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大佛禪院將於年底隆重開光

 

CCTV.com  2008年09月26日 09:4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四川新聞網  

  

      歷經十年努力,今天的峨眉山麓,一座凝結了峨眉僧眾無數心血的禪院以一種極其恢宏的雄偉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成為峨眉旅遊的又一新亮點。這座佔地30公頃、被命名為“大佛禪院”的巨大寺院,堪稱漢傳佛教建築的曠世之作,其前身,是四百年前的一座古寺院。據峨眉山佛教協會透露,今年年底,將按佛教儀軌,為大佛禪院舉行隆重的開光儀式。這也是繼金頂華藏寺之後,峨眉山恢復重建的又一座著名寺院。

  大佛禪院原名大佛寺(民間又稱大佛殿),原址位於峨眉山市區東郊,為明代萬曆年間無窮國師開創,歷時15年建成。寺院佔地300余畝,擁有多重大殿、140多間禪房。因寺內大悲殿供奉了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銅像,萬曆皇帝的母親慈聖皇太后特意賜寺名“大佛寺”。當年的大佛寺雄偉莊嚴,氣象軒昂,駕乎諸山;晨鐘暮鼓,梵音飄渺,聞者神往,觀者感嘆,香火旺盛,信眾絡繹不絕。清光緒28年(1902年),大佛寺與萬年寺毗盧殿被確定為峨眉山兩大十方叢林。據史料記載,歷史上有許多高僧大德於此弘法,如近代高僧能海、壽冶、本煥、樂渡、圓瑛等長老曾在此講經説法。民國28年(1939年),抗日戰爭期間,為避日機轟炸,國民政府將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運到峨眉,保管于大佛寺內,經廣大僧眾與護衛人員的共同努力,確保了國寶安全。國寶離峨前夕,時在重慶的故宮博物總院,贈與峨眉縣“功牟魯壁”橫匾,以彰顯其績。但是,由於歷史原因,在20世紀60年代初,大佛寺殿宇被改作儲糧倉庫,建築、佛像、法器等遭嚴重損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社會各界許多人士紛紛希望恢復大佛寺,希望按照佛教文化儀軌,恢復朝拜峨眉山從大佛寺開始的歷史傳統。海內外許多高僧大德也提出,企盼叢林古剎早日重現當年的莊嚴。在樂山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峨眉山佛教協會從上世紀90年代起籌備恢復重建大佛禪院(大佛寺)。1993年,峨眉山市政府決定將寺院遷建於峨眉城區南面護城河外的原古寺佛塔處,總佔地面積約30公頃。1996年4月6日(觀世音菩誕辰日)舉行奠基儀式,1998年3月19日(普賢菩薩誕辰日)破土動工。這一浩大工程,得到了國內外高僧大德和眾多佛教信徒的關心和支持。建成後的大佛禪院將還原其歷史,成為朝拜峨眉山的第一門戶——“名山起點”。

  大佛禪院在建築藝術上別具一格,從建築形式和結構用材方面均有別於其它叢林寺院,既繼承了我國漢傳寺院建築的優良傳統,又在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上有許多新突破,堪稱我國漢傳佛教寺院文化藝術建築的大觀園。寺院整體佈局分為三大體系,北面(臨市區)是佛教朝拜區,即宗教儀式空間,中部是佛教園林文化共享區,南面為佛教院校教育區,即四川佛學院。整個大佛禪院建築群攬括了中國傳統官式屋頂型制:重檐五脊、重檐歇山、單檐歇山、盝頂、攢尖頂等。除普賢殿屋面施琉璃瓦外,其餘均為素筒瓦。每幢殿宇均有不同等級的佛教傳統藝術的人工彩繪,如宋錦、金龍和璽、旋子金線等,丹青彩繪,圖紋精美,文化藝術氛圍濃郁。該寺規劃和設計始終嚴格遵循軌制,部局嚴謹,錯落有致;開闔得當,轉折自然。舉目可見的紫柱丹壁、石作、臺基、欄杆、甬道、地幔等厚實凝重。整個建築凸顯明清風格,兼有“盛唐遺風”,使人聯想到佛都“那爛陀寺”之再現。傳統手法與現代審美的巧妙結合,使大佛禪院成為中國古代建築和當代倣古建築理念的集大成,為當今中國漢傳“十方叢林”建築藝術之典範。
 

責編:李戎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