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沒出正月,但是大多數人已經返回了工作崗位,回來大夥兒少不了得聊聊這年過得怎麼樣,自己家裏又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的記者也不例外,今年春節期間,我們的四路記者就是扛著攝像機回到了農村老家過年,那麼這個假期他們有哪些所見所聞?家鄉又到底是哪兒變了呢? 中央電視臺聚焦三農《新春走基層——記者回鄉》系列節目,去看看鏡頭中的新回鄉偶書。
記者手記: 今天帶我們回家鄉的記者,她的家鄉就有“兩寶”,影響著那裏人的生活。但是這些年,這兩個寶藏之間發生了一些故事,也引發了當地的一場蛻變,這兩寶到底是什麼?她的家鄉又是哪沒變?哪變了?一起來看記者回鄉。
記者手記: 踏上回家的列車,我歸心似箭,但內心又充滿了忐忑與不安,祖輩們過的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父輩們在黃土地上辛苦勞作,曾經,我因走出黃土高原,成為他們驕傲,而如今,我雖已立業,但還未成家,又帶給他們新的擔憂與牽掛……
記者手記: 回鄉偶書,回鄉看變化。汨羅市因汨羅江而得名,是著名愛國詩人三閭大夫屈原慷慨赴難、懷石投江的地方。在記者成長的小村莊就在這裡,曾經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能簡單的維持生活。但是改革開放讓這裡的人紛紛南下,外出務工,春節裏返鄉的人們成為了這個小村莊裏的一道特殊風景……
記者手記: 春節裏,很多平日寂靜的鄉村開始了喧囂。外出打工的人回鄉了,鞭炮聲響起了,孩子們滿村撒著歡兒,留守的老人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今天的記者回鄉,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空心村”的歡喜與憂愁。
我們很高興看到,政府對記者家鄉的投入也增加了起來,這應當是中央發展三農新思路的一種具體體現。我們相信,在中央新的治國思路下,中國鄉村的空心村都會變成生機勃勃的實心村。
記者的家鄉大同市雲岡村是幸運的,沾了雲岡石窟的光,這裡的煤礦停止了生産,環境也變好了。在5000年曆史中,先民在這片並不肥沃的土地上,依靠自己的智慧滋養生息,還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遺産,我們這一代人在同樣一片土地上,創造什麼,留下什麼,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就找到了可持續發展的能量。
我們既需要現代化的農業,也要鄉村這個精神家園,在鄉村的發展中,我們應當做出一定的規劃,加快那些該變的東西,守住那些不該變的東西。中國這列火車太長了,控制好轉彎的節奏,才不會出事故。詳細>>
春節期間,不少從城裏回農村老家的年輕人最害怕追問婚事,甚至有網友感嘆他們是“每逢佳節被逼婚”,可是看著父母的糾結,我們更能體會他們的可憐天下父母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