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返璞歸真話青海

 

CCTV.com  2007年09月29日 15:54  來源:CCTV.com  

  

作者

 

    

中央電視臺所在部門:臺辦公室

青海電視臺所在部門:青少中心

 

 

來到青海已經三月有半,總覺得對它的認識還只是感性上的,也曾感嘆過它的青山雄偉、波瀑跌宕、戈壁蒼茫和雲霧寥茫,但這就是青海的全部嗎,只是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青海嗎。它屹立在雲雪之上,遠隔在塵囂之外,它有的不僅是山之宗水之祖,它美的不僅是風如絲景如畫,它美在它壯麗的外表之下,它美在它高澈凜冽風骨之內。它的美是有內涵的,但人們往往被看到它的第一眼“矇騙”了,以為雪山之壯麗,江湖之雄偉就是它的全部,哪怕是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也只是把它的美停留在山水之色,邊關之悲,卻很少有人看到山水背後真正的青海。

人往往就是如此,事物所顯現出的外表越是吸引人就越容易遺忘它在外色之內存留的本真。我在青海工作、生活,這裡讓我感受到的不再是我眼睛所看到的,也不再是我從別人嘴裏聽到的,更不是原先自己所想象到的。是的,這裡是有如詩如畫的風景,但是畫不是情,景也不是本。青海的本真和摯情在哪呢?我想,到大山裏去,到鄉親們的生活裏去,你就會發現青海的真正魅力所在。

我覺得,青海的真正魅力在於它的“璞”。人為,任意,都與自然、自發相違反,老子説:“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就是“璞”(未鑿的石料),“璞”本身就是“樸”。沒有比無名的“道”更“樸”的東西。其次最“樸”的是“德”,順“德”而行的人應當過著盡可能“樸”的生活。而我所接觸到的青海,特別是生活在山水之內的青海人就是這樣一群順德而行、本然歸樸的人。這也許是自然的恩賜,也許是文化單純的饋贈。在我們以為我們足以掌控自然、無所不為的時候,只有這裡的人保持著千百年來如一的清醒和單純。也可能是宗教的緣故,這裡的人有比高原之下那些人多的多的虔誠、警醒、謙遜、直爽。他們也許沒有我們認為的更多的歡樂,但是他們也沒有我們真實擁有的痛苦。

我們的苦從何而來呢,我們要求對人生的“有常”和“有我”,而他們卻在“樸”的生活和對宗教的虔敬中知道人生的“無常”與“無我”。既然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那麼我們的“無明”與他們的“無明盡”是恰恰無法相比的。所以往往我們對著青山草原感慨景色的青純柔美、剛強婉約,卻忘了造與這純,還與這清的本源乃是高原人的一種人之所能達的至純至樸。

在我去採訪青海大通山區的孩子們的路上,時下六月,油菜花已星星點點,樹木蔥綠,花草芬芳,本來已足夠怡人氣爽;但是由於前一晚大雨的滂沱澆灌,遠處已發綠的山頂卻覆蓋上一層厚實的積雪,皚皚幾許,凜凜透寒,這美景著實讓我大開眼界,暗自讚嘆。一路上我無法把眼睛離開這青山白雪,也不知該怎麼形容才好,好象只有美字,但又覺得只美一字怎麼也無法概括得了這景象,但又被眼睛所及的景色所熒惑,萬萬再想不出第二個字了。

此時我用來看事物的可能僅僅是我的眼、耳、鼻、舌,一番美景足以亂我心志,擾我清冥。隨後我們到達了要採訪的地方,是一所鄉村中學。條件不算是很艱苦的,但是學生們也常常是吃不好一日三餐。我不曾想前一個禮拜我們來探訪拍攝情況時我給孩子們上的一堂關於何為“挫折”的課他們現在還記憶猶新;我不曾想孩子們都還記得我的名字,但當我叫不上來他們任何一個人的名字時,他們是那麼的失望和惆悵;我也不曾想當我們採訪的北大支教老師向孩子們宣佈他們馬上將要離去的消息時,孩子們全部默默低下頭擦拭著不願被人看見的淚水;我更不曾想他們對於快樂和悲傷的理解是那麼的簡單而深刻。對於他們來説,對於所有山裏的人來説,快樂像悲傷一樣容易來臨,也像悲傷一樣容易逝去,因為他們所求不多,可能僅僅是無樂也無憂。

他們的寧逸與純凈讓我忘記了先前對美景的迷戀,我想在惑人心脾的景色之外更讓人難以忘懷的是山裏孩子的純樸。所以此時再閉上眼睛細細冥想,似乎無眼界,也無意識,有的只是對他們寧靜的嚮往,有的只是對內心平和的追求。這就像佛經裏對智和慧的解釋:明白真理,認識事實,叫做智慧。通達有為之事相為智,通達無為之空理為慧又智明外境,慧明自心。所謂能勘破世間諸有為法,內而自己四大色身,外而一切萬有,皆是緣起幻相,沒有實法實我,謂之智;了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妙理,證同人人本具的不生不滅之常住真心佛性,謂之慧而無所得的一種真空無相智這豈是世人所能夢想得到的呢?

 

我們往往以為自己都有智,殊不知這青藏高原人人都有慧,且這慧不是刻意求得的。所以,若是能返璞為真人,那才是參悟到了青海的真美和大美。

 

 

責編:雍莉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