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映 揭秘文物修復師背後的故事

來源:人民網 | 2016年12月20日 15:27
人民網 | 2016年12月20日 15:27
正在加載

主角背後的故事

王津:鐘錶修復師

性格特點:溫暖謙遜,執著內斂。

2

幕後故事:王津已經“進宮”39年了,諾大的故宮能修文物鐘錶的就兩個人,一個是他,一個是他徒弟。

拿修復乾隆皇帝所藏的銅鍍鄉村音樂水法鐘來説,清鐘頂是一個精緻的“農場”,裏面有房子、農戶,甚至還有成群結隊的家禽家畜,各個部件均能活動,構造極其複雜,代表了當時鐘錶工藝的最高水平。

剛出庫時,這座鐘已經殘破不堪,零件散落,“能看得出,多年前曾有人試圖修復,但是最終沒有成功。”王津無從獲悉當時的修復師的工作流程,時隔100多年,圖紙和原配零件也早已不知所蹤,只能自己一點一點摸索著調試。

“修復一座鐘錶,少説也要幾個月,修不修得回原樣,都要靠運氣……”一毫一厘的清洗、打磨,日復一日的繁瑣工作,讓他們忘記了時間的流轉,經常做到天黑,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8個月後,鐘錶修復完成,王津和徒弟方松了一口氣。

王有亮:青銅器修復師

性格特點:靜若止水,耐心平和。

3

幕後故事:19歲來到故宮,從此王有亮再未離開。雖然青銅器的清洗和保養的方