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慶是誰?在2003年3月20日之前,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名字。但伴隨著伊拉克戰爭爆
發、中央電視臺開始連續長時間直播,“新角色”李慶慶也在一夜之間為世人所知。
她的雷厲風行,她的快速反應,她的沉穩幹練,無一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實,李慶慶在演播室只是一個“配角”,她的職能就是“監看桌上的兩台筆記本電腦,以最快速度發佈最新的消息和戰況”。對這個直播中新增加的角色,李慶慶的頂頭上司——央視新聞中心編輯部國際新聞組製片人孫平稱之為“戰況發佈員”。
在央視一套“伊拉克戰爭直播”中,李慶慶和後來頂上的另一位女將楊惠敏與白
岩松、康輝一起坐鎮演播室,其冷靜沉著的表現讓觀眾迅速記住了她們。
3月28日中午,在國際新聞組辦公室裏,記者終於“抓住”了李慶慶,對她進行
了簡短的採訪。
直播當天“沒空緊張”
屏幕下的李慶慶更為沉穩平和,説話語速很快。
回憶起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當天的情況,李慶慶飛速的言語間仍能讓人體會
到那一時刻的緊張和驚心動魄。
戰爭在上午10點35分爆發,而在9點之前,康輝、李慶慶還有專家們就已經坐在
直播間,隨時待命,“那天李挺主任説,你們就到直播間等著,我們就穿好衣服在那
兒等著了。”
開戰的消息傳來,直播間一片忙亂,10:43分,CCTV-1開出直播窗口。
“剛聽到消息,我還心存僥倖,想這次襲擊可能是一個偶然事件,並不是真正開
打,但是後來一下子開始直播了,挺緊張,因為這畢竟是我的第一次。但是大概也就
慌了一會兒,後來要辦的事實在太多,收集很多方面的消息,來不及想那麼多,沒空
緊張了。”
從10:43一直到下午15:26,李慶慶一盯就是五個多小時。
李慶慶告訴記者,其實她這個角色原計劃只是為了填時間,在專家來之前“填填
空”,但是後來隨著直播的進行,觀眾對這個角色反應非常好,“領導發現這個角色
還挺重要的,後來孫老師説你還是別出來,在裏面呆著吧”。
就這樣,第二天,第三天,李慶慶又出現在了屏幕上。
“本來我們沒有想到會直播這麼多天,我幹了三天,從早到晚,有時候半夜都被
叫下來。前前後後直播加起來,大概有七八場,肯定盯不住,因為沒怎麼睡覺。”
後來連觀眾都能感受到李慶慶嗓子啞了,“因為我不是學播音的,所以我不太會
用嗓子,從前當老師的時候説話就挺吃力的。”為了保證直播的質量,李慶慶現在每
天到醫務室做嗓子的治療。
“我們任何同事推上去都會做”
堅持了三天之後,3月22日中午,李慶慶被緊急徵調上來的楊惠敏頂替上陣。
“楊惠敏真是很不容易,因為是臨時通知她。通知我比較早,從2月份開始,春
節以後,我們很早就開始做準備。因為大家都知道伊拉克的戰爭遲早都會打,那個時
候就設計了這樣一個角色,讓我去做這個工作。而且我們還進行過演練,在兩次《午
夜新聞》也直播過,也是為打仗做準備。”
説起楊惠敏,李慶慶讚不絕口,“楊惠敏是臨時被叫上來,我覺得她特不容易,
雖然她也是第一次做,但是她真的做得很好。不管怎麼説,我在思想上心理上還是有
準備的,而她一點兒準備都沒有,就是硬推了上去。楊惠敏一直做《午夜國際觀察》
,她在新聞報道深度上比較擅長。我顯得比她沉穩,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我年齡
比她大。”
楊惠敏的加入,使整個直播工作更加從容有序。此後,李慶慶和楊惠敏兩人輪番
上陣,把“戰況發佈員”這個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李慶慶這樣形容她的工作:從網上瀏覽電訊稿,而後迅速在腦海裏過一下,“基
本上沒有時間翻譯下來,我就是記一下要點,數字、時間、地點等等”,而後播出去
。
三言兩語,李慶慶把一份緊張繁重的工作説的很簡單,但就是這種幹練簡潔的作
