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美術臺 > 畫廊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丁立人評論

 

CCTV.com  2010年06月08日 19:08  進入美術論壇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  丁立人六歲開始學畫。五十年代初,高中畢業了,他考取了美術學院。但是,在學校只呆了幾個月,就匆匆地離開了。因為他對繪畫有自己的要求——開創一條藝術的新路。

    點擊進入>>藝術家丁立人個人主頁

    在我的學生之中,丁立人是特別的。我要他臨中國畫,他就是不臨。幾年以來,他經常來我家,他看畫、看畫冊、聽我講過去的事。他畫冊看得很用心,聽往事聽得很入神,卻從未臨摹過我收藏的中國畫。

    他借過我的“毛公鼎”、“散氏盤”。他寫過一段日子的字。他把寫的字拿來給我看,字寫得很有趣。可見他不是不懂傳統,看不懂會去寫它?他不是不喜歡傳統,不喜歡會長時間花在這上面?他的不想臨摹,一定有他的想法,有他自己的打算。心中有他自己的東西,有了目標就有他的追求,當然走的路自然與人家不同。因此,隨時顯出他的獨立性。學藝術應該有這種精神,沒有這一點,即使學了藝術也不會有所創造的。

    他看書看畫冊也跟人家不一樣。對於世界名畫集,盧浮宮藏畫等大部頭經典畫冊,倒不太感興趣,他卻最愛看中國古籍木版插圖,非洲的民間美術這一類書。這兩者相距甚遠,但都很中他的意。大概是這些東西同他很貼近,他在這些藝術裏找到他想得到的東西。

    他常拿他的畫以及木雕讓我看看。他的畫無論在造型、構圖、色彩各方面都是不同一般。他的畫放在面前,叫人眼睛一亮。他的畫,即使擺得遠也會一眼就看得出來的。沒有第二個人畫這樣的畫。這就是丁立人的畫,這就是丁立人。不僅如此,他每次拿來的畫都不會是雷同的。我想想也奇怪,他腦子裏有那麼多的構圖?他的木雕,版畫都是這樣的。丁立人的藝術不僅有自己的面貌,並且,不斷地變換風格。

                                                                                                           ——劉海粟

 

    丁立人六歲開始學畫。五十年代初,高中畢業了,他考取了美術學院。但是,在學校只呆了幾個月,就匆匆地離開了。因為他對繪畫有自己的要求——開創一條藝術的新路。

    藝術活動是一種虔誠的工作,虔誠度決定藝術品的質量。有人説:“藝術即道德”,是很有見地的。從事藝術就是追求真、善、美。丁立人對此早有覺悟。他嚮往的是單純、真摯、樸素的境界,並不是精緻、巧妙的技藝,所以,他選擇的老師是史前藝術,民間藝術、兒童的畫及東西方卓越的藝術品。

    六十年代初,我看到了丁立人的一幅版畫。它有床單那麼大,題材是鄉間風俗,用翠綠的染料,印在暗黃色的牛皮紙上。刀法不加修飾,人物造型無拘無束,構圖很簡便,一切都象信手拈來。這樣的畫,給人以充分的自由感,是真正的藝術。一看就知道,他已經繞過了自然主義,擺脫了文人畫,他走上了一條全新的路。

    近年來,我常看到丁立人的畫。這些畫是用兩尺見方的宣紙畫成的,有風景、靜物、人物(其中人物佔多數)。據他自己説,這些年來,他一直髮奮作畫,即使在“文革”時期也未停止過。在當代中國畫壇上,凡是有才能的畫家都能夠把古代傳統和現代精神結合起來,並且把東西方藝術熔于一爐,然後獨樹一幟地創造自己的新風格。從畫面上可以看出,丁立人近幾年在這方面所花的力量是很大的。

    在當今信息時代,作品的民族面貌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作品體現不出民族性,即使廣泛攝取營養,獲得高度技巧,也會淹沒在世界藝海之中。有人認為:“有了民族性,才有世界性”,這是很有道理的。從丁立人的畫中,依稀可見漢畫的結構,魏畫的造型,以及民間版畫、年畫的色彩,民族氣息十分濃郁。這是由於他不僅熱愛我國上、下數千年的民族美術,而且天南地北廣泛收集、研究民間美術,日積月累,水到渠成。

    丁立人除了繪畫,還搞木雕、石刻、印章等,每個項目都有他自己鮮明的觀念,嶄新的面目。 我認為:藝術家所要追求的就是獨創性。藝術的獨創性的價值,等同與科學世界的發明、發現。因此,我對丁立人的畫,能不引起共鳴,能不感到欣喜?

                                                            ——關 良

責編:鄧莫南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