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是音像資料工作的翅膀
追求音像資料的效益最大化是數字化的目的
——在中國廣電協會信息資料委員會2008年福建年會的發言
湖南湖南廣電集團音像資源管理中心 謝 方
尊敬的中廣協信息資料委員會的領導、全國各兄弟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們:上午好!
隨著媒體資産管理器在音像資料管理中的應用,規模化的節目資料數據的生産和節目資料數據的應用成為現實,使得節目資料的存儲和應用的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對於媒體資産管理器的建設和應用,我想説三點,即:環境與處境、媒資與投資、服務與效益。
一、環境與處境
首先,讓我們看看國際經濟環境。美國由於房屋生産過剩,房價暴跌,借貸者在房屋貶值時無法還貸,從而引發次貸危機,這種金融衍生産品所産生的危機使得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于9月14日公開承認華爾街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全美最大的5家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雷曼、美林、摩根斯坦利和高盛)相繼破産或兼併改行,為此美國政府動用了超過7000億美金救市,西方國家相繼跟進救市。
美國的金融危機導致美元資産貶值,這給我國的文化傳媒産業帶來了什麼機遇呢?至少有3個機遇:1、到美國去買它的優質資産,去辦我們的傳媒文化産業;2、去華爾街挑選從事資本運作的人才;3、現在建設媒資,我們能買到便宜的設備。
作為省級傳媒,不大力發展自己的産業,其事業是不可能做大做強的。因此,我們要研究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要組建國際軍團,現在可是好時機。
而對於音像資料館來説,我們的處境如何呢?如果你不作為,那你的日子可能會一天不如一天。如果你想作為,那就趕快建設媒資。
我們為什麼要把傳統磁帶上存儲的節目音像資料,花費很大的力量把它放到媒資裏去呢?中央電視臺臺長趙化勇有一句話回答了這個問題:媒資的建成,使中央電視臺的節目生産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建設媒資,就能使固化在的節目磁帶上的資料數字化,在計算機服務器中形成數字流,通過網絡為節目生産部門、播出部門及新媒體業務提供高效的服務,以獲得節目音像資料的效益最大化,這就是對節目音像資料實行數字化的目的。
這樣做的結果,資料館為總臺盤活了節目音像資源,為總臺這個文化傳媒的節目生産、節目播出、新媒體運營的增效和降耗做出了貢獻。那麼,臺領導就會給我們更好的工作條件,資料館的處境會更好!
二、媒資與投資
媒資的全稱是媒體資産管理器,這是一個商業名稱,其實它是一種計算機海量數據存儲器。媒資從起步到應用,最早應該算是美國的CNN,1999年IBM和Sony電子公司共同為CNN提供電視數字資産管理系統,完成了過去21年保存的12萬多小時的檔案資料,並以每年新增15-20萬小時的資料的編目速度發展,這在當時來説,是史無前例的。
在歐洲,法國國立視聽資料館(INA)是世界上最大的視聽資料檔案中心,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數碼圖片庫。它存儲了包括170萬小時的廣播電臺和電視臺檔案及100多萬幅圖片,即250萬份資料,存放在80公里長的櫃架上。它每年向客戶銷售近1000小時的電視節目和2200小時的廣播錄音,這裡面媒資起了重要的作用。
媒資的物理作用是將節目音像資料實現數字化,然後變成在網絡中流動的“數字流”。它的一般過程是:載有節目音像資料的磁帶通過上載放像機轉變為視、音頻信號,經過媒資中的模擬數字轉換器分別變換成為高碼流高清節目數據(100Mbt至125Mbt碼流)、標清節目數據(15Mbt至50Mbt碼流)及低碼流檢索數據(800Kbt),然後根據需要分別將它們存儲于媒資的在線磁盤陣列、近線數據流磁帶庫和離線數據流磁帶庫之中。這些數據可以為媒體節目播出、節目製作、新媒體業務、音像檔案業務、社會公眾及資料管理直接提供服務。
