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30分9月17日播出):繼續來看今天的“塞上明珠寧夏行”系列報道。寧夏回族自治區五十華誕的喜慶日子越來越近了,年逾八十的回族老人保進貴向記者講述了駐寧武警官兵給他留下的最為珍貴的“綠色記憶”。
銀川市的南關清真大寺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如今,它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擴建翻新。作為寺管會主任,保進貴老人正在為提高工程進度而忙碌。
在工地記者意外地發現了一些身著軍裝的“綠色身影”。這些都是武警寧夏總隊今年新入伍的戰士。保進貴告訴記者,有了部隊的幫助,穆斯林群眾將在寧夏大慶時看到南關清真寺的嶄新面貌。
如今南關清真寺已成為了廣大軍民了解穆斯林世界的一扇窗口,現在保進貴老人就在向入伍的新戰士介紹穆斯林宗教禮儀和生活常識,這堂看似簡單的宗教常識課實際上已經上了整整十五年。
如何與穆斯林握手,如何與回民相處……戰士們學到的是在寧夏服役必需的知識,也打開了與穆斯林群眾情感溝通的大門。
銀川南關清真大寺寺管會主任 保進貴:寧夏呀,近幾年來的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諧社會、安定團結,好就好在這個地方。主要還是感謝我們寧夏駐寧的武警部隊。我跟他們(軍民)共建了15年了,都是我的孩子。我非常愛護他們,他們來的時候我接,走的時候我送,我還有些照片你們看到孩子抱著我哭淚。不願意走。
老人向記者展示了15年間他為子弟兵保留的珍貴影像,由於資料太多,老人專門請來檔案館的專業人員幫忙整理。
銀川南關清真大寺寺管會主任 保進貴:.....
記者:為什麼要精心的把這些照片保留下來呢?
銀川南關清真大寺寺管會主任 保進貴:這東西精心保留下來,要證明,我們穆斯林和子弟兵的感情。你從我們照片上,你看,你看我們慰問子弟兵的時候,我説,走,看當兵的走,哪家都來,拿盤子的、端羊肉的,提啥的一起就到了。
畫面中這些年輕樸實的臉龐,儘管大多都已復員或轉業,可橄欖綠在寧夏播撒的珍貴記憶卻讓老人難以忘懷。
無論是搶險救災、維穩處突,還是扶弱濟困、支援地方建設,武警官兵珍愛寧夏的安定,守衛著寧夏的綠色。老人説,穆斯林最愛的色彩就是綠色。
銀川南關清真大寺寺管會主任 保進貴:綠色就是四季常青,表達著穆斯林的那種和諧,表達穆斯林要和諧,要團結、要安定。
聊到綠色,老人還執意要帶記者去參觀位於銀川市郊的西沙窩——武警部隊的後勤生産基地。豐富的産出不僅使部隊自給自足,還使這裡成為了銀川綠色食品産業的“領頭羊”。環境的改善也讓更多的地方百姓搬進了綠洲。
銀川南關清真大寺寺管會主任 保進貴:以前那個地方都沒有人。
記者:以前沒有人?
銀川南關清真大寺寺管會主任 保進貴:沒有人,都是沙漠,你看現在那些地方都住上人了。還修了清真寺了。那上面是個工廠。
武警寧夏總隊後勤基地助理員 王軍:治沙不容易,經過我們幾十年,五、六批官兵的辛勤努力,不停在在這幹。以前種些樹的戰士,現在都成營長了,有的成團長了。下一步審批規劃起來,再有個五年到十年,這邊都成(綠洲了)。
記者:都説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批一批的人在這裡奉獻青春,才把我們腳底下的這種沙漠,真正變成了我們剛才看到的一墻之隔的綠洲。這個綠洲的面積還在不斷的擴大。
銀川南關清真大寺寺管會主任 保進貴:你們的那個葫蘆,就把我感動了,我今天抱兩個回去,把我清真寺的綠化搞的好好的。
記者:拿一種顏色來概括您的記憶,應該是什麼顏色?
銀川南關清真大寺寺管會主任 保進貴:應當是什麼顏色,他們這開地種出來的東西是啥色?長出來的什麼色。
記者:綠色。
銀川南關清真大寺寺管會主任 保進貴:綠色,對呀,綠色,我們戰士穿的綠色,我們國家永遠四季常青,都是綠色!(劉晨 徐向宇 陳磊 樊陜寧)
責編: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