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在路上》

 

——劉 亮

CCTV.com  2007年09月19日 13:43  來源:CCTV.com  

    

 

中央電視臺所在部門:新聞中心

青海電視臺所在部門:新聞中心

 

 

3月29日,週四,我們啟程前往青海。

清晨,下了場小雨,似乎是對我們即將遠行的挽留。帶著對北京的眷戀不捨和對親友的依依惜別,懷著對青海的美好憧憬和對高原的敬畏崇拜,我們上路了。

 

坐在飛馳的火車上,看著窗外的風景,腦海中浮現出臺裏方樓前送別的一幕幕。張長明副臺長語重心長,充滿關切的話語“平平安安的去,平平安安的回”,讓大家在臨行前的激動之中多了一份責任。領導、老師們的一句句叮囑,令我們感到溫暖和關愛。同事、朋友們看似輕鬆的玩笑背後掩不住他們笑容裏的不捨,目光中的留戀。這使得我們清醒的面對事實——我們一去將會是半年。是啊,半年,心情不禁有些凝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雖然同不少朋友喝了酒,吃了飯,但是真到了要走的時候,還是有些傷感。不過,上車前的那張集體照,似乎告訴大家,哪怕“春風不度玉門關”,我們這個集體就是一個家—— 一個溫暖的、融洽的、和諧的家。一時間,大家臉上都洋溢著自信欣慰的笑容。

 

火車載著大家匆匆欣賞過一片片風景:高山、平原,城市、鄉村,行人、車輛,令大家目不暇接。有動的,有靜的;有清晰的,有朦朧的。但是,在“隆隆”的車輪聲中,一切都充滿生機活力,欣欣向榮,似乎都爭搶著在列車駛過的一霎那在人們眼中留下一副他們所獨有的畫面。

 

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也都慢慢熟絡,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天,遊戲。的確,“年輕的朋友在一起,比什麼都快樂”。彼此望著對方興奮的神情,原有的不捨、思戀不翼而飛,隨之而來的是盡情的説笑,熱烈的嬉鬧。心境豁達開闊了,便不再流連于窗外的風光,思維開始活躍,不禁想起前陣子在網上看到的凱魯亞克那本《在路上》以及相關一些書評。儘管,凱魯亞克為自己“發明”了“垮掉的一代”;儘管,我對他們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價值觀不敢茍同。但是,我卻學會了把“在路上”作為一種生活來體驗,觀察和思考。

 

廣義的説,人生其實就是“在路上”,因為人生就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的路途上,各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態度。同凱魯亞克“在路上”只是享受過程不同,我給自己的“路”定了終點,不但體驗路上的酸甜苦辣,欣賞路上的美好景致,還要在路走完的時候實現自己的目標、理想。否則,面對一條茫然的不知通向何處的路,任何人都會覺得無助、頹廢甚至絕望吧。狹義的説,“在路上”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過程:説一段話,做一件事,出一趟門。現在,坐在火車上,就是一種“在路上”的狀態。買好車票,上車,體驗路上的生活,欣賞沿途的景致;到站,背上行囊,收拾心情,下車,做該做的事,完成既定的目標。在車上,一眼望去,有各種各樣的人:年齡各異,語音不同,著裝更是式樣萬千。他們為著相同或不同的目的,坐上這趟列車,一起共同度過這段時光。這段路程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只是短暫的一瞬,但是對不同的人可能留下不同的印跡。大學生們或許會因為一次偶然的邂逅,發現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從而將這次旅途的經歷作為他們今生永遠珍藏的記憶;而常年出差的人們也許只是躺在臥鋪上,想著下車後即將著手的工作,而這次旅途只是他千百次經歷中平淡無奇的一次,下車就遺忘了。但是,這次旅途對我們這批赴青海鍛鍊的成員而言,應該是值得記憶的。因為,我們即將踏上神秘的青藏高原,到一個我們從未去過的而且一待就是半年甚至可能成為我們第二故鄉的地方。從北京到西寧,從中央電視臺到青海電視臺,一條鐵路,一趟列車,一段旅程把這似乎本不相干的幾個名詞聯絡到一起。走過這段路,我們將從一種生活進入到另一種生活,從一個角色過渡到另一種角色。這樣看來,在路上的這二十五個小時旅程似乎是一條紐帶,緊連著我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牢係著我們的光榮、責任和夢想。

