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快樂”繪畫作品展3年巡展8站

一場大眾審美的普及實踐

來源:中國文化報 | 2017年02月20日 16:41
中國文化報 | 2017年02月20日 16:41
正在加載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剪紙公教活動現場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剪紙公教活動現場

昇華快樂 傳播美

本次展覽的第三部分“桑榆晚晴”,是針對社會老齡化的問題,通過畫作表現了藝術如何幫助老人度過充實而幸福的晚年。展覽以幾位老人的作品為例,展現了繪畫創作如何幫助他們走出退休或失去愛人之後的精神低谷。藝術不僅能帶來簡單純粹的快樂和內涵豐富的精神享受,還可以彌補情感的孤寂,治愈心靈的創傷。這一部分畫作旁,都有關於每個作者的一段文字,有的是老伴訴説畫畫帶來的快樂,有的是子女錶達繪畫帶給老人神奇的治愈效果,有的是自述如何戰勝自我拿起畫筆的。平實的語言,仿佛在跟你説話;一日三餐的蔬菜水果、潛心向佛後的所觀所想,平常的題材內容,不俗的藝術表現,也讓觀者感動。

“它從非專業作者中選拔不失藝術水準的作品,這些作者來自於不同年齡段和不同領域,創作手法豐富多樣,從而大大拓展了觀眾對一場藝術展的認知,吸引了各個層面的觀眾。”馬衛民對它的“接地氣”讚不絕口,他認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追求,通過畫筆體現出來,使觀眾也能很快地融入其中,並使觀眾能感覺到藝術和自己也有關係,自己也可以嘗試創作實現自己的繪畫夢想。

山東美術館展覽部主任張臏告訴記者,為了讓更多的觀眾能了解並體會到這種創造的快樂,該館還精選出其中的部分展品進行藝術微噴,並組織了一批新創作品,送到數十個不同街道社區的文化大院裏展出,在為期兩個月的時間裏,這樣的活動佔據了幾乎每個週末。

“因為它的策劃綜合了藝術水準、非專業作者和跨年齡創作三個不同以往的展覽定位要素,意味著展覽的用心是放在用藝術的精神力量啟迪人們對生活之美、對自我、對表達與理解的深層次體驗上。好的展覽會引導觀者對藝術美和人性美的純正感知,並因此促進生活與藝術實踐。”馬衛民説。

山東美術館結合展覽走進校園

山東美術館結合展覽走進校園

凝聚快樂 傳承美

“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快樂”繪畫作品展巡展至各地,各美術館因地制宜,均實施了大量豐富的公共教育和推廣活動。配套的公教逐漸成為展覽的一個重要特色。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於中小學審美教育的重視和支持,很多地方開展了館校共建項目,比如到美術館上課、藝術走進課堂等,如何在這種常規形式下做出自己的特色,也是美術館人在不斷摸索的課題。

山東美術館開展的“藝術星期五”項目,就結合“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快樂”繪畫作品展,挑選出作品製作成PPT文件,由美術館的工作人員走進小學課堂,給孩子們上一場美術欣賞課,在與他們的交流中傳播藝術創作的快樂理念、探討其中的創意點。該館還與歷下區教育局簽署協議,轄區內小學均可到美術館上美術課,包括臨摹作品在內的藝術實踐,為提升美術欣賞水平和審美素質教育做出了努力。

非遺傳承人雷俊在此過程中找到了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啟發了美術館的審美教育實踐。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的公教活動之前,她先培訓美術館工作人員,然後在活動現場則當起了總指揮和場外指導,既控制了現場節奏,又借助親子活動促進了感情、提高了效率。當大家提著自己製作的燈籠和手編的吉祥結,那股高興勁兒是用語言也無法表達的。“我在很多地方比如少年宮等帶課,孩子們年齡不同、基礎不一、熱情不高,這是普遍存在的現實……”雷俊説,城裏孩子報名學剪紙的不多,很多還是衝著動漫剪紙來的,自己就是從這個過程中慢慢琢磨出對孩子如何進行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的。雖然嚴格説來,動漫剪紙還不能稱之為剪紙(雷俊稱之為“剪畫”),多半都是她從漫畫圖上琢磨著剪出來的,但是雷俊樸實的想法也啟示著公眾審美教育的一個路徑,即首先是讓他們參與進來,快樂起來,美育的傳承也就可持續地發展下去。所謂文化自信,首先也包含對自我的認同。而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創作,這是一切和諧的基礎。

巡展尚未結束,藝術創作對於普通人的獨特意義正在逐漸顯現。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