風讓觀眾對李慶慶豎起了大拇指。“我一直是這樣感覺,別人不會説你不好,真的是
這樣。我覺得同事朋友都對我挺鼓勵,但是我並沒有什麼不得了,我們任何同事推上
去都會做,我不是謙虛或者怎麼樣。因為我們都是長期做國際新聞的,而且每個人的
外語都不差,只是説我比較幸運,有這樣一個機會。”
反思自己十多天來的直播狀態,李慶慶説應該還是有些進步,“比如説剛開始我
特別慌,有什麼新消息就説什麼。但是到後來就會慢慢把握尺度,把握一個合適的量
,不要一下子説得很多。而且本來我説話的語速很快,很多同事都説我説話要慢點,
快了別人會聽不懂的。”
“我不是主持人”
隨著伊拉克戰爭直播的進行,李慶慶這個“戰況發佈員”越來越受到觀眾的喜愛。
“如果説這個角色是成功的,應該説是領導們的設計和決策成功。”李慶慶避口
不談自己。
實際上,李慶慶之所以入選並不奇怪,有兩點因素起到關鍵作用,一是她早在1994
年就開始做國際新聞編輯,多年的編輯經驗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資本;二是1999年李慶
慶任中央電視臺駐英國記者站記者,三年駐外記者經歷既加厚了外語功底又積累了出
鏡經驗。況且,早在今年2月份李慶慶便知道自己要接手這個任務,而兩次進行實戰
演練,使鏡頭上的李慶慶看起來忙而不亂,壓得住場。
採訪中,李慶慶不止一次地強調,“我不是主持人。”
“我沒有自己的觀點,我的任務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報道最新的消息。我們不是主
持人,是記者。因為在直播的同時,隨時有新聞發生,如果你等外面的編輯把稿子寫
完,片子編好,時效性就不夠強了。”
談到觀眾對她的喜愛,李慶慶很理智,“我覺得是這樣,可能是因為以前沒有過
這樣的東西,大家耳目一新。我的播報肯定存在問題,只是大家對我不挑剔,比如説
對主持人,他們可能會挑剔,因為觀眾對主持人要求比較高,期望也高。”
“我是個急性子”
參加這次直播讓李慶慶感悟到很多東西。
“我爸媽是我最忠實的觀眾,有一天我們直播到淩晨三點,我媽打電話跟我説,
我跟你爸看到一點半,實在堅持不住了……我覺得父母總是無怨無悔地支持著我。”
出生在武漢的李慶慶説起千里之外的父母滿含深情。
在進入電視圈之前,李慶慶是北京師範大學的英語老師,大學畢業剛剛做了一年
,便毅然扔掉了大家眼中的“鐵飯碗”,通過應聘進入中央臺國際新聞組做編輯,那
是1994年。
“我不是説教師這個職業不好,我覺得跟學生在一起特別快樂,跟他們的關係也
特別好。但就是沒有什麼變化,我現在都能看到我老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不會有變化
。做新聞就不一樣。”
進入中央電視臺之後,新聞工作中的變化與挑戰深深地吸引著李慶慶,她一做就
是9年。
1999年,不能不算是李慶慶新聞生涯中一個不小的機遇,她以中央電視臺駐外記
者的身份來到英國。2002年李慶慶回國,開始擔任央視一套《國際時訊》欄目副主編
,生活裏多了許多平淡與從容,“我們早上來,然後大家報題,然後他們分別寫稿,
寫完稿以後我來審稿。審完稿以後就改他們稿子,這個工作就是比較程序化,沒有直
播那麼緊張。而且《國際時訊》這個欄目本身也比較輕鬆……”
李慶慶工作起來的“急性子”比較有名,“反正了解我的人,跟我一起工作的人
都知道我是一個急性子。我有什麼事就直跳,孫平老師老是説,你急什麼呀,。但是
我真到了大事臨頭了,還能冷靜下來,因為你到那時候急就會誤事,所以得讓自己靜
下來,想想怎麼辦。”
直播還在繼續,李慶慶這一“戰況發佈員”的角色還沒有畫上句號,我們的採訪
也是匆匆忙忙,並沒有真正觸及關於此次直播之外的人生體驗。只是在回首李慶慶近
十年來走過的新聞之路,不得不感嘆一句名言,“機會只會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責編:薛愛民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