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CCTV指南頻道 > 中央電視臺大學生青海鍛鍊札記 > 正文
清晨貴德黃河邊
劉潤秋
中央電視臺所在部門:海外中心
青海電視臺所在部門:社教中心
我想,青海和我是有緣的。
父親年少的時候曾在青海求學,在青海的點點滴滴成為小時候父親給我講故事的主題。所以,這一次來青海之前,媽媽囑咐我:到你父親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去感受一下吧。帶著這份希冀和憧憬,心中盪漾著《在那遙遠的地方》的音符,我來到了青海。
寺廟、羊群、帳篷、雪山,是我對青海最初的想象。那時候很小,對一個地方的印象還只能停留在想象中,停留在父親講述他在青海的故事的時候所帶給我的感染力。儘管如此,每每遇見同青海有關的人或事,心總會隱隱的動一下。我搞不清是什麼原因。
2004年進入央視的時候,我就知道,一定會有那麼一天我能來到青海,但沒有想到會是這麼晚,竟然一直拖到了今年的3月。
貴德黃河 |
初到西寧:開始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的日子
西寧這個地方,自古是“西海鎖鑰”。“西陲安寧”是每一位統治者的崇高理想。如今的西寧是如何一番景象?車剛剛啟動,心就已經飛到了青海。車到了西寧,邁下火車的那一刻,感覺有風,天微微有些涼意。第一次站到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感覺頭有些暈,但不嚴重。天低垂,風輕輕柔柔,空氣很好,心情頓時舒暢許多。腳下已踏上這西寧的土地,心中也就沒了到達之前的忐忑。出了站臺,身為省會城市,西寧更多的讓我感受到的是寧靜和安詳,沒有北京的喧囂,浮躁的心一下子篤定下來。街道上不時有敞著半邊胳膊、披著半邊袈裟的藏族同胞和帶著紋飾漂亮小白帽的回族同胞在車站裏穿梭,給這西寧涂上層神秘和別樣的色彩。
西寧這個地方,畢竟離我的想象太遠,還要靠以後的幾個月慢慢認識。不過,西寧街道上的小吃招牌和搖搖的酒風讓我明顯感到這個城市的與眾不同。面前是一隻偌大的羊,告訴你:一次上一隻羊自然是大餐,但把羊肉、羊雜或是羊腸變個花樣擺出來就成了小吃。你感覺如何,反正我感覺恐怖,畢竟我不想成為壯碩的西北姑娘。小吃這個東西,最能從中體味一個城市的性情,所以濕熱的四川有麻辣燙,潮熱的廣東有撞姜奶,豪爽的西北人卻只是把菜當作小吃來磨磨牙。大塊吃肉的日子離我不遠了,體重可能會飆升,雖然現在我還不算重。
大學時有個同學,是西寧人。同性,面容姣好,一點也不像從西北青藏高原下來的娃子。在若干年前還讀書的時候,把自己的男朋友千里迢迢地帶回西北陪老爹喝酒。“我男朋友是上海人,本來酒量就淺,剛見面時的三杯青稞下肚就不省人事了,只留下老父自斟自飲。最後老父也醉了,我只好左手老公右手老爹地把他們帶回家。”她把這當作有趣的故事,我只能在這裡體會到西北酒風的濃烈。西北這邊人豪爽,見足了性情,在豪爽裏頭功利的味道更加淡薄,本無酒量的我是否能承受他們所給予的豪爽呢?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塔爾寺:虔誠 宗教
西寧有條水,叫湟水,從湟水上溯,有一個叫湟中的地方。裏邊深埋了一家古寺,叫做塔爾寺。是藏傳佛教黃教的六大寺廟之一。始建於明代,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在藏族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凡。大金瓦殿、小金瓦寺、大經堂、小花寺、釋迦牟尼佛殿、彌勒佛殿、文殊菩薩殿、班禪行宮等,其建築藝術堪稱精湛絕倫。其大多建於明清時期,古舊的漢藏合一的木結構建築,默默傾訴著歲月變遷。
