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波及之廣、影響之深,歷史罕見。大批企業處境艱難、社會就業形勢空前嚴峻,而國家高新區及高新技術企業卻逆勢而上,再次證明了自主創新對一個企業、地方乃至國家的重要性。
我們看到,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生存困難或倒閉的企業大多是簡單依靠傳統生産要素投入的企業,缺乏核心技術。相反,憑藉持續的研發投入,擁有眾多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産權的企業,在國際經濟形勢風雲激蕩中,不僅沒有裁員,反而吸納了更多勞動力;不僅保持了平穩發展,甚至實現了超常規發展。
關於要不要確立自主創新為國家戰略核心的問題,曾經有過激烈的爭論,即使現在也還存在不同的意見。反對者的觀點之一是,由於技術可以引進,因此沒有必要投入鉅額資金進行自主創新,應該充分發揮我國人力成本和生産成本相對較低的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與協作。這種觀點的實質就是繼續走加工製造和對外貿易的傳統道路,繼續在國際産業鏈低端環節求發展。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以後,我國抓住了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利用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實現了快速發展,社會財富不斷積累。這種出口導向型的加工製造經濟模式,是在當時特定的國情和國際背景下作出的正確選擇,有助於我國快速擺脫貧窮、落後的面貌。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國際競爭的不斷加劇,低成本的比較優勢換來的利潤越來越薄,其競爭優勢也越來越弱。更重要的是,依靠低成本的比較優勢,難以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常常受制於人,一旦國際形勢發生變化,我國將面臨極大的生存考驗。
自主創新能力不僅是企業實力的象徵,更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之所在;不僅是我國應對各種危機和挑戰的強大支撐,更是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根本途徑。因此,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不僅關乎個人、企業的前途命運,也關乎國家的興衰。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具備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和良好條件,沒有理由繼續依附於發達國家,也沒有理由繼續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
在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的關鍵時刻,著力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黨中央、國務院堅定實施自主創新強國戰略的決心,必將成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重要實踐。
走具有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其核心就是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當前,在加快推動國家高新區發展的同時,積極支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將為我國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提供寶貴經驗,從而促進傳統經濟體向創新經濟體過渡,最終實現創新型國家的目標。
因此,中關村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不僅是中關村的一件大事,也是所有高新區、開發區以及其他各類經濟體的一件大事,更是我國高新技術産業的一件大事,必將對我國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帶動我國社會生産力實現質的飛躍,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和保持發展的主動權提供強大支撐和動力。
當然,作為一項全新的開創性的實踐,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還面臨大量問題需要解決,需要中關村人繼續發揚敢於探索、不怕失敗的精神,在完善法制與政策環境,推進科技金融體系創新,提高服務水平,加強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等方面實現突破;同時需要國家有關方面給予高度重視、全力支持,破除束縛自主創新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確保示範區建設順利推進。
困難在所難免,探索永無止境。我們相信,有國家的大力支持,有地方政府的積極推進,有高新區人的開拓進取,中關村必將出色地完成歷史使命,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編: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