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光明日報》專訪吳為山教授

發佈時間:2013年09月06日 17:5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從單純的“點綴”到整體景觀的組成部分,從無人關注到自成一格,從藝術家的自我表達到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文化享受,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中國城市雕塑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日益受到各界重視。什麼樣的城雕作品能夠流傳百代?中國城雕現狀如何?前路怎樣?帶著一系列問題,記者專訪了吳為山教授。

       從科技符號到公共藝術品——城市雕塑的歷史演變

       在上下五千年華夏文明史上,雕塑藝術可謂光芒粲然:原始神跡、夏商意象、秦漢樸雄、唐宋煌煌……將一個個時代的風貌鐫刻成永恒。而城市雕塑的漸興發展又可追溯至何時?

       “翻開歷史可以看到,自鴉片戰爭之後,上海、廣州、香港等地的廣場和街道上出現了許多殖民者樹立的歐式紀念性雕塑。但是,這些烙上殖民與被殖民印記的雕塑與中國文化毫不相干,相反,卻成為中華民族蒙受災難和屈辱的歷史證據。真正體現民族文化價值的城市雕塑在‘五四’運動後才開始出現。”吳為山説。

       據吳為山介紹,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一批留學西方、思想進步的雕塑家,如江小鶼、劉開渠、李金髮、鄭可等人,滿懷救國救民的理想回到祖國,創作了一批反帝反封建的紀念性雕塑,以此鼓舞人民鬥志、頌揚民族的獨立和解放。至此,具有民族精神的現代城市雕塑破土萌芽。新中國成立後,出現了一批歌頌人民、歌頌勞動、歌頌建設的現實主義作品,成為那個時代的坐標,在藝術手法、藝術形式上受蘇聯影響。在隨後的“大躍進”、“文革”期間也出現了一大批城市雕塑,雖然題材單一、語言程式,但也是中國城雕發展進程的一部分,我們要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文化包容的心態重新審視其存在的價值。

       “1978年對於中國城雕是一個重要的節點,改革開放讓中國進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城雕也呈現出飛躍發展、百花齊放之勢,這是思想解放、生活方式變化的結果。”吳為山説。他總結了這一時期城雕的幾大變化——在題材上,從單一表現政治歷史發展到普通生活的具體體現,比如《珠海漁女》、《開荒牛》等,還有立於北京王府井街頭的那些歷史生活的場景,表明以人為本的精神正在社會中佔主導地位;在表現形式上,由過去的單純寫實發展到抽象、意象、唯美、符號並存,這説明人們的審美視野擴大、藝術形式拓寬、藝術發展多向,比如“五月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群雕等作品;在材料上,從石頭製作發展到不銹鋼、彩塑,甚至還有水和聲光電的運用,這是科技進步的反映;在空間上,不再僅限于廣場中心、學校和廠區門口,這標誌著人們對雕塑的認識觀唸有了很大提升。

       “僅從30年來城雕主題的變化,我們也能看出它的與時俱進。”吳為山把30年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科技符號,因為當時正值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的時期,全國600多個城市,尤其是開發區,幾乎都是這樣的模式;第二階段是天鵝群落加少女情懷,因為這時正值居民小區和街心花園建設快速發展期;第三階段則是傳統風情和歷史人物,因為此時正是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的時候;目前是第四階段,城雕日益顯示出其公共藝術品的屬性,因為市民對城市建設的參與熱情正在提高。”總之,經濟增長、社會開放為城市雕塑的興建提供了條件,城雕已經成為相宜於建築、廣場、綠化、景觀的要素,成為廣大市民需要的重要精神産品,成為地域文化的形象符號,成為中國城市現代化進程的文化標誌。

