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原標題:
9月22日下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三人行·范揚 何加林 賈廣健中國畫展”在賈廣健藝術院順利開幕,開幕式由《中國美術報》社社長、總編輯王平主持,展覽由北京美媒文化藝術創始人溫美玲策劃,范揚藝術館、雁廬藝術館、賈廣健藝術院共同主辦,展出三位畫家近年來創作的國畫作品,展覽自即日起持續至10月7日。
參展藝術家范揚、何加林、賈廣健合影
范揚,現為中國國家畫院博士後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范揚以中國畫的當代發展為理想,一方面堅持深研傳統、廣收博取,體現出一種從融通到轉化的學術智慧;一方面堅持深入生活,神遊自然,以捕捉和表現物象的“神態”為追求,敏銳感受萬物生命的情狀,把握創作感興的“禪機”,取象造型視角新穎,出其不意,構勢造境落落大方,清朗暢懷,用筆用墨用彩渾然貫氣,語言節奏與情感節奏交相迸發,在筆墨語言上自成鮮明的體格,煥發出生機蓬勃的時代氣象。
范揚部分作品欣賞:
范揚 太平有象 36.3x74cm 紙本設色 2013年
范揚 絲綢之路-趕車的人 248x480cm 紙本設色 2014年
范揚 山西明代壁畫·捕蝗 40x40cm 紙本設色 2018年
范揚 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彝族同胞 48x75cm 紙本設色 2018年
范揚 支前 124x183cm 紙本設色 1985年
何加林,現為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館長,博士後、博士、碩士生導師。何加林畫畫,嘗試畫出樸素,畫出淡、虛、靜的中國文化境界和格局;他讀書,追求返璞歸真的心靈滋養,尋找赤子之心的最初動容。何加林在《論山水畫的風骨》中説,當今山水畫壇,群雄並起,百花齊放,但是真正在作品中能有風骨者,少之又少。究其癥結,主要是一代山水畫家國學底子較淺。在作畫時難以注入文意,無法做到“情與氣偕、辭共體並”,更談不上“風清骨峻”了。
何加林部分作品欣賞:
何加林 登高遠望 38X65cm 紙本設色 2017年
何加林 尕古清秋 34X45cm 紙本設色 2017年
何加林 甘南秋色 34X45cm 紙本設色 2017年
何加林 秋入百家岩 38X45cm 紙本設色 2015年
何加林 秋入百家岩 38X45cm 紙本設色 2015年
賈廣健,現為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教學部主任,國畫院研究員、院藝術委員會委員、青年畫院副院長。賈廣健是當代“京津畫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賈廣健的花鳥畫是以小寫意沒骨畫為主體,他的沒骨畫雖有惲南田的幽深寂靜和清新高逸,但在視覺感受上又比惲南田更加寫實和生動。因為今天的畫家都經歷過專業院校的造型和色彩訓練,具有紮實的對景寫生功力。所以,在賈廣健筆下的花和鳥,尤其是在表現花頭、花莖和花葉之間的關繫上更加貼合實際,而且這種鮮活感絕不是來自於畫家個人編造的筆墨趣味,而是畫家長期以來對充滿生機的自然形態的一種體會和感觸。
賈廣健部分作品欣賞:
賈廣健 碧水金荷 65×72cm 紙本設色 1998年
賈廣健 杜鵑花開 68×68cm 紙本設色 2018年
賈廣健 翠蓋倚風 58×96cm 紙本設色 1996年
賈廣健 西塘雙禽 58×68cm 紙本水墨 2007年
賈廣健 重瓣粉紙扇花之二 45×50cm 紙本設色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