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0日,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騰訊閱讀及騰訊網文化頻道共同在京舉行了賈平凹《帶燈》新書發佈會暨電子版簽約儀式。發佈會現場氣氛熱烈,著名評論家、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副總裁潘凱雄與賈平凹的精彩對談令到場嘉賓印象深刻。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管士光代表賈平凹與騰訊網副總編輯王永治在活動現場舉行了電子版的簽約儀式。《帶燈》電子書于10日正式在騰訊閱讀平台獨家上線,完成了實體書與電子書的同步首發,這也意味著傳統出版業攜手新興電子出版共同開發選題的這種新的深度合作模式的形成。
關注基層 立足現實
著名評論家、《帶燈》的第一讀者潘凱雄曾這樣評價《帶燈》:“這是賈平凹長篇小説中惟一一部對當下現實不僅直面而且充滿關切的作品。賈氏過往的長篇小説中固然有現實的因素,但像《帶燈》這樣充滿了如此現實關切的則惟此所獨佔。”《帶燈》的主角是一名櫻鎮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她所身處的環境正是中國基層矛盾最為集中的地方。賈平凹在書中所描述的櫻鎮完整了展現中國農村的風貌,小到鄰里之間為爭一棵柿子樹,大到幹部作風、貪污腐敗等問題都讓“帶燈”處於漩渦的中心,他借“帶燈”之口把中國基層生活中的問題一一展現在讀者面前,正如他在書中所寫:“它像陳年的蜘蛛網,動哪兒都落灰塵。”
應該説,《帶燈》的意義已經遠遠超越了賈平凹文學上的獨特造詣,他把視角瞄準中國的基層,關注的是一群基數龐大卻輕易就被人忽略的角色。“帶燈”的命運並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命運,而是這一大群人、一大群活生生的生命所正在遭受的命運。賈平凹説:“深入了鄉鎮政府,知道著那裏的生存狀態和生存者的精神狀態。我的心情很不好。既然不能女媧補天,那也得杞人憂天麼,或許因為我是共産黨員吧。”就這樣一句非常樸素的話,已經道明了賈平凹寫作這本書的真實意義。
除卻內容上的現實關注,賈平凹在這次《帶燈》的寫作手法中也表現出了與以往不同的特點。《帶燈》擺脫了之前作品中把現實與奇異的誇張和變形糾結在一起的特徵,在保留原來敘事風格的基礎上,顯得更為明快和流暢,更容易讓讀者接受。正像《帶燈》後記中所寫的:“到了這般年紀,心性變了,卻興趣了中國西漢時期文章的風格,它沒有那麼多的靈動和蘊藉,委婉和華麗,但它沉而不糜,厚而簡約,用意直白,下筆肯定,以真準震撼,以尖銳敲擊。”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帶燈》可以説是賈平凹寫作手法上的一種轉型,更是一種突破和昇華。
首次嘗試女性主角 身邊女幹部為原型
賈平凹的《帶燈》有一個明顯的突破,那就是他首次以女性為主角,在“帶燈”寫給“元天亮”的信中展現了一名女性特有的柔情與細膩。在《帶燈》這本書中,眾多男性人物都是為了“帶燈”而設置,這與他以前長篇小説中的設定有著極大的反差。他之所以能夠把“帶燈”這個女性角色描寫的如此豐滿,素材是來源於他身邊“綜治辦”的女幹部。
賈平凹在《帶燈》的後記中寫道:“她經常與我聯絡,在短信裏講述她的生活和工作。她還定期給我寄東西,比如五味子果、鮮茵陳、核桃、蜂蜜,還有一包又一包鄉政府下發給村寨的文件、通知、報表、工作規劃、上訪材料、救災名冊、領導講稿,有一次可能是疏忽了吧,文件裏還夾了一份她因工作失誤而寫的檢查草稿。”這位鄉鎮幹部滔滔不絕地傾訴著,而賈平凹則在一旁安靜地傾聽著,正是這樣的結識,讓他了解了另一樣的生活和工作,也讓他開始關心起那個深山地區的天氣預報。奇特的緣分讓賈平凹再次提筆,寫下了“帶燈”。
實體書與電子書同步首發 迎合不同讀者閱讀口味
在此次賈平凹《帶燈》新書發佈會上,人民文學出版社代表賈平凹正式與騰訊網簽約,把《帶燈》的電子版權授予騰訊閱讀獨家運營,實現了實體書與電子書同步首發。電子版《帶燈》也在10日正式上線供喜歡網絡閱讀的讀者下載。
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管士光稱:“作為傳統出版企業,這是我們第一次聯手新興網絡平臺共同深度開發一個選題的多方面價值。這不僅是一次新的嘗試,也是一次自我的突破。出版載體和形式的多元化意味著讀者閱讀體驗的多元化,這次的聯手既是一種合作開發選題價值的新模式,也是為了迎合更多讀者不同的閱讀口味。”
在傳統出版業與電子出版業齊頭並進的今天,如何滿足讀者對閱讀的不同需求,如何讓作家的優秀作品最大程度地展現在讀者面前,這是目前所有出版行業的從業者都在思考的問題。這次賈平凹、人民文學出版社與騰訊閱讀的三方攜手合作,解決了之前傳統閱讀單向流通的缺陷,不僅豐富了讀者閱讀模式,更把單向閱讀變為雙向、甚至多向閱讀。據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管士光稱,之所以選擇與騰訊閱讀攜手,正是看中了騰訊閱讀雄厚的實力、熱誠的精神以及對讀者負責任的態度,這與人文社的出版理念不謀而合。他對這次的合作充滿信心與期待。而騰訊網副總編輯王永治也稱,騰訊閱讀不僅擁有龐大的讀者用戶群體,同時還有騰訊網強大的媒體資源支持,他相信騰訊閱讀與人文社的強強聯合不僅能讓賈平凹的作品發揮出它應有的價值,更能夠讓讀者體驗到電子閱讀快捷、便利、便於交流的特點。他也希望這次的合作能夠成為一個良好的契機,這種新的合作模式能夠得以持續和發展,促進中國出版業的整體水平的提升。
時隔兩年,50余萬字的《古爐》余溫未消,近40萬字的《帶燈》已至,這樣的寫作速度,即便是善於用電腦寫作的高手恐怕也難以做到,更何況賈平凹是一個純粹以筆寫作的作家。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作品並未因時間的長短而有質量上的改變,可以説,他是一位勤勞的、孜孜不倦的天才般的創作者,然而他卻謙虛地把這種勤奮戲稱作“雞不下蛋它憋啊”。於是,一部又一部優秀的作品就這樣持續地問世,這不僅是賈平凹的才情,更是中國文學的幸運。
責編: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