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水賞荷 看古畫中的“避暑方案”

來源:人民網 | 2017年06月16日 11:41
人民網 | 2017年06月16日 11:41
正在加載

“大暑賞荷”——親水避暑

仇英(明)《四季仕女圖之夏圖》(局部)

仇英(明)《四季仕女圖之夏圖》(局部)

“親水”,是現代人納涼避暑的首選之一,古人也不例外。古代南方人最親水,如明清時的蘇州人,便喜歡水上納涼。清顧祿《清嘉錄》“乘風涼”條稱:“納涼,謂之乘風涼。或泊之胥門萬年橋洞,或艤棹虎阜十字洋邊,或分集琳宮梵字水窗冰榭,隨意流連……”

據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四“六月”條,時臨安(今杭州)人,有六月初六到西湖邊集體納涼的風俗:“是日湖中畫舫,俱艤堤邊,納涼避暑。”

古人水邊納涼還往往與賞荷結合起來,而“大暑賞荷”更是古人過三伏天的習慣,正如宋代詩人蘇東坡《夜泛西湖》中所描述:“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到明代,大暑賞荷之風則以蘇州為盛,蓋過了杭州。蘇州人把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當成荷花的生日,這一天坐船賞荷最為壯觀。據《清嘉錄》“荷花蕩”條記載,荷花生日那天,“畫船蕭鼓,竟于葑門外荷花蕩,觀荷納涼。”

古人親水的方式還有很多,如“浸伏”也是一種納涼風俗:三伏天要到江河裏洗冷水浴,祛除暑氣熱毒,以少生瘡癤和熱病。東晉煉丹家葛洪的“浸伏”最出名,《四時幽賞錄》“入水避暑”條就記載了他的故事:“葛仙翁每大醉,夏炎熱,入深水底,八日乃出,以能伏氣故耳。”

編輯:彭鋒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