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22日電(記者顧瑞珍、王勉、蔣旭峰)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波及全球的金融風暴。作為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重要出口目的地,美國金融危機直接影響到中國及東南亞國家的出口和經濟增長。這將對中國、東南亞乃至整個亞洲造成多大影響?應如何積極應對?
“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對今年以來國民經濟産生了較為明顯的不利影響。”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20日坦言。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GDP增長率為9.9%,比去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其中有1.2個百分點來自出口減速。統計顯示,前三季度,中國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4.8個百分點,貿易順差減少了47億美元。
出席此間在南寧舉行的第五屆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的專家學者認為,應對金融危機“孤掌難鳴”,當務之急,只有世界各國“抱成團”,才能更有效地應對金融風暴帶來的危機和風險。
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格林伍德表示,亞洲經濟引人注目,尤其是東亞已成為世界經濟格局中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但是風險不斷,目前最緊迫的就是受能源和糧食價格推動的通脹還在持續。“不斷抬升的燃料和糧食價格對消費造成影響,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生活水平降低,貧困人口的生活更加艱難。”
面對這些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亞洲各國能走到一起,“現在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集體的努力。”格林伍德説。
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王榮華認為,世界經濟失衡更增強了中國與緊鄰的東盟各國發展區域合作的必要性。
王榮華説,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國家對於全球資金流動存在高度依賴性,外部市場萎縮和外部資金流入減少,將迫使東亞特別是東南亞國家把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轉向近鄰或周邊。
與會的文萊青年企業家代表團團長哈費米 阿卜杜勒 哈阿迪也強調,東盟和中國在經濟領域內加強合作非常重要。
第一次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柬埔寨企業家姚明順告訴記者:“這次和10多家柬埔寨的中小企業來參會,是來中國尋求商機。”他對中國—東盟的合作前景非常樂觀,“中國有巨大的市場,中國和東盟的合作有很好的交通和區位優勢,合作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與會專家建議,實現富鄰睦鄰和協同發展,首先應進一步深化次區域合作。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主任張蘊嶺説,應該通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下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加強與東南亞國家在各個領域的聯絡,實現互利共贏。
有專家提出,應該針對周邊國家的不同國情,打造在全球産業分工中關聯度更高的産業平臺。王榮華等專家認為,長期以來,中國對中亞市場的開拓有限,因此中亞國家存在著巨大的市場潛力,目前正是我國開拓中亞市場的大好時機。(完)
責編:雍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