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打印 返回

同道專家學者對劉牧的評價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1日 15:22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梅墨生對劉牧的評價

  (梅墨生:中國國家畫院一級美術師,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理論研究部副主任,中國文物學會特聘專家,榮寶齋畫院特聘專家。)

  劉牧先生作為一個中年畫家,十分勤奮,這麼多年在山水畫領域孜孜以求。最可貴的是經常去深入生活,去自然中寫生,對景寫生。寫生作品積累了那麼多,寫生經驗非常豐富。作品也經歷了幾個階段:早期非常寫實,重視再現和描繪真實景物;後來寫生變得相對更細膩,表現得很豐富,追求深入;到最後,寫生又走向了概括,有了抽象性有了一些藝術處理。這三個過程,體現了他對寫生的理解,對藝術的深化過程,非常難得。寫生作品的有些題材是圍繞燕山景物的。北方山水,京郊景色尤其是燕山,十分具有地理地貌特點和人文品味。劉牧在這方面很執著,很勤奮,在山水寫生上走出了自己的一條道路。他的經驗值得我們重視和借鑒,他的作品也使我們理解自然、回歸田園有了很好的欣賞品。

  曾來德對劉牧的評價

  ( 曾來德: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畫研究院教學部主任、書法篆刻創研室主任,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兼職教授。)

  劉牧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藝術家,他的心性和藝術是高度統一的。劉牧先生做人十分厚道,非常務實,給人很踏實的印象。我也曾看過他的寫生展,也拜讀過他的畫集,一方面我覺得他對中國畫的寫生非常有心得有感受而且功底很紮實,長期以來他堅持了寫生這條道路,工作也做得很到位!很多年前我看了他的寫生展就十分感動,前不久又在首師大看了他的展覽,我覺得仍然很新鮮很耐看。另外他又有了很多新意,我認為他對藝術創作的理解是建立在寫生基礎上的一種創新和超越,我們同在中國國家畫院的教學部門工作,我覺得很榮幸,通過教學過程中的接觸更進一步證實劉牧先生具有藝術及人格上的雙重魅力。他自始至終認真地對待藝術,熱誠地投入教學事業中,這種精神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並且受到了學生的擁戴,對中國國家畫院的教學工作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如果讓我站在藝術家的立場上準確地評論劉牧先生的藝術,我覺得自己還在藝術道路上探索,但作為朋友、同事、及藝術關注者,我覺得能夠像他這樣孜孜不倦非常真誠的面對藝術堅定地走純藝術這條道路,那對我們整個藝術界來説都是有希望的!

  徐恩存對劉牧的評價

  (徐恩存:著名畫家、美術評論家。先後任職于《中國美術報》、《東方藝術》、《美術觀察》,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主編)

  在當代畫壇充斥著空洞蒼白與復古之風的當下狀態時,不少畫家為此種時尚引領,以作秀、作偽為榮時,畫家劉牧則以關注現實,關注生活,重視心靈感受為特點的山水寫生是會令人耳目一新的,讓人著實領會到久違了的清新與真誠!

  沒有真摯的感受,無論如何不會産生生動感人的作品。長期以來劉牧堅持寫生,詩意和靈感均洋溢著自然單純、質樸的氣息,沒有由衷而深切的感受和體驗,沒有敏銳的觀察與發現,沒有智慧的提煉與處理,是不能把技法發揮到如此境界和完美的程度的。
在直面自然與直面現實中,劉牧體現了一位當代畫家的審美品質,傳統技法在他那裏,被質變的當代感用以表現當代人的文化視野與審美胸襟,抒發當代人與自然和諧為一的憧憬與理想。

  畫家筆下的山水是詩意的,是寫意的,也是筆墨的。但他的氣象與精神毫無疑問是當代的,畫家完成了筆墨語言表現方式從傳統向當代的轉換,並嫻熟、自如、精煉的表達對人類賴以棲居的家園的謳歌與禮讚!

  作為一位辛勤耕耘的畫家,劉牧數十年如一日,在腳下的沃土中收穫了豐收的果實。他的作品,表明了他的才智與修養,他的作品因而受到關注和高度評價,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劉牧作品的意義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獲得全新的解讀空間和深入的拓展。

  程大利對劉牧的評價

  (程大利: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總編輯,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輯,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全國美展評委,國務院參事、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劉牧的畫是十分講究的,他有良好的藝術感覺,但他又深具理性,對傳統下功夫鑽研過。而且這種研究不是人云亦云的狀態,是一個實踐家對傳統的認真思考。對於前人總結出的規律性經驗,他深得個中三味。

  在他總結教學心得的文字中,有對筆法和墨法的入微體驗,筆墨在他手上已變成個人的情感活動!他更擅長設色點染,使之成為自己的個性化語言。“淡粧濃抹間,全在心得渾化。”(見王昱《東莊論畫》)劉牧得“渾化”二字玄機,畫中追求表象之後的東西,那不是學一般的裝飾趣味,不是構成的簡單運用,是追求一種墨與色渾化之後的“逸”的格調,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

  劉牧的畫強調自我感受和新體驗,帶有開拓意味。他對圖式敏感,並努力創造著新的構成模式。在當代畫家中,他的圖式意識較強,這種圖式意識是理性分析過傳統之後形成的現代人的趣味。古人既重圖式也淡于圖式,元以後,筆墨的審美情趣具有了獨立的審美價值,繼承者大多留心於筆墨語言的傳承規律,而疏于對圖式的研究。圖式固然不是中國畫最核心的東西,就像一些精於圖式的畫家最後把畫搞得很空洞,一堆符號之外毫無生氣可言,但劉牧不是如此。他是把握筆墨語言之後,尋找一個對傳統的突破口。他提出創建新的“筆象墨象”因素,借鑒、更新傳統樣式,並創建新的構成樣式,不斷追求著創作的快樂。這是所有優秀藝術家的基本素質!