喇嘛們正在虔誠的研讀著經書,也許他們不懂得現代的科技知識,但他們卻有著堅定的信仰和充實的人生。那不也是一道人生風景嗎?當然,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千里迢迢來此朝拜的藏民,一路的跋涉和風塵絲毫沒有減弱他們眼裏的清澈和執著。在大金瓦殿,我們看到虔誠的信徒們伏地跪拜,不論男女老少,只為心中的希望來祈禱,無怨無悔,這種場景可能也就是在青藏高原能看到吧。想到在筆直無邊的青藏公路上,看到當我們的汽車飛馳而過時,路邊那些三步一叩,用身體丈量著通往心中聖地的路程的信徒們,眼裏的那份虔誠與執著,心裏的那種震撼就激蕩不止,即使過了一個多月,時間已經磨滅了旅途中許多浮光靚影的時候,那些站起又伏下的身影,依然會不時地跳出來,在記憶中定時播放……
在北京,見多了被商業衝昏了頭腦的僧侶和道人,現在我竟然能見到最虔誠的僧人,這本是不能想象的。一步一叩地走過綿綿山川為信仰苦行的故事似乎已經湮滅的傳説,可在這裡卻依舊流行。去福建旅遊的時候有幸認識一名青海過去的僧人,才二十歲上下。年齡不大,佛學修養卻深,在佛學院裏已經研究生的學歷。他是十二歲還願出家的,離開了紅塵卻沒有一絲對紅塵的迷戀和嚮往。“到福建的佛學院進修的時候,很多僧人都到廈大裏打球,和女學生調情,我不明白他們出家的目的何在。”小僧人甕甕地説。在福建遊學讓他不爽,於是趕緊離開,回到這遠隔塵世的境地。或許,有朝一日他也開始迷戀其紅塵,但他今天的這種虔誠讓我感動得一塌糊塗。
貴德: 婉約 清秀
貴德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一個縣。地方雖小,名氣很大,有“青海的小江南”之美稱,更有“天下黃河貴德清”的盛譽。而我,似乎來到青海便多了一份好運氣。到了西寧不到一個月,便有機會到貴德採訪,美哉喜哉。
貴德的梨花是很有盛名的。四月中下旬,是青海 貴德黃河文化旅遊節暨貴德梨花節。我作為這次專題報道的記者,與青海臺的同事一起來到了貴德。看到貴德的梨花,讓我想起《射雕英雄傳》裏的桃花島,於是,在我的心裏,我給貴德取了一個專屬於我與它之間的名字:梨花郡。也許是性格使然,雖然生在東北,長在東北,被松嫩平原的大氣和遼闊所感染,平添了許多豪爽,但是骨子裏還是鍾情于江南的婉約、清秀。總是懷揣著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能夠暢遊在江南水鄉,但是這個夢想一直沒有實現。置身在貴德,鼻際間流動著梨花的芳香,腳下飄落著點點潔白的花瓣,放眼望去,被不同色調的綠包圍著,清清的黃河水靜靜地流淌著,皓月當空的夜晚,枕著梨花入眠,恍惚間已經來到了江南。突然很有一種定居於此的衝動。在貴德停留的幾天裏,有幸結識了王文瀘老師——一個地地道道的貴德人。他退休前就職《青海日報》的總編,對於貴德懷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對於黃河更是有一種缺憾式的懷念;所以退休之後,除了忙一些省上文化方面的事情,便是回貴德老家享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在講到對於黃河的感情的時候,王老師説:小的時候,幾個小夥伴都有一個夢想,就是把黃河上的綠洲當作完全屬於自己的天地,早上聽著黃河水流淌的聲音醒來,吃著黃河水煮的飯,晚上聞著黃河水的香氣入睡,連夢都是甜的。
我有一個同學,從青海離開後就反復地叨念這個地方的美好。我是一個生性不算懶散,但絕不勤快的人,整天在大都市的繁華里疲勞奔走,對我來説還不如在這高原上守望一份寧靜。離開這裡,將是一個必然,我是不是會像那個同學一樣,離開了青海,還會像祥林嫂一樣,整天都在絮叨著這裡的手抓羊肉和釀皮呢?
責編:張曦健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