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吳為山的“意象雕塑”

發佈時間:2013年09月06日 17:2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對於國畫,我純屬外行,因而不敢妄言“認為”。只是看得多了,便似乎有點“感覺”而已。國畫之中,我尤愛寫意畫。寫意之道,難以盡言,初而寫形,繼而寫意,終則寫心。寫心不離形意。形在似像非像處,意在似有似無間。

      第一次看吳為山的肖像雕塑,是在中國美術館。一步入展廳,尚未細看,心靈便為之一振,我首先感覺到的便是濃郁的國畫的寫意神韻。吳為山的肖像雕塑,有的刀劈斧削,刪繁就簡,有的雲遮霧罩,朦朦朧朧。其具象往往簡約、模糊、概括,然勢、態、形、神,則惟妙惟肖,其藝術的感染力,似乎越過了視覺,直抵心靈。

      吳為山國學功底深厚,又遊學海外多年,對於西方雕塑的研究,頗有造詣。也許正因為如此,他從而獲得了“山外觀山”的視角,對於民族藝術的審視,便多了一層深刻和清晰。縱觀他的創作,不乏西方文化的影響和元素,但其文化內涵和精神主體仍然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氣派和中國神韻。季羨林先生於十多年前初見吳為山及其作品時,便十分欣喜地稱讚他“獨闢蹊徑,為時代塑像,為文化塑像”,“將文化精神融入歷史發展生生不息之長河中,揚中華之文化,開塑像之新天”。

      吳為山的雕塑作品多為人物,但我總覺得,其手法和韻味,似乎更多源自中國傳統的寫意山水。其實,山水也好,人物也好,花鳥魚蟲也好,寫意的要義,無不在於傳神。恰恰在這一點上,吳為山得其要旨,他將國畫的寫意成功地運用於肖像雕塑,以神寫形(邵大箴語),以意取象,形神意象,渾然一體,從而于具象與抽象之間,獨闢蹊徑,創立了“意象雕塑”這一雕塑藝術的嶄新體系。吳為山雖成名多年,但尚屬年輕,他自己也説仍在不斷地否定自己。我無力對他的作品作出學術評價,也無意對他的未來進行預料和估量,但看他的作品,的確給我一種新奇和振奮,一種民族文化的自信,一種關於繼承與創新、民族與世界的感悟。吳為山的作品讓我再次感受到,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是一片廣袤而深厚的土地,它不僅是中國文化繼承發展的母體,也是當代中國藝術開拓創新的源頭活水。

      需要説明的是,寫意、工筆在國畫技法上雖屬於大的分類,但一些國畫大家的作品中,兩者常常交互使用,熔為一爐。我從吳為山的肖像雕塑中,也常看到工筆的精雕細刻,特別是畫龍點睛之處,工筆的功力更是清晰可見,比如,李白那傲然翹起的鬍鬚、費孝通那慈祥睿智的微笑、弘一法師那悲欣交集的眼神…… (作者:孫家正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   

熱詞:

  • 吳為山
  • 意象
  • 雕塑
  •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