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原標題:
開幕式現場
央視網消息 生死剛正謂之骨,跡畫不敗謂之氣。2017年5月,適逢潘天壽先生誕辰120週年之際,“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120週年紀念大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隆重舉行。該活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省文化廳、中國美術學院共同承辦,以梳理潘天壽先生的藝術貢獻、文化貢獻、教育貢獻,突顯其歷史意義、時代意義和世界意義。
本次展覽展出潘天壽先生120余件作品,從“高風峻骨”、“一味霸悍”、“奇崛明豁”、“雁蕩山花”、“守常達變”、“飲水生涯”六大板塊來梳理呈現潘天壽先生的代表巨作、手稿文獻和卓越的筆墨成就,將研究、策展與展示深度結合,從潘天壽的藝術問題出發,將潘先生的畫作、畫論、詩詞編織為一體,構成不同主題版塊,力爭由潘天壽的形與式,發顯其道與統;在中國思想史與藝術史的千年脈絡中,闡發潘先生思想之旨歸;在現代藝術的世界語境中,展示其藝術之成就;在當代藝術創作的背景下,揭示潘先生對於弘揚中華精神、樹立文化自信、傳承民族藝術的價值意義。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潘天壽先生是20世紀中國畫大師、美術教育家。他把民族繪畫提到關乎一民族、一國家生存發展的重要高度,認為“一民族之藝術,即為一民族精神之結晶。故振興民族藝術,與振興民族精神有密切關係。”
作為藝術家,潘天壽先生直面現代之挑戰,接續優秀傳統之正脈,倡導“至大、至剛、至中、至正之氣”,力創沉雄奇崛、浩大剛正的畫風;以其風骨遒勁、清朗明豁的宏章巨構,在千年中國畫史中獨樹一幟。作為教育家,潘天壽先生是中國畫和書法現代教育的奠基者,在西風東漸中力挽狂瀾,以宏博的視野、堅定的毅力,建構起中國傳統藝術在現代藝術教育體系中得以教習與傳承的人文系統。作為畫學家,潘天壽先生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以國族之畫傳承光大民族心志,堅守中國文化本位與民族特色,力倡中西藝術“拉開距離”、“雙峰挺立”,在世界藝術的大格局中弘揚中國精神,並在現代語境中完成中國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奠定了現代中國藝術自我更新的意識基礎。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近世以來,中國處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今日恰值此變局的第二個百年,中華民族行進于偉大復興的道途之上,正應弘揚潘天壽先生“強其骨”的堂堂士氣、大丈夫氣,以中華翰骨振作民族精神,在21世紀的全球視野中,堅持文化自信,創造藝術高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份精神力量。
此次展覽將在北京中國美術館1、3、7、8、9號展廳展出至5月14日。此外,展覽期間還將舉行五場“潘天壽與文化自信”主題學術研討會。
展覽作品欣賞:
潘天壽 煙雨雨蛙聲圖 中國畫 68×135cm
潘天壽 禿頭僧圖 紙本設色 94.8x172cm 1922年
潘天壽 雨霽圖卷 中國畫 141x363.3cm
潘天壽 夏塘水牛圖 中國畫 142.7×367cm
潘天壽 雁蕩山花圖 中國畫 122x121cm 1963年
潘天壽 晴霞圖 中國畫(指墨) 178.5x148cm 1961年
潘天壽 梅月圖 中國畫(指墨) 182x152cm 1966年
潘天壽 小龍湫下一角圖 中國畫 107.8×107.5cm
潘天壽 青綠山水圖 中國畫 69×5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