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一直被業界認為開創了獨特的新聞播報方式的《中國新聞》資深播音員徐俐,在她的個人隨筆《女人是一種態度》的書中,憶及當時改變播報方式的過程,談到了對《新聞聯播》播音方式的思考,認為《新聞聯播》維持現狀是對的。
以下是《女人是一種態度》一書內容摘錄:
在很多人一直對《新聞聯播》的播報群體存有非議,指責他們呆板、無個性、照字發聲,完全就是機器。相信這種指責也曾給我的那些同行們帶來過困擾。問題是,非議者或許沒有想到,作為一檔最具官方色彩的新聞節目,它的最高目的就是要不折不扣地傳播主旋律,在這當中,任何個人意志個人色彩都是多餘的,也是不被允許的。所以,全世界的官方檯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出鏡者普遍放棄或犧牲個性,而且強調去掉個性化,連著裝要求都是如此。我是中央電視臺第一個用耳環作裝飾的新聞出鏡者,也有相當的觀眾認同我們四套的新聞出鏡群體的漂亮。李瑞英對我説,你們多好呀,我們就不行,什麼裝飾都不讓戴。他們確實不能張揚自我。什麼樣的人適合這一崗位,什麼樣的人願意走向這一崗位,在自己還能自主的時候,必須也應該了解清楚這一特性。
幾年前曾經有消息説,《新聞聯播》也要改革,要把它改成一檔更好看的新聞節目。但是種種努力都沒有成功,原因大概就是,當時沒有把這個節目的特殊官方屬性想清楚,結果怎麼改都不合適,最終維持現狀。其實,我以為,維持現狀是對的。
到目前為止,社會各界對《新聞聯播》的形式、風格,甚至存在的價值,都存有各種疑問(這兩年似乎又稍好些)。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官方色彩濃厚的節目出現?客觀地説,在目前的中國政治生態下,《新聞聯播》的存在是必然的,有它自身的價值。自有收視調查以來,《新聞聯播》始終都是全國所有各類電視節目中收視率最高的節目。即使是近年來,官方信息壟斷已經被打破,中央臺各頻道乃至鳳凰衛視及各地方檯都可以與《新聞聯播》同步播發各種國內外重大事件,《新聞聯播》依然是最具官方權威性的信息發佈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家都注意到,《新聞聯播》經常出現一些諸如表彰勞模、春耕插秧,或批評社會不良現象、歌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等不具任何新聞性的“新聞”。但是認真觀察、追蹤一下這些報道就會發現,在這些看似不像新聞的消息中,往往隱含著重要的信息,在這些不是新聞的“新聞”發佈之後,往往就有重要的變化發生。而即使是那些並不具有政策含義的公共信息,《新聞聯播》的報不報、怎麼報,也代表著官方對這一事件的最終表態和“定調”。
有了這樣的屬性和作用存在,任何關注中國政治、社會發展的人就都不會輕易放過對《新聞聯播》的關注。《新聞聯播》同時也在國際頻道重播,有關方面曾考慮到它太中國特色,可能影響海外收視,想把它從國際頻道拿掉。但是包括我國駐外使館、商務機構和與國內有生意的海外華人都不同意,因為他們要從中觀察、揣測中國政治、政策等方面的發展趨勢和走向。海外人士如此,國內的政經群體及各種關心政治、經濟發展的人,當然更是如此。
責編:薛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