相互之間沒有聯網,年人均用電量55千瓦時,全國電氣化率只有15%,電力行業發展潛力大。
印尼國家電力公司副總裁(PLN)Bambang Hermawanto認為,未來幾年,東盟電力需求將增加1000億千瓦,建設投資金額約2000億美元,其中電力設備、電工産品至少需要1000億美元,市場潛力巨大。
從2001年起,中國國內的電力企業集團就開始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大力開拓東盟市場。如今,由中國承擔援建任務的緬甸多個電站已建成投産,中國與泰國合作建設的景洪電站工作進展順利。中國成達(Chengda)集團與廣寧汪秘(UongBi)熱電公司近日簽訂汪秘熱電廠二期擴建項目合同,熱電廠的鍋爐、渦輪機、發電機和ICMS自動控制系統等設備全由中國進口。
不久前舉行的第25屆東盟國家能源部長會議已經達成共識,共同協調和推動大聯網工作的實施,建立一個跨區域、跨國家的東盟大電網,電力建設和服務方面歡迎中國企業積極參與。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秘書處常務副秘書長許寧寧認為,千億美元的投資僅僅是電力投資的冰山一角,將為東盟大量人口和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
——深度合作 共禦金融危機
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學者和東盟人士無一例外地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加強中國—東盟之間的電力深度合作,其意義已經遠遠超出能源開發的範疇,更具有形成合力、共禦金融危機的現實價值。
許寧寧分析認為,東盟國家在世界金融危機中受到衝擊較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於與中國之間形成了密切的經貿往來。外向性很強的東盟國家,2001-2007年間對外貿易以每年11.3%的速度增長,其中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每年以26.7%的平均速度增長。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在2007年的貿易額佔全球貿易總額的13.7%,佔亞洲貿易總額的幾乎一半。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博士、廣西師範大學教授劉祥學認為,在金融危機風暴及歐美和日本均嚴格控制貨幣流動量的情況下,擁有大量外匯儲備、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中國,將資金注入東盟國家投資開發,無疑將形成中國—東盟防禦金融風暴最強有力的“防波堤”。
南方電網公司副總經理王久玲認為,電力作為能源領域的一個重要行業,它的發展必然帶動物流運輸、機械製造、煤炭石油開發、水資源利用以及能源二次開發等相關産業的進步。南方電網公司早就看到這種巨大的機遇,正在用前瞻性、戰略性眼光開拓和培育國際性區域電力市場,加強面向東盟的電力工業開發與合作。
趙希正説:“政治互信、經濟共贏、繁榮共享落實到電力行業中,必將成為我國電力産業繼‘西電東送’之後第二次發展機遇。”
責編:司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