       “城雕永遠是人民的藝術”——城市雕塑的價值與標準

       生活于雕塑林立的城市,徜徉在藝術與美的海洋,的確是件賞心悅目的樂事。可美化環境只是城市雕塑最淺層的功用,吳為山認為,城市雕塑所含蘊的人文價值才是其最珍貴之處。

       “城市雕塑可謂城市之魂的象徵,一座好的城市雕塑往往是一個城市氣質與內涵的點睛之筆。作為城市風格與文化品位的藝術載體,城市雕塑不僅有藝術的審美功能,還有教化功能。”吳為山説。

       翻典閱籍,城市雕塑在中國歷史上早已留下了許多閃光,成為中國城市文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讀史書時,經常會看到對宮廷建築及其內外裝飾的描寫,如秦代阿房宮十二金銅人、漢代建章宮承露盤、太液池中三仙山等等,但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産都已經隨著歷史的腳步煙消雲散,只留下文字憑吊了。借古開今,今天優秀的城市雕塑就是明天流傳百代的文化遺産,如何妥善保護這些傑作是我們面對的迫切課題。”吳為山介紹説,正是感受到了這種時代的召喚,“徐悲鴻獎--宜興2009中國城市雕塑大賽”隆重拉開帷幕,致力於去粗取精、發現經典,並科學開發利用優秀城雕,使其價值最大化。

       如何評判城市雕塑的人文價值?“人民的審美標準”成了吳為山再三強調的標尺----“任何行政指令的標準、學者權威的標準,都大不過人民群眾的審美標準。”他認為,城市雕塑是歷史的標點,是人民的藝術,它必須反映人民大眾的情感,表現大眾對理想的追求、對生活的追求,並且用大眾所熟悉的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錶現出來。因為,“人民群眾裏蘊含著的是中國精神,是東方力量,是時代洪流。”同時,作為一件公共藝術作品,城市雕塑也應該是高雅藝術的體現。貼近群眾和高雅並不矛盾,關鍵要找到最佳的結合點,既能符合大眾的審美情趣,又能體現人民的意志。吳為山把這個準則細化為四項標準----

       影響力。藝術作品要具有思想性、時代性、公共性、藝術性以及精神穿透力。真正有影響力的城雕,必須經得起時代的考驗、環境的考驗、公眾的考驗;

       標記性。城雕應該成為一座城市的坐標,打上這座城市在時空中的印記,並且不知不覺地滲透到市民的思想、思維和生活方式中去。真正具有標記性的作品往往與歷史有關,與地域人情有關,還與形象符號有關;

       藝術性。即城雕作品在形式、題材上的突破和創新;藝術家個人品質在作品中的折射以及藝術家在作品中對時代動脈的把握,它熔鑄了時代、精神、集體意識和個人性情;

       公共性。城雕與周邊的建築、廣場、道路、橋梁等公共設施應和諧一致。

       “很多城雕沒有思想”——城市雕塑境界亟待提升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前,一尊尊悲愴感人的雕塑默然肅立。“家破人亡”、“逃難”、“冤魂吶喊”、“勝利之墻”,四個序曲主題各異而又相互呼應,把觀者帶入了那段戰爭與抗爭的歲月。這是吳為山懷虔敬悲痛之心塑造的作品,每一尊都給人震撼,觸動靈魂。

       這組城雕作品一經落成,立即受到了廣泛好評。吳為山説,這些作品是為了再現侵略者人性泯滅的罪惡,喚醒人性真善美的復蘇,之所以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是因為它的創作飽含著思想和情感。“近30年來成功的城雕精品,比如潘鶴的《開荒牛》、錢紹武的《李大釗像》等等,莫不如此。”吳為山説,“但令人憂心的是,當前的很多城雕作品或墨守成規,或求新求怪,卻存在一個最大的弊病----缺乏追求,沒有思想,直接導致了格調的低下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吳為山説,最讓他痛心的是,進入很多城市,甚至農村,面前聳立的都是面目雷同、含義不清的抽象派雕塑,被業內戲稱為“一個球、幾條線”,讓人看後頓生不倫不類之感。其背後的原因,在於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被大量引進,國內很多藝術家盲目追趕世界潮流,卻被“潮流”挾裹得失去了獨立的藝術判斷。而各地也忽視了應該根據自己的城市特色進行創作,同樣盲目跟風,人家有什麼,我也照貓畫虎來一個。“這樣繼續下去,我們將失去自己的文化根脈。中國藝術不應該迎合西方人,必須建立中國人自己的雕塑語言。”吳為山強調,“雕塑應該是有精神的,應該是有文化積澱和內涵的作品。現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城市面貌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改變,越來越美觀壯麗,越來越有現代化大都市的氣息,我們的城市雕塑一定要跟上,要成為城市內涵的重要一環,絕不能只是一窩蜂地把空間填滿。”

