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搶得先機
“農村小康環保行動”,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既需要相關部門緊密協作、相互配合,也需要上級支持。2006年,寧夏向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提出申請,希望成為全國的試點,引起國
家有關部門的重視。在對寧夏進行考察的基礎上,國家環保總局批准了寧夏的申請,認為寧夏的有些思路、做法很超前,基本具備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的基礎和條件,應該給予支持。
這樣,寧夏成為全國第一個試點省(區)。2006年9月,寧夏舉行了“農村小康環保行動”啟動儀式,有4區1縣成為首批試點。2007年,自治區又決定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2008年,寧夏進一步擴大戰果,試點由4區1縣擴大為1市、4縣、5區,將對54個鄉鎮進行重點整治,將惠及559個村、104萬農業人口。
綜合整治:多管齊下建奇功
寧夏選定的試點共有4種類型:工農業主導經濟型,畜牧業發達型,生態農業型,城鄉交叉型。根據各自存在的環境問題,分別編制了環保計劃和實施方案。其中有: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中小企業污染防治示範工程,有機食品生産基地建設,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工程,規範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程,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示範工程,農村環境保護能力建設等。通過這些建設,將在農村試點地區實現四大目標:清潔的水源、清潔的田園、清潔的家園、清潔的能源。
2007年,寧夏為農村環境保護投入了1.96億元。除了新建大量垃圾池、垃圾轉運站外,還新建5728個沼氣池、10萬個太陽灶、8個規模化畜禽糞便綜合處理廠,採集了389個土壤污染調查樣品、保護了31處農村飲用水源地……農村面貌因此得以改觀。
看到試點地區的變化,不久前又有30個鄉鎮提出創建申請。
農村垃圾也像城市垃圾一樣處理了
在寧夏,有一種標有“農村環保”的車輛,在一些鄉村道路上往來穿梭。農戶産生的垃圾,就是通過這些車輛轉運到固定地點、進行集中處理的。這樣的“農村環保車”,寧夏去年就有67輛了。如果加上剛剛配發的54輛,奔跑在寧夏鄉村的“農村環保車”就達到121輛。這也就是説,寧夏一半以上的鄉鎮都可以進行垃圾無害化處理了。
據寧夏環境保護局局長馮志強介紹,僅去年一年,寧夏就新建了3400個垃圾池、40個垃圾轉運站。有的地方已經實現生活垃圾定點存放、統一收集、定時清理、集中處置,形成“村收集、鎮集中、縣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置模式。
將農村垃圾像城市垃圾一樣處理,就是寧夏正在開展的“農村小康環保行動”的內容之一。這個“環保行動”,正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農村人的生活。
農村環境問題:再也不能忽視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鄉鎮企業的興起,農村的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與工業污染疊加,工業污染、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新污染、舊污染相互交織……所有這些,不僅危及農村群眾的健康、威脅農副産品的安全,而且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甚至影響基層的穩定。
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同樣,沒有農村的良好環境,就沒有全社會的良好環境。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新農村的實踐中,敏銳地抓住農村的環境問題,對農村、農業的面源污染進行綜合整治。2005年,寧夏在一些鄉村開始試點並且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
效益“雙贏”:各方滿意的結果
經過幾年的實踐,寧夏初步探索出適合當地特點的綜合整治模式。
寧夏的“農村小康環保行動”並非只有投入沒有産出,也不是只有環境效益沒有經濟效益。有的地方、有的項目實現了效益“雙贏”: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集約化養殖—秸稈飼料化——有機肥生産,這條良性生態農業産業鏈,已經産生可觀的經濟效益。一家日處理能力為15噸的秸稈汽化站,就讓周邊農民戶均增收420元。一個規模化的畜禽糞便處理廠,年産45萬噸有機肥,創收8600萬元,昔日令人捂鼻的糞便從此變成寶貝。
在吳忠市,去年就建成4個牛糞綜合利用項目,當年處理牛糞31.6萬噸,實現産值3000多萬元,養殖戶因此增收700多萬元。
既治理了環境,又增加了收入,農民在小康環保行動中,一下子實現了多個願望。
當然,寧夏的“農村小康環保行動”,只是剛剛“破題”,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人們相信,這項工作會越做越好,寧夏的農村會越變越美!
責編: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