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柳斌傑:“十二五”新聞出版體制改革重在創新

 

CCTV.com  2011年01月04日 15:2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以“大改革、大發展、大變化、大跨越”來總結過去五年中國新聞出版領域的成就,而“十二五”期間,中國要從“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轉變。日前,柳斌傑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暢談中國新聞出版領域上下十年的統籌佈局和目標規劃。

  中國成名副其實出版大國

  柳斌傑在回首過去五年認為,中國新聞出版業始終走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前列,為中國事業單位改革提供了思路和經驗。以數據為例,僅2009年中國生産圖書30萬種、70億冊,出版發行報紙439億份,出版期刊31億冊,電子書76萬本,網絡遊戲、文學出版物700多萬種,一批精品力作面世。據初步統計,今年報紙發行量將突破500億份,穩居世界首位。世界報業協會公佈的世界日報百強中,中國佔了25席。

  2009年,中國圖書出版品種與總量居世界第一,電子出版總量居世界第二,印刷複製業居世界第三,網絡學術出版居世界第二,新聞出版業的總産出已突破1萬億元大關,新聞出版業有望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出版大國。

  同時,圍繞“改革”關鍵詞,中國完成了新華書店轉制,3000多家國有新華書店全部轉制變成企業,走上了市場競爭之路;完成了出版社轉企改制,包括地方出版社、高校出版社、中央各單位各部門出版社在內的經營性出版社基本轉製成企業;産業結構調整初現成效,組建了一批地方出版集團,其中有4家出版集團資産超百億元,中國出版業“航空母艦”已初具規模;報刊改革繼續深化,按時政類和非時政類進行分類改革。目前,已經組建49家報業集團,非時政類的報刊已有1200多家完成轉制,下一步還要繼續推進。

  改革帶來思想觀念大變化

  在柳斌傑看來,改革帶來的最大變化是思想觀念的變化。他指,新聞出版業在過去五年裏擺脫了一些不合時宜甚至是障礙性的思想觀念,走出了僵硬教條思維。以新聞報道為例,“只要不違法國家法律,不同的學術爭鳴、不同的思想觀點,都可以在報刊和出版物上反映出來,這體現了國家的文明進步”。

  而體制機制帶來的變化則直接落實到了“真金白銀”。他透露,中國新聞出版業現有44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了5700億元。“市場經濟體制下,經營性文化産品生産同市場、資本、消費者接軌,這是很了不起的”。

  從發展格局方面,中國不斷擴大對內對外開放,非公有資本和外資已經全面進入印刷和發行領域。真正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産業格局,以民族文化為主導、吸收外來有益文化共同繁榮的開放格局。

  新聞出版業的傳播能力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借助現代科技升級改造傳播手段,借助新的傳播渠道,各種傳播載體共同發展,構建了一個節點多、覆蓋面廣的大平臺,中國媒體傳播能力在時效性、傳播質量和影響力等方面都有了巨大提升。

  “十二五”期間創新是核心

  柳斌傑表示,未來五年,是新聞出版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和産業格局調整與升級的關鍵時期,概括起來六個字:改革,發展,創新。

  改革。報刊改革數量大,任務重;産業發展基礎工程還需夯實;數字出版、數字傳播所必需的一些國家級平臺和版權保護技術手段需要繼續加強。此外,中國雖然在新聞出版總量上居於世界前列,但影響力仍然需要加強。

  發展。“十二五”規劃重點在於發展,未來的五年,對建設新聞出版強國具有具有決定性意義,基礎産業、技術裝備、生産能力、傳播能力等都要達到發展目標要求。

  創新。他認為無論是改革和發展都需要自主創新,國際傳播能力的提升更是要創新,要把創新作為整個新聞出版業的主要問題來抓,從政策、機制、體制等各方面突出創新,全力以赴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産業結構,重視科學技術創新。

責編:曹徵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