       除此之外,缺少城市雕塑的文化規劃、項目管理者對藝術創作規律缺乏全面了解、常將雕塑的藝術勞動等同於建築、施工,以簡單的招標方式實施,倉促上馬、創作週期短、速度要求過快……吳為山歷數著擺在中國城雕面前的種種問題,臉上寫滿時不我待的凝重。

       建立民族文化的精神標領——城市雕塑的未來走向

       如何克服時弊,使中國城雕卓然挺立,展露出應有的藝術光彩,這是吳為山心心唸唸的問題。經過深入思考和長期的實踐歷練,他已經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門徑所在。

       “最為關鍵的一點,是要建立我們民族的、時代的精神標領,建立中國城雕的價值體系,從而引導城雕科學發展。在城市雕塑中,要倡導中國精神、中國氣派、時代風格。”吳為山説,很多實際操作層面上的問題,都是因為缺乏價值標桿而産生的。是弘揚傳統、創新創造,還是盲目向外、模倣西化?這對城市管理者和雕塑家而言都是一個挑戰。當前,城市雕塑的價值取向問題已經越來越緊迫,需要整個中國城雕界攜手努力,共同探索。

       以此為前提,吳為山歷數了當前需著手開展的幾項工作——

       要加強城市雕塑創作隊伍的自身建設。“城雕創作呼籲創造性藝術人才,每個人都是多元互補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各美其美,和而不同。要尊重各種風格流派的存在價值,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為青年人才的成長創設環境。”吳為山指出,隊伍建設不僅注重藝術修為,更要致力於思想精神建設,勉勵廣大城雕作者站到人類、站到歷史的方位思考現實,構思創作。

       要做好城市雕塑規劃,對城雕實施分級評定和保護。規劃須包括城市文化定位、空間場地劃分、時間實施計劃三個必要方面,以杜絕隨心所欲的濫建、趕建,而分級評定則有利於規範管理城雕作品。吳為山曾在全國兩會上遞交過關於城雕分級保護的提案,建議組成評審團,對全國城雕進行普查評估,摸清家底,劃分級別,並制定法規予以保護,這個願望的實現正在穩步推進之中。

       要立足傳承、大力創新。應該通過創意的實現,把無聲的石刻語言翻譯成世界語言,用現代手法、現代材料連接古代雕塑磅薄酣暢的寫意美學傳統,創造出體現地域特色及文化韻味的城市雕塑,以新舊融合的藝術之光點亮城市公共空間。

       要完善城雕管理的機制體制,從根本上加強城市雕塑的管理。充分尊重人民意志,增加政府管理部門、藝術管理機構、藝術家之間的交流對話,以達到三方“三位一體”,相互理解、合力創造優秀作品的和諧關係。

       中國城雕的振興之路,依舊漫漫;然而,恭逢盛世,河清海晏,廣大藝術家面前正是一個充滿希望與生機的春天。“讓我們心手相應,使中國城市雕塑不僅聳立於現代城市,更聳立於歷史的時空、聳立於世界文化之林、聳立於人們的精神家園!”吳為山言語間充滿豪情。

熱詞:

  • 吳為山
  • 教授
  • 專訪
  •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