在對節目資料數字化的過程中,對上載到媒資中的節目音像資料的進行目錄編輯,是一個工作量極大的環節。通常每1小時節目音像資料完成到媒資的視、音頻上載只需1小時時間,但對它完成編目,卻要費10小時左右的時間。為便於節目音像資料的存儲和交換,編目要依據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廣播電視節目資料分類法》、《廣播電視音像資料編目規範第一部分:電視資料》、《廣播電視音像資料編目規範第二部分:廣播資料》三個行業標準及相應的《新聞類節目編目細則》、《專題類節目編目細則》、《綜藝類節目編目細則》、《影視劇類節目編目細則》、《廣播類節目編目細則》等。
在媒資建設過程中還有一個投資策略問題。由於計算機存儲器每年貶值20%,因此,媒資的建設投入宜分步進行。如果我們把媒資主體比作火車頭,存儲器比作火車廂,由於節目資料是逐年放進去的,車廂可以逐年添置,因而不要一次把幾十節車廂都買回,空在那裏貶值。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湖南廣電中心媒資建設概況:
1、工程投資
一期工程總體投資約500萬。主要設備是:在線磁盤陣列40T;磁帶驅動器(LTO4)4台,各種服務器約50台。
2、存儲規模
一期工程磁盤陣列可供全臺網主幹平臺歸檔在線高清節目素材及成品470小時(約一個月的高清節目素材及成品量),在線標清節目素材及成品1348小時(約一個月的標清節目素材及成品量)。
一期工程數據流磁帶庫規模可提供的節目歸檔空間為:高清100Mbps碼率節目5640小時,標清50Mbps碼流節目6480小時,約一年的節目生産存量。
3、數據遷移
全臺網整體規劃中確定了中心媒資節目數據遷移的相關策略。按照節目生産週期規範節目製作部門以及相關系統的節目資料遷移歸檔到中心媒資系統的週期為1-2個月,全臺節目資源統一由中心媒資的門戶發佈。其編目體系為:由節目生産部門進行一次編目(初級編目),中心媒資對節目生産部門一次編目數據繼承,按照節目側重進行選擇性的二次編目(深度編目)。編目層次、編目細則以及規範均由我部們擬定。
4、中心媒資的建設過程
2007年8月份中心媒資與全臺網各項目同步啟動,至今累計完成各種協調、彙報等會議50余次,對兄弟臺的考察達到20人次,與系統集成商的需求交流上百次。目前正在進行中心媒資的招投標和建設工程的實施階段。
三、服務與效益
建設媒資不是我們的工作目的,更不是我們工作的全部。我們之所以把節目音像資料的數字化比作翅膀,是因為它可以讓我們的音像資料事業産生飛躍。我們通過對總臺各部門提供節目資料數據的優質服務,使資料産生最大的效益,這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這也是音像資料數字化的根本目的。可以説,應用媒資的過程就是節目音像資料實現“四化”的過程,即:數字化、流態化、網絡化和效益最大化。
數字化的服務至少可以為音像資料業和廣播電視媒體帶來五個方面的巨大效益:
一是通過媒資網絡有效地實現對廣播電視媒體的節目音像資料進行集中統一的管理(包括節目版權的鑒別和管理)和使用,使得媒體所有頻道的節目音像資源能夠實現共享。
二是極大地提高廣播電視傳統媒體産業節目的産量、質量和效率。要實現節目生産的産業化,就要求媒資能夠提供巨大的節目數據流服務,而這種服務用手工是無法完成的。
三是各種新媒體業務在媒資建成後可以順利地開展,為媒體帶來新的收入,而這些業務用傳統的磁帶是無法完成的。
我們知道,節目磁帶有上十種規格,而新媒體IPTV、移動電視、手機電視等又有各自的格式,節目與用戶之間存在著編碼方式的不同,因此需要連續自動地轉碼,這在媒資中可以輕易的實現。
四是有利於主體檔案的長期保存。廣播電視媒體所有節目音像資料都可以被存儲到媒資中去,並能夠長期的保存,這就有效地完成了本地廣播電視部門以音像資料為主體檔案的長期保存和備份,使永久使用節目音像資料再現歷史成為可能。
五是為社會公眾通過網絡提供節目音像資料的服務成為現實。人們足不出戶,通過網絡就能查詢、觀賞到海量的電視文藝作品和當地人民幾十年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史詩般的電視畫面。
總之,由於媒資的建設,節目音像資料數字化,為資料行業帶來了深刻的變化。隨之而來,資料館也將從媒體的“邊緣”進入媒體的核心,主要職能將由原來收集、整理音像資料,轉變為實現節目音像資料的數字化,為節目製作、播出、新媒體等部門以及社會公眾提供節目數據服務,並使其成為廣播電視主體檔案的集結地。
同志們,金色的秋天我們相聚在武夷山,金色的事業在等待我們去建設,我們應該努力打造“數字化”的翅膀,讓黨的音像資料事業去盡情地騰飛!
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祝各位領導和會議代表身體健康!
2008-11-12于福建武夷山
責編:薛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