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蔡國強在現場爆破作品《春夏秋冬》,圖為藝術家檢查爆破後的《夏》
7月21日下午,藝術家蔡國強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下簡稱當代館)一樓展廳內,現場爆破其最新火藥陶瓷作品《春夏秋冬》。
作品《春夏秋冬》由240塊陶瓷片拼接而成,共四幅,單幅寬3米,高2.4米。蔡國強抓住了四季變換的主要特徵,以“立體花鳥”的形式,在白色的陶瓷片上進行創作:春季伴著嬌美的牡丹與成群的蜜蜂,仲夏滋養著清新白蓮和跳躍遊魚,秋日肆意盛放著多瓣秋菊與飽滿碩果,嚴冬裏的飛鳥似乎預示著來年的生機。
下午3點,工作人員將一塊塊已定制的陶瓷片從木制箱中取出,並按計劃排序。在拼接的過程中,每一塊陶瓷片都與地面保持一層紙的縫隙,蔡國強時不時地拿著圖紙進行現場比對。下午4點,所有陶瓷片都已拼接完成,四幅尚未接受火焰洗禮的作品已呈現在觀眾面前。蔡國強轉身,從一隻雙層推車上,拿起一盆黑色的粉末火藥,右手抓了一把,灑向作品《春》,這似乎預示著現場創作的開始。之後,他在作品四週不斷走動,以撒、扔、撥、挑等方式在作品上留下火藥的痕跡。一旦粉末觸碰到陶瓷,便發出清脆的“噌噌”聲。很快,原本純白的陶瓷壁畫,被一片墨色暈染。
在點燃《春》前,蔡國強説到:“這件作品並不會‘爆炸’,也不會有巨響,因為它的壓力很小。我的預想是,這件寫實的作品在遇火後,是否會有一絲寫意的效果。”
經拼接、撒火藥、埋引線、點燃等步驟,四幅作品的創作過程,仿佛是一場視聽實驗。面對每幅作品,蔡國強運用的火藥和引爆方式均不同。如他預料,《春》經引燃後,並未産生緊蹙的火團或飛濺的火光,它是一簇火苗,微弱地、矜持地沿著引線摩擦著陶瓷。然而,作品《夏》被引爆時,伴隨一聲巨響,眼看一簇火焰稍縱即逝,一團灰色煙霧卻已直衝而上,瀰漫展廳。秋菊的花瓣則被灼成了灰黃色,《冬》更在一團紅色光暈中,瞬時轉為一幅看似空無一物的抽象畫。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現場製作,蔡國強完成了新作《春夏秋冬》。若沒看過陶瓷原作,很難想象它先前的精雕細琢。
爆破前的《春》(局部)
爆破前的《夏》(局部)
爆破前的《秋》(局部)
《夏》爆破中
《冬》爆破中
搜索更多 蔡國強 爆破 的新聞
- 2012-03-11 23:50:40 [播報早看點]著名畫家蔡國強爆破作品《天梯》亮相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