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記者親歷:走上幾十公里山路去消毒

 

CCTV.com  2008年06月04日 12:1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防疫重點

    挖掘遺體、清理廢墟、保護水源

    “為了健康,請消毒。”

    汶川映秀鎮的每個受災群眾安置點,入口處都挂有這樣的牌子,提醒進出人員自覺接受噴灑消毒。每位進入震中廢墟的人,可領取醫用口罩及膠手套;出來時,要經過嚴格消毒,即以裝有“優氯凈”、“敵敵畏”藥劑的噴霧消毒。

    侯現中醫生是一位來自安徽的志願者。在映秀鎮漩口中學對面的安置點,他負責對進出人員消毒,“我們有二三十個志願者,24小時輪流值班,所有進出安置點的人員,必須進行全面噴灑消毒。”

    26日16時許,在什邡市洛水鎮南園村,來自遼寧省本溪市衛生監督所的祁卓正在三組村民鄧祖芳家走訪。説是家,其實是在地頭用塑料布搭起的簡易帳篷。

    祁卓詳細詢問並查看了鄧大姐家的疾病、飲食、如廁及垃圾處理情況,並一一登記。他告訴記者,南園村共5個村民小組、310戶人家,由7名疾控人員和3名志願者包乾。兩天來,他已帶兩名志願者馬不停蹄走訪了127戶。

    遼寧省衛生廳廳長助理、遼寧公共衛生工作隊隊長王天宇的帳篷裏貼著兩張手繪的城鎮社區地圖,一張標明了50多個垃圾回收點,另一張則是現有近60個廁所的分佈點。

    “4個城鎮社區的這110個點位是重點監測對象。”王天宇説。

    “這個階段的工作重點,是對遇難者遺體、廢墟清理現場和救援人員、周邊環境的全面消毒。”樂山市疾控救災應急隊隊長曾發兵告訴記者,“當前正處於夏季傳染病流行期,再加上地震的破壞,造成當地群眾的生活和衛生條件惡化,體質也有所下降,比較容易造成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對水質加以保護,以及災區水環境與水源地水質監測,也成為防疫人員工作的重點。來自湖北省的防疫人員就成立了專門的水源管理組,負責對震區飲用水源點逐一查看,摸清水源情況,並負責在安置點指導受災群眾飲用水安全工作,每天在安置點採集水樣,指導當地群眾定時消毒。

    記者親歷

    走上幾十公里山路去消毒

    在映秀,因為村落分散,醫療隊的工作人員每天要走幾十公里的山路去村莊消毒,給村裏的廁所、豬圈、雞舍等撒漂白粉和藥。

    記者隨濟南軍區鐵軍師官兵,進入映秀鎮沿線的村莊消毒防疫。

    第一站,是中灘堡村的燒火坪。這裡是一個只有五六戶人家的聚居點。地震後,當地居民已經逐步遷出,安置在映秀鎮的各個安置點內。映秀鎮離燒火坪大約兩公里,路已經完全損毀,只能步行。

    進入震中廢墟前,包括記者在內的所有人員,都必須穿上防護服,戴上消毒手套、醫用口罩和塑膠手套。整裝完畢,隊伍剛出映秀鎮,便遇到行進困難。

    原有的盤山公路被損毀,路基已經看不見。一邊是水流湍急的岷江,一邊則是搖搖欲墜的峭壁路,地震、余震造成的塌方、滑坡,形成一片亂石林。

    “拉大間隔、快速通過!”這樣的行軍命令,幾分鐘就要發一次。遇到塌方、滑坡地帶,部隊就地分成幾個小組,分批快速前進。沒有路,只能手腳並用,翻越亂石堆。

    到達燒火坪,戰士們立即展開消毒工作。首先由多名官兵身背噴霧消毒器,對路面、廢墟堆等周邊環境進行了全面的清理。消毒完畢後,官兵開始清理廢墟,對挖出的遇難者消毒、裝袋處理,然後在隨行專家指導下,統一在不影響水源的地方集中掩埋。

    天氣悶熱,現場瀰漫著消毒水的氣味。穿著厚重的防護服、身背幾十斤重的噴霧消毒器,防疫人員個個大汗淋漓,卻在一絲不茍地工作著。

    傍晚,執行完任務,官兵們撤回映秀。從廢墟出來時,每個人都進行了嚴格的消毒,防止病菌帶入鎮內。

    官兵們告訴記者,“聚居點再小、道路再難,防疫的事一點也馬虎不得。”

    後續工作

    災區群眾也投入到防疫之中

    “剛到達時,由於交通不暢,防疫用的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藥品和器械。藥品不夠的時候,我們幾支隊伍之間相互調節。”曾發兵告訴記者。目前,全國各地贊助了許多防護用品,器械、藥品已經能夠充分保障。

    “我們隊用的防護用品,就是香港衛生署提供的,包括生化防護衣、口罩、橡膠手套、防護靴和生化活性炭防護面具等,用10天都沒問題。”曾發兵説。

    談到困難,曾發兵説,由於清理廢墟、防疫處理工作量巨大,單靠救援人員,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他説,“我們現在已經發放大量宣傳用品,指導受災群眾保持食品和飲水衛生,如何不被蚊蟲叮咬等。”

    曾發兵建議,保證受災群眾健康,需要大家一起參與,尤其是受災群眾自我參與非常重要。

    目前,抗震救災指揮部已經開始動員,要求災區群眾投入到防疫中,參與對廢墟、住所等進行消毒。此外,相關部門正在考慮,培訓當地災區群眾,在民間成立防疫滅病組。(記者 陳 娟 曹紅濤)

 

責編:雍莉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