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黃永玉先生教我們刻木刻

發佈時間:2013年10月12日 17:0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藝術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美院老校門(木刻習作) 1955年 楊 澧

       1953年我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一二年級不分專業,一起上素描和水彩課。三年級分科(係) ,我們選了版畫專業, 1955年開始學木刻。黃永玉先生來上課,他比學生年長六七歲,是最年輕的老師;他穿著黑色衣褲,滿頭黑髮,眼睛有神,一身朝氣。

       黃先生特地從學校庫房搬來約兩米寬、三米長、十多厘米厚的大木桌,收撿乾淨,讓我們11名新同學圍坐一圈,他在桌前微笑著從容開講。他説:“學木刻先要學木工,學會將梨木段鋸成3厘米厚的木板,用銼子將木紋銼平,銼子用力要均勻。 ”説著就在長凳上示範,我們一一試過,有的推不動銼,有的輕一下、重一下銼不平;他耐心地反復指導,終於每人都銼平了一塊木板;他又教我們用水磨砂紙打磨,直到板面光亮,準備上畫稿。

       畫稿先畫正面,反過來將透過紙的線條描清楚,墊上複寫紙將畫稿複寫到板面,衣服紐扣和手的左右都是相反的;然後在板面薄薄涂一層淡墨,就可以刻了。

       黃先生幽默地説:“一刀一刀刻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樂趣,可以一邊聽音樂一邊刻。 ”緊接著他提醒並警告大家,不要畫排列平行或網狀的線條,刻刀要自然流暢,照著線條刻就呆極了。

       黃先生説:“握刀很有學問,右手握住刀柄,左手拇指頂住刀柄下端。一個是動力,一個是剎車,可以自如地刻起來,不致銼刀把畫面刻壞,也不會戳破手指。 ”同學們都看見黃先生手指關節上磨出的老繭,大家欽佩極了!

       學生們圍著桌子興致勃勃地刻起來,先生輪流察看指點,師生間無拘無束地談笑著,我們刻起生平第一塊木刻作品。

       黃先生説起他青年時在上海、香港同進步學者辦報紙,連夜排版。空出兩塊空白,他就按空白的大小鋸板子,深夜刻出兩幅木刻,鑲在排好的版裏,第二天一早木刻作品就見報了。他靠這些稿費生活,有時生活拮據就到木刻家李樺先生簡樸的住所蹭飯吃。把飯吃光,李先生遞來一塊毛毯,他就在屋裏大睡一覺。李樺先生是老師也是長輩,黃先生深情地回憶,有一次李先生請他看電影,問:“有車費嗎? ”他搖搖頭,“好吧,我們走” 。從住所到影院要走幾個小時,走到影院門口李先生把一張影票交給他,自己沿著原路又走回去,原來李先生也沒有車費。

       木刻刻好了。黃先生又教我們動手製作拓印木刻的耙子,印的時候,他要求我們將油墨滾勻,宣紙鋪在板上後用耙子在背面磨,磨到整個畫面都透過紙背再輕輕地揭下來,用圖釘訂在墻上晾幹,對著初印好的畫面仔細研究,做最後的修改,有黑的地方可加些線條,生硬處可多加整理。改畫要慎之又慎,否則反而會改壞,想好再下刀,不要猶豫不決。

       關於木刻美學,黃永玉先生説他不是學院派。但是他上課時一個練習接一個練習,循序漸進,先是靜物花卉,中間有人物肖像,後是校園風景。那時中國畫係、油畫係的風景課常去郊區有山有水的景點。而黃先生就近取材,安排我們各自選擇校園的一個角落,我記得張堅如畫教學樓前的松樹和花壇,蔣建國畫操場東邊圍墻內的升旗桿和大椿樹,我畫了校門口9個石砌的門墩和滿院的樹叢……

       60年過去了,學校早已遷到城外寬敞的新校區,老校址拆遷,變成協和醫院的新病房樓。我刻的《美院老校門》變成校友回憶母校的紀念品,上世紀80年代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收藏了一幅並幾次展出。李樹聲先生收到一幅複製品(木板有損)後感慨地説:“在裏邊住了46年!太有感情了。 ”李可染先生、師母鄒佩珠先生見到後也説:“老美院,太熟悉,感情很深啊! ”老校園裏有徐悲鴻、吳作人老院長的身影,有齊白石老人上課的痕跡,有李可染、李苦禪、李樺、古元等老一代宗師授課的回音。

       60年後,黃永玉先生九十大展,我們在北京的老學生聚會在“萬荷堂” 。黃先生九十大展,繼八十大展後在國家博物館揭幕,在展出令人驚嘆的輝煌巨作的同時,也展出了當年為我們上課時他的木刻示範作品《阿詩瑪》《春潮》 《雷鋒像》 。我們這些老學生想對黃永玉先生大聲地説:“您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最年輕的老師。 ”

熱詞:

  • 黃永玉
  • 先生
  • 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