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敦煌印象》

 

——陳衛平

CCTV.com  2007年09月20日 16:40  來源:CCTV.com  

  

 

陳衛平

中央電視臺所在部門:技術管理辦公室

青海電視臺所在部門:社教中心

 

2007年5月4日一早,我們從格爾木出發,向目的地——敦煌駛去,開始了我們千余裏的漫漫征程。以前説起敦煌,我的腦海總浮現出這樣的影像: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黃沙茫茫千年;羌笛幽幽,琵琶聲斷,秦月漢關飛天……敦煌在我的心裏與荒涼和凋敝相連,那裏只是一片黃色的世界,黃色的天地。一路上,我們觀賞到一望無際戈壁風光,光怪陸離的海市蜃樓,還見識了狂風颳起的沙塵。

 

經過近十個小時的顛簸,終於看到了綠樹、高樓、汽車和行人,我們到達了敦煌市。敦煌市區街道整潔,高樓林立,綠樹成蔭,風景秀麗。跟之前茫茫的戈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城市。穿過敦煌的陽關大街,眾多的購物中心和林林總總的廣告牌涌入視線,讓人驚詫于她的現代化氣息。

 

在敦煌現代化氣息的背後,更多的卻是歷史沉澱下的深厚的文化底蘊。敦煌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的交匯點,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它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北靠嶙峋曲折的北塞山,東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敦煌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歷史上有著光輝的篇章,自漢武帝建四郡、據二關到現在,已綿延2000多年,它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乃至歐洲的咽喉要道,一頭係著漢唐盛世,一頭連著西方文明;一頭係著古長安,一頭連著波斯灣。第二天,我們就迫不及待的開始了對敦煌文化的體驗。

 

第一站是陽關。陽關,位於敦煌市西南70公里,因處在玉門關之南而得名。西漢王朝為抗擊匈奴、經營西域,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建立了陽關和玉門關。陽關是絲綢之路南道的重要關口,西域和中原來往的商旅、使者在此交換關牒才能通過關口。到達陽關附近,立刻就能感受到邊關的大漠落日和鐵馬金戈之氣。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煞有介事地買了通關文牒,驗證、通關,然後騎馬穿行于關外茫茫的山路上,體驗了一下“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感覺。

 

第二站我們參觀的是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沙漠中的美術館的敦煌莫高窟。為了保護這些瑰寶,當天只開放了十幾個洞窟供遊人參觀。置身窟中,隨著講解員的講解,宛若歷史倒流,夢回千年,我們目不暇接,激動不已。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莫高窟第130窟。當踏入窟中,抬頭仰望的時候,真的是被古人鬼斧神工般的藝術創造力所震撼了!這座石佛開鑿于唐開元、天寶年間,是目前發現的莫高窟第二大佛,也稱南大佛,佛高26米,為石胎泥塑彌勒倚坐像。洞窟窟形為上小下大的方錐形覆鬥頂窟。甬道南北壁上部各開一龕,下部分別繪有供養人像;主室南北壁各繪高約15米的巨型菩薩坐像一身,上部為宋代所繪飛天,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飛天圖。窟前保存有西夏殿堂遺址。大佛僅頭部就有7米,雖然不符合人體比例,但卻巧妙地解決了自下而上仰望佛時的視覺差,從而使觀佛者能清晰地看到既莊嚴又慈祥的彌勒佛的表情,更增加了對佛的敬畏感。這些藝術珍品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除了“啊”、“呀”及“嘖嘖”聲外,實在沒有更好的語言來形容了。

 

 

第三站,我們到達了鳴沙山和月牙泉。鳴沙山沙峰起伏,沙脊如刃,以風動沙鳴而稱奇;紅、黃、綠、白、黑五色沙粒細軟滑圓,人登之而鳴。我們在鳴沙山騎駱駝、滑沙,玩得不亦樂乎。

 

依依不捨地離開鳴沙山,我們到了被稱為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對於月牙泉的印象來自於田震的那首《月牙泉》。真正走到月牙泉邊,卻不得不再次為大自然的神奇創造力所折服。一灣月牙形的泉水宛如新月,靜落在道道沙嶺之間,清瑩透澈,碧波盪漾,為這蒼黃的沙漠之地平添了許多風韻。據説,泉水內有鐵背魚、七星草,月牙泉因“泉映月而無塵”、“亙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為奇觀。我們在那裏瘋狂地按動快門,儘量為這份神奇和美麗留下更多得記憶。

 

敦煌,一個集厚重與現代于一身的美麗城市,值得人用心去細細體會和感悟。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再次拜訪敦煌,用更加充裕的時間更加完整和深刻地去了解她,更加用心地去體悟她。

 

 

責編:張曦健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