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黃賓虹(資料圖)
《虹廬受學札記》(節選一)
段無染
(黃賓虹)先生遊歷時寫景,多以定制之小張圖畫紙,以鋼筆速寫,遊歷歸後,即移寫于裱成之大冊頁之上,全以水墨為之,余每假以臨摹,請先生改正。
先生作畫謂練習腕力要勤,不可脫功夫。故先生於晨起,或勾寫紀遊畫稿于裱成之素頁上,或對臨古畫,以粗麻紙勾勒留稿,寒暑無間。有時以朱色或赭色,于白紙上勾線八行作信簡用,雲畫直線練腕力最好。先生嘗與友人書云:“每日趁早晨用粗麻紙練習筆力作草書,以求舒和之致,運之畫中,已二十年,未間斷之,但成篇幅完畢者甚罕。 ”先生雖高年,其作畫尚勤力求實如此。
先生勾畫稿喜用粗麻紙。雲粗麻紙近似元人所用之棉紙,宜為濕筆,使能發揮墨之功能,得淋漓之致,惟嫌紙質略粗耳。
勾勒為古法。先生雲:“此二字後之學者多不解。譬作圜形,上半圜謂之勾,下半圜謂之勒。如書法之橫與直,勒與橫同,而勾與直同。方薰嘗雲:疊石分山,在周邊一筆,謂之勾勒。此是籠統言之。 ”
先生雲:“金錯刀是顫筆法,倪雲林每喜以側筆作金錯刀法。其用筆一面光,一面毛,解此而積點能勻,避免流滑甜熟。後人不知,運筆左右屈曲,成兩面鋸齒,則失之矣。 ”
(文字由段守虹提供)
黃賓虹作品亮相京城
本報訊 為紀念黃賓虹大師誕辰150週年,由杭州黃賓虹學術研究會和保利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虹叟書畫展”近日在京舉辦。此次展覽匯集了黃賓虹早、中、晚各時期作品百餘件,包括山水、花卉和書法,作品有細筆和粗筆、簡筆和繁筆、疏體和密體各類樣態,有線描、淺絳、淡彩、水墨、焦墨、積墨和水墨丹青合體等多種畫法,比較全面地展示了黃賓虹的書畫藝術成就,給來自全國各地的“黃迷”們奉獻了一道豐盛的黃賓虹文化大餐。配合此次展覽的黃賓虹學術研討會同期舉辦。
(楊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