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劉延東強調珍視遺産 傳承文明 推進非遺保護工作

 

CCTV.com  2010年08月24日 15:2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文化報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頒證儀式現場

劉延東等向參與申報工作的95個單位頒發證書

  中國文化報記者翟群報道:8月19日,文化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頒證儀式,向參與申報工作的95個單位頒發證書,並舉辦了部分入選項目的演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出席頒證儀式並講話。

  劉延東指出,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産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資源,加大力度,建立健全科學有效保護體系,努力開創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新局面。

  劉延東説,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生命基因,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是維護人類文化多樣性,實現人類文明延續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立了整套規範制度,為各國搭建了保護、展示和交流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平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採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開展資源普查、建立名錄體系、保護傳承人,取得了明顯成效,為促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維護人類文化多樣性作出了積極貢獻。

  劉延東強調,要提高認識,推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深入開展。各級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作為義不容辭的職責,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和考核體系,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加強有關法規建設,使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納入法制化軌道,堅決防止和糾正少數地方“毀遺”等短視行為。綜合運用搶救性保護、整體性保護、生産性保護等多種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保護。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公眾參與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加大投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良性投入的體制機制。推動國際合作交流,搭建平臺,拓寬渠道,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作用,完善政策措施,共同推進保護工作深入開展。

  文化部部長蔡武、副部長趙少華,教育部副部長郝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武寅,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蔣堅永,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負責人等出席頒證儀式。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主持儀式。

  蔡武在講話中指出,近年來,文化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始終堅持“搶救第一,保護為主,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積極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基礎工作,初步構建起了符合我國國情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體系。文化部將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已有良好開端的基礎上,按照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特點,積極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規律,進一步理清思路,建立科學的保護機制,扎紮實實地推動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全面、深入地開展。一是加強法規建設和政策研究。二是認真總結經驗,積極探索搶救性、整體性、生産性保護等多種保護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保護。三是廣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宣傳教育工作。四是認真履行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的承諾,加大對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的保護。

  出席頒證儀式的還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北京辦事處代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文化局負責人,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代表,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的有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人,證書頒發單位負責人,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以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

  截至2009年,我國共有崑曲、古琴藝術等26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羌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等3個項目入選“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成為世界上入選項目最多的國家。

  頒獎儀式結束後,舉行了部分入選項目的專場演出,朝鮮族農樂舞《豐收樂》,青海花兒《直令》、《梁樑上浪來令》、《水紅花令》,新疆瑪納斯《英雄瑪納斯》、《我們愛唱瑪納斯》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紛紛登臺,一展原生態歌舞的魅力。

責編:李娟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