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故事 >

吳冠中的“毀畫”習慣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5日 11:2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吳冠中作品:水鄉小鎮

      著名畫家吳冠中有一個保持多年的“毀畫”習慣。他的畫如果自己稍微感到不滿意,哪怕已經完全畫好,裱好,也毫不猶豫地親手毀掉,因為他有一個堅定信條:“不滿意的畫絕不能讓它流傳出去,否則會害人。”他的畫價極高,動輒以百萬成交。所以,行家們説,他每毀一幅畫,就等於“燒燬一座豪華房子”。可是,他卻始終不肯改變這個習慣,畫到老,“毀”到老。對藝術精益求精,不肯稍有遷就,可以説是古今中外一切大藝術家的共同特點。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雖然有名言“難得糊塗”流傳於世,但對自己的作品卻十分嚴謹。他一生著述豐富,詩、書、畫三絕,但他對自己的很多作品都不大滿意,經過一番嚴格的篩選後,才挑出少量的詩作付梓,其他都銷毀了。由於他的詩作流散在外較多,在編定自己的《詩鈔》時,他在《後刻詩序》中説:“板橋詩刻止於此矣,死後如有託名翻板,將平日無聊應酬之作,改竄爛入,吾必為厲鬼以擊其腦!”
   
      唐代詩人杜牧,是一位多産而質優的詩人,有一千多首,當時就廣為流傳,但他卻非常苛求自己。為了不給後人留下一首不理想的詩,當晚年重病在身時,他把不滿意的詩稿都燒掉了,最後只剩下200多首,都是精品。於是,就有了流傳至今、瑯瑯上口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等句。
  
      相反,“超級高産詩人”乾隆皇帝,就是因為寫詩只講數量,疏于質量,多數是繁衍成篇,應景湊數,而且,不管寫成什麼樣子都當成寶貝收藏收錄,不忍割捨。結果是雖然一生寫詩45000首,創下世界詩歌之最,比《全唐詩》還多,最後竟然連一首也沒流傳開來。想想也真叫人感到悲哀,還是俗話説得好:寧食仙桃一口,不吃爛杏半筐。
  
      藝術創作就是這樣,繆斯女神從來都最青睞那些對她忠心耿耿、一絲不茍的信徒,誰付出心血越大,越能精雕細刻,就越能出精品。反之,粗製濫造,蘿蔔快了不洗泥,整出來的東西可能也不少,最多不過是普通工匠水平,問世既速,湮滅更快。曹雪芹寫《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所以成了傳世極品,名揚中外;而當今一些高産作家,日成萬言,一年就能寫三五部長篇小説,可惜,最後結局大都進了造紙廠的化漿池。所謂“一不留神就是一部《紅樓夢》”的狂言,只能是癡人説夢。
  
      “毀畫”習慣成就了畫壇巨擘吳冠中,敝帚自珍使乾隆的詩作形同廢紙,這就是藝術法庭的裁決結果。

責任編輯:鄧莫南

熱詞:

  • 吳冠中
  • 藝術家
  • 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