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CCTV指南頻道 > 10.17國際消除貧困日晚會 > 正文
當前我國公益事業發展的現狀並不令人滿意。據來自官方的統計,目前中國所有慈善機構及公益組織每年獲得捐助的總額約150億元人民幣左右,不足年GDP的0.1%,而美國同類數字為2.17%,英國為0.88%,加拿大為0.77%.並且,在我國有限的慈善捐款當中,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海外的捐贈,包括許多大型基金會、海外華人企業、跨國公司和個人捐贈,而來自國內的慈善募捐只佔了不超過一半的比例,如何讓更多的人參與公益事業,讓社會都來參與公益事業,將社會的公益視為全民的公益。營造捐贈文化,挖掘社會各方面蘊藏著的巨大潛力,方法很多,最緊迫最重要的有:
1、轉變觀念--每個人都有被人需要的需求
在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指出,人類是一種「需求的動物」,認為人類有五種基本需求,分別是: (1) 生理需求(2) 安全需求(3) 愛與歸屬的需求 (4) 自尊的需求(5) 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主張,除非低一層次的需求已獲滿足,否則人類不會追求高一層次的需求。但有一種需求不分已獲滿足的層次的高低都客觀存在,那就是被人需要的需求。
每個人都需要滿足愛與歸屬的基本需求,但由於早期的傳統紐帶已在個體化的現代社會中被破壞,個人跟整體的關係也越來越切分開來,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內在穩定的根本失落」,個人在內心存在著強烈的失依感,越來越急有一股尋求可以給予個人內在穩定的強烈需求,那就是公益需求。
有一部美國電影《心的方向》。講一個保險公司高級職員,退休後精神失落,又遭遇妻子去世、朋友背棄、愛女嫁人的打擊,在駕車出遊回到家中後,面對物是人非的淒涼空屋,感到生命已經沒有價值。此時,他收到了他每月寄錢救助的一名黑人孤兒的來信。孤兒6歲,不會寫字,給他畫了一幅畫。當主人公看到一幅大手牽小手的稚嫩圖畫時,開始淚流滿面,繼而發出幸福開懷的歡笑。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念。這部影片也詮釋了公益事業的一個命題:做公益不僅是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更是人們被人需要的需求的最大滿足。
2、強化宣傳----公益投入的社會效應和公益成效分析
公益文化的建設,離不開大力的宣傳。要宣傳為公益事業作出貢獻的個人和民間組織,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普及公益教育、傳播公益文化,弘揚公益精神,增強公眾公益意識,擴大公益事業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強化宣傳來營造公益氛圍,有助於我們改變大多數民眾認為捐助他人是額外負擔或是攤派的觀念。事實上,2005年的廣東洪災接受的善款僅僅是2004年印度海嘯捐款的百分之一,主要原因還是宣傳不到位所致。
根據最近統計:中國人口近14億,按照世界銀行一天1美元的標準,我國現有貧困人口1.6億。試想:只要另外9個非貧困人口聯合起來幫助1個貧困人口,很多人的生活就會很不一樣,這其中就迫切需要公益宣傳和引導。
因此,如何廣泛宣傳,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扶貧公益的隊伍,一起去幫助千千萬萬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同時滿足所有人被人需要的需要,就顯得尤其重要。
為引起國際社會對貧困問題的重視,動員各國採取具體扶貧行動,宣傳和促進全世界的消除貧困工作,
活動主題定為“邀您一起”,這既是10.17的諧音,也表達我們渴望邀請各位領導、各位朋友,邀您一起共同來關注這個特殊的日子——10.17國際消除貧困日。通過今年的晚會和今後每年的持續舉辦,我們希望邀請全社會的每個人一起,共同參與消除貧困的行動,一起建設一個和諧美好的中國,一起創建一個和諧美好的世界。
責編:王璐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