  劉牧同時是一位著名中國畫教育的專家。河北教育出版社的《教學篇.劉牧》一書我認真看過,知道他教學的觀念和特色所在,他的許多觀點是獨特的,比如對於構成訓練,他主張先採集,大量地採集,後組合,各式各樣的組合;再主觀選擇,進行個性化的形象、跡象的構成。這是強調創造的教學邏輯,他有十個字總結對藝術語言的認識——“東方、現代、個性、智慧、創造”,我覺得這十個字用在劉牧的創作和中國畫教學上也正合適。

  中國畫的研究是學術問題,在當代,研究狀態和研究風氣較之歷史差之甚遠。學術與“繁榮”是無關的,學術首先要沉潛,還得由時間驗證,與一切“效益”都沒有關係,學術是“冷板凳”,劉牧坐得住,可貴!

  陳履生對劉牧作品評價

  (陳履生:現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擅長中國畫、美術史論。)

  我系統地看了有關劉牧的寫生資料及其作品,他的作品反映了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長期的深入生活,長期在生活中提煉藝術語言的軌跡。我認為這些作品對於認識劉牧的創作是有很大幫助的,因為我們看了他現在的作品往往忽視了他藝術語言和筆墨形成的過程,這樣很難認識和了解他藝術發展的脈絡,也很難清晰地認識他藝術語言的獨到之處!在將近三十年的時間裏,劉牧一直行走于各地,忠實地記錄了京郊的風貌、故宮的松樹、歷史的遺跡、農村的景象等並將各種元素交織在一起,所以這些點點滴滴都與現在創作有千絲萬縷的聯絡。我注意到在其早期的寫生創作中,主要對現實景象求真,同時也注意到了自己的筆墨語言與現實景象關聯的問題。比如他在畫面的一側做非常寫實的繪畫,而在另一側畫一些很有趣味性的器物,這種寫生是帶有創作意味的。這種筆墨感覺一直影響到他後來的創作中去。我們也注意到他目前的創作中含有很多的元素,這些都是從現實生活中來的。當然作為藝術家,從學習階段的寫生到創作階段藝術素材的蒐集比如像可染先生那樣通過寫生來推動山水畫的革新,劉牧也是遵循這樣一條藝術發展道路前行的!作為藝術品劉牧的寫生作品有其獨立的藝術價值,從歷史角度來看,寫生狀態由多種因素決定,如果畫家的寫生僅僅局限于對現實景象的紀錄,那將無法與數碼影像技術抗衡,而當代畫家的寫生若能反映當代藝術的特點,怎樣更好的將寫生與創作結合起來,對當代畫家來説也是一個需要思考的課題。我覺得劉牧早期的寫生還沒有強調個人語言的表現,如他畫的藍天、樹木等還處於學習和蒐集素材的階段,還顯得有點拘謹,而迄今十年的寫生作品則基本脫離了寫生的原始狀態而進入了更高的一個層次,他利用寫生表達自己對現實圖像的一種感受,利用自己手的表達能力來提煉生活的元素,用自己的藝術語言來表達眼中的景象,當眼中的景象、胸中的意境、筆下的功力都融會貫通在一起時,我們看到了劉牧的寫生,他有自己個性化的表達方式,當然通過寫生表達對生活的感悟,也有畫家是通過寫生來尋求對藝術語言的突破,我相信劉牧是屬於後者。他並不是一味地局限于在寫生這種框架之內來表達對生活的感受,相反他是通過寫生來提煉生活的元素提煉自己的筆墨語言,從而在新的創作過程中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就審美範圍來看,劉牧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個人風格,這種狀態還是在演變和發展過程中,我們期待劉牧的繪畫在現有的基礎上能有新的突破。在教學過程中他能把自己的感情及繪畫方式傳達給學生,並給畫友們以啟發。我想劉牧的繪畫對推動中國畫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性的意義!


  賈方舟對劉牧作品評價

  (賈方舟: 1984年調入內蒙古美術家協會,1988年被選為美協副主席,1996年被評為國家一級美術師。著名評論家,策展人)

  我本人認為當代中國山水畫是非常需要寫生這個環節的,因為我國傳統山水畫的技法在宋元時代已經發展到相當的高度了,可以説是一個高峰了,後來又涌現出了多位大家。但是,如果所有畫家都僅局限于描摹古人,只在傳統的筆墨套路中找飯吃,用前人總結的現成的繪畫語言進行創作,這樣充其量能畫出傳統的樣式,是不會有大的突破的。

  對於劉牧所做的大量的寫生積澱工作,我是贊成和支持的,我認為當今的山水畫家應該親自到自然中去體驗和感受生活,在寫生過程中歸納提煉出自己的表達方式,這對當代山水畫的創作有著很大的促進及可持續發展性。劉牧先生的寫生無論對將來的寫生教學工作還是對未來的創作都十分重要!這是我個人對當前山水畫的看法!

文章來源: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打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