 

車窗外,火紅的夕陽漸漸西沉,列車行駛在河南省境內,山坡上呈現出一層薄薄的新綠。雖然還來不及將冬日的荒涼驅盡,卻已向人們展示著春的魅力;小河裏,河水潺潺流動,打著旋兒,吐著泡兒歡快的慶祝著沒有寒冰束縛的旅程;城市中,人們紛紛脫下了厚重的冬裝,在室外充分享受著和煦的陽光和略微潮濕的空氣;鄉村間,綠色的秧苗和金黃的油菜花相互輝映,將忙碌著的農夫的臉烘襯的滿是幸福歡樂。車廂裏,乘務員打掃著衛生,喇叭中播放著不知名的流行歌曲。旅客們有的看書,有的閒聊,有的忙著照顧老人、小孩。雜亂無序中偶爾夾雜幾聲小孩的啼哭,一切都顯得那麼和諧,充滿生機。春天已經來了。望著暮靄中車廂裏的旅人,我又陷入了沉思:學生坐上這趟列車可能是為了求學,商人坐上這趟列車可能是為了經商掙錢,攜老扶幼的人坐上這趟車可能是回家或者是去走親戚,那麼我們坐上這趟車又是為了什麼呢?只是為了吃苦鍛鍊?抑或是支援兄弟臺的建設?這些答案似乎都對,卻又好像還缺少些什麼。睡意在沉思中不知不覺到來,隨著天色變得完全漆黑,我漸入夢鄉。

 

第二天起來,漱洗後吃完早餐,不經意間望向窗外,突然發現閃入眼簾的不再是昨天那熟悉的春意盎然的景致,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涼的冬意:山坡上光禿禿的,凈是冰冷的石頭;小河裏只看見遍佈黃沙石子的乾涸的河床,沒有一絲水流的印跡;而城市和鄉村都不見了,只有鐵路兩旁偶爾零星出現的幾戶人家和似乎亙古不變的山丘溝壑,真不敢想象住在這裡的人們每天除了能聽到火車經過時發出的“轟隆”聲外還能聽到其他什麼聲音。

 

一幅幅灰冷的畫面衝入了我的視線和思維,整個人震撼于這一切久久不能平靜。突然之間腦海中如同閃電劃過,我找到了昨天那一直冥思苦想的問題的答案:我們之所以坐上這趟車去往西寧,不僅是為了吃苦鍛鍊,磨練意志;也不僅是為了支援兄弟臺的建設;而是因為這塊貧瘠的土地需要我們。青海,被譽為“山祖水塔”,曾孕育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現在又為了東部沿海和中部平原地區的發展,犧牲了自己的利益,喪失了很多本該是自己的機會,成就了華夏經濟發展的一個又一個奇跡。而現今,因為她惡劣的自然條件和不起眼的地理位置,已經落後時代發展很多很多。我們來到這裡,就是要將和諧與發展帶來,用我們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職業操守,將青海原原本本的展現在全國人民面前,用文字記下她的歷史和滄桑,用畫面頌揚她的堅忍和美麗,讓大家了解她,接納她,支援她,幫助她,使得她能在建設和諧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同祖國大家庭的其他兄弟姐妹一起齊頭並進。

 

列車緩緩的駛進了西寧站,這次旅程也到了終點,我勇敢自信的走下列車,去面對神秘陌生的青藏高原。因為,我已經有了這次旅途的目標,我將向著這個目標再一次上路,走向新的征程。

 

這只是我的一個新的起點,一切都還在路上……      

 

 

 

 

 

 

                                                                 

責編:張曦健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