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犀角雕身價風生水起 收藏需防贗品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8日 14:2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近年來,犀角雕、象牙雕等雜項藏品逐漸走俏拍場,犀角雕件現身的次數多了起來,少則幾件,多則幾十件,且都能拍出可觀的價格。如在香港佳士得2010春拍“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2)”犀角雕專場拍賣中,推出的30件犀角雕拍品全部成交。其中一件明末“犀角雕蘭亭序杯”和一件清康熙“犀角雕萊菔尊”的成交價均達到了3986萬港元,這兩件犀角雕珍品同時刷新了犀角拍賣價的最高世界紀錄。業內人士分析,雖説最近幾年犀角雕珍品的成交價格上漲很快,但其後市的上升空間依然較大。


       明清犀角雕 藝術品位高

       犀角雕刻古已有之,自宋代開始,文人雅士開始在犀角酒杯、盞、觚上進行雕刻,以顯示雕工和畫工。至明代中後期,東南亞、非洲犀角隨著海上絲綢之路大量流入中國,犀角雕刻工藝也迅速走向成熟,並涌現出一大批角雕名家。清代宮廷大約自雍正朝起開始製作犀角器,至乾隆朝達到鼎盛。現今流存於世的犀角雕器大多為我國明清兩代所制,歐美及我國各大博物館都有珍藏。明早期犀角杯常常以花卉和山水人物為題材,花卉採用鏤雕加浮雕,常見玉蘭、牡丹、梅花、茶花等圖案,在盛開的大朵花旁邊,小花蕾含苞欲放,枝葉茁壯,簡練流暢。山水人物作品,深浮雕較多,層林疊嶂,山重水復,庭院樓閣,高古人物談笑其間,幽靜高逸意境深遠。這一時期刀法圓潤流暢,不留雕刻痕跡。

       明清犀角雕件,尤其是清宮廷犀角雕,藝術品位很高。清宮廷犀角料大都來源於越南、南掌(在今老撾境內)、暹羅(今泰國)等國進獻的禮物和各地督撫的貢品。犀角雕件因受形狀的限制,以整角製成犀角杯為多,還有盅、碗、缽、盒、鼎、爐、瓶、筆山、筆架、筆洗、花籃、盆景、嵌件以及供欣賞陳設用的人物、動物等雕刻器件。清代初期,因明末著名的牙角雕刻家仍繼續從事雕刻工藝,犀角雕刻基本繼承了明代的傳統風格。進入乾隆朝,犀角雕的器形種類頗豐,除角杯外,還有圓雕人物、挂件及倣古器形爵、鼎、羽觴等,雕刻工藝精緻至極,雕刻蟠螭紋和龍紋的犀角杯數量逐年增多。從明代到晚清,小小的犀角杯由簡而繁,經歷了由質樸到奢華的演變。清代後期,國力漸衰,犀角料進口減少,且主要作藥材,所以犀角雕藝術與其他工藝藝術一樣,也逐步走向衰落。

       在眾多的犀角雕件中,犀角杯數量過半數,這源於皇家對其藥用價值的偏好。《本草經集注》對犀角的功能主治定義為“解莨菪毒”,有清熱、涼血、定驚、解毒的療效。所以犀角雕刻成品多為杯子,以此飲酒,既可醒酒,又可得融于酒中的藥性,可謂至珍之酒器。犀角杯融飲用和收藏于一體,其投資價值的確不容小覷。

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