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陽縣位於寧夏東南部,地處六盤山東麓,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第二副區,土地總面積2528.65km2,其中耕地面積8.4萬hm2。1983年10月建縣,屬國家“西海固”貧困縣之一。全縣現轄3鎮9鄉,156個行政村,總人口2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3.3萬人,回族人口7.3萬人。境內山多川少,溝壑縱橫,土地貧瘠,植被稀疏,屬全國重點水土流失區。年平均氣溫7.4-8.5℃,無霜期140-170天,正常年份降水量350-550mm,且降水量季節分佈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份,每年雨季適逢糧食收割耕地翻曬時期,地表裸露,坡地土壤抗衝性減弱,容易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
建縣初,全縣水土流失面積為2333km2,佔土地總面積的92%,年均土壤侵蝕模數6000t/km2.a,年流失土壤總量約1400萬t。其中,輕度土壤侵蝕面積481.5km2,中度侵蝕面積1324.37km2,強度侵蝕面積305.36km2,極度侵蝕面積53.6km2。年流失有機質37050t,氮素3178t,。大面積的水土流失,不僅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退化,而且導致了土地利用的不合理,長期徘徊于廣種薄收,亂開濫墾,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惡性循環,乾旱、冰雹、大風、揚塵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極大地影響並制約了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十多年來,歷屆縣委、政府始終堅持“生態立縣、生態強縣”的方針,始終重視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從群眾長遠利益出發,從眼前利益著手,認準目標不改變,狠抓基礎建設不放鬆。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為目標,廣泛調查研究,找原因,想辦法,不等,不靠,走出了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的路子。積極開展了以“修山治水、退耕還林、打壩推地、封山禁牧、舍飼養畜”為主要措施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和試驗示範工作,並取得了較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