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綿陽涪城區:永久性農房建設是頭號民生工程

 

CCTV.com  2008年09月23日 16:4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央視網消息(記者王子彬綿陽報道):涪城區委、區政府始終將災後永久性農房建設作為頭號民生工程狠抓不放,切實按照“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多方參與、整體推進”的思路,整合一切資源、調動一切力量,確保農房建設又好又快推進。截至目前,全區申請災後農房重建的農戶共9189戶,已完成選址9064戶,佔重建數的98.64%,已動工修建7888戶,佔重建數的85.84%,已竣工906戶,佔重建數的9.86%,規劃10戶以上的集中安置點131個,共安置農戶2859戶。

      一、政府主導

      涪城區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科學、規範、有力地推進永久性農房建設。一是科學規劃設計。結合涪城區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編制了《涪城區災後重建農村建設規劃》和《涪城區村鎮體系災後重建規劃》,下發了《地震災後農房重建設計方案圖集》供建房戶選擇,並按照“宜集中的集中、宜分散的分散”的原則,科學選址、合理佈局。二是加強質量監管。出臺了《災後農房重建實施意見》,對農房建設標準、重建程序、施工要求、竣工驗收等各環節作了詳盡的規定和指導,舉辦了村鎮個體工匠技術培訓班,完善了建築工匠從業資格管理,組織了專門的質量監管隊伍,對農房建設進行全程監控,保證建設質量。三是保障建材供應。組織水泥、鋼材、木材、火磚、機瓦、砂石等重要建材企業千方百計加快生産,對部分建材企業進行擴建,興辦了一批建材企業(主要是磚廠),啟動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加強重要建築物資的運輸調配,切實做到不斷檔、不脫銷,保障市場供應。

      二、農民主體

      涪城區通過召開會議、開展討論、徵求意見以及廣播、電視、標語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了廣大受災農民建房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鎮、村、社層層組織召開了群眾代表大會、群眾大會、建房戶大會,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和入戶宣傳等形式,大力宣傳有關災後重建的政策、精神,幫助群眾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幹,自己的房屋自己建”的意識,引導農民積極重建家園。一是在規劃設計和選址上。各鄉鎮、村社都多次召開群眾大會,專題徵求群眾對集中安置點規劃設計和選址的意見,並按照群眾的統一意見做出規劃設計和選址意見。二是在工程發包上。召開所有建房戶參加的大會,集體決定承建單位和建房價格等重大問題,做到公開透明、民主決策。三是在資金和質量監管上。各集中安置點都成立了由村社幹部、建房戶代表組成的質量監督小組,每天在施工現場對房屋建設的質量、進度進行監督,建材的質量、價格、數量等都需經小組簽字確認後才能進場使用。

      三、多方參與

      涪城區綜合運用市場、經濟和政策手段,調動多方積極性參與災後農房重建。一是動員金融機構參與。積極與區信用聯社協商,搭建融資平臺,由區財政先期投入500萬元保證金,爭取信用聯社5000萬元信貸支持,極大地緩解了群眾的資金壓力。二是動員社會愛心人士參與。專門召開了農房重建項目推介會,精心包裝項目,廣泛發動有資質的工程設計單位為農民免費提供農房設計方案,動員建設施工隊伍奉獻愛心,為群眾低成本建房。三是動員企業參與。堅持市場化運作,用好用活國土雙挂鉤政策,通過土地的集約使用和集中流轉,廣泛吸引企業家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投入社會資金進行開發性重建。

      四、整體推進

      按照因地制宜、分類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涪城區提出了“工業園區集中安置重建、城市建設集中統一重建、城中村開發重建、城鎮集聚重建、鄉村旅遊開發重建、新型街市開發重建、改善人居環境範例重建和改善鄉村風貌重塑特色重建”等農房重建的八種類型,要求各鄉鎮緊密結合本地實際,準確找準定位,加快建設進度,確保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農房建設任務,並以此為契機,全面提升涪城區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水平。

 

責編:李戎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