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原材料價格上漲 車價還能繼續做“減法”

 

CCTV.com  2008年04月24日 10:05  來源:解放網  

      多年來汽車行業已給人一個固定的印象:總體産能在逐年提升,汽車售價在逐年下降。然而,近期寶鋼與巴西淡水河谷達成鐵礦石長期合同價上漲65%,並宣佈今年第二季度每噸鋼産品平均上漲600元之後,國內的車價還能繼續做減法嗎?

  人所皆知,汽車是“鋼筋鐵骨”之身,一輛車上的鋼鐵材料一般都要佔整車材料的75%多。

  儘管過去兩年中鋼材價格多次提價已經使汽車成本上揚,但國內汽車售價卻依然在頻頻下探,出現這一“奇怪”現象,其原因除了以往汽車行業借不斷增長的産銷規模取得較大利潤外,還因為汽車企業近年來已對零部件供應、物流、製造、營銷、財務、人力資源等管理成本實施系統控制,使之在“量本利”的臨界線上贏得了最佳平衡點。但價格“白刃戰”打了多年,汽車業原有的豐厚利潤已被大大擠壓,成本下降的空間已十分有限,這道理廠家不會不知道,卻為何還在繼續做降價文章?一個顯然的原因是,消費者對汽車降價已成為一種普遍期望,而且似乎大多已上癮,如果廠家不在降價上做點動靜,消費者就會用“持幣觀望”來給你看顏色。這樣,延續多年的價格戰便很難逆轉。但如今的局面已大不如以前,漲價的不僅有鋼鐵産品,其他如油價、工業鹼原料價格以及石油衍生品中車用橡膠、工程塑料和普通塑料製品等價格都在紛紛上揚,勞動力工資水平也在普漲,處在這樣一片“漲”聲的包圍中,汽車製造的成本就不是增加一點點,在如此情勢下車價依然做減法,確實使廠商勉為其難了。

  現在,生活用品的漲價已經司空慣見,而經受巨大成本壓力的汽車企業,卻為何對“漲價”兩字依然噤若寒蟬?業內有專家認為,對於汽車企業而言,之所以如此自然有他們的理由。其一,統計數據顯示,儘管2007年汽車業增長速度與前年相比有所放緩,但在現代製造業中汽車仍是盈利大戶,其所獲效益超過製造行業平均值的兩倍;其二,國內汽車在2008年有望衝擊産銷1000萬輛大關,在快速增長的發展大潮面前,沒有哪家汽車企業會主動漲價,給競爭對手創造機會;其三,在新一輪的成本壓力中,汽車企業單車的製造成本確實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如果積極提升企業産能的規模效應、車型的持續推陳出新、國産化率的再提高和內部充分挖潛等因素,有些企業應該有能力使成本壓力得到消化;其四,目前市場競爭的激烈,使國內絕大部分車型仍在降價促銷中爭奪自己的市場份額,同級別車型的對手之間沒有誰敢輕言漲價,因為讓消費者為上升的成本買單從而賺取更多的利潤,將面臨着品牌與市場的雙重損失。

  毋庸置疑,鋼材、原油、物流、人力等成本的上漲已經對汽車企業的利潤空間造成很大擠壓,能否解決好成本控制與價格的關係,這不僅是汽車企業以及整個行業所要直面應對的“大考”,或許也將不可避免地影響今年的汽車價格走勢。對於這一廣受關注的敏感話題,人們期待着汽車廠家能交出遇“難”呈祥的出色答卷。

責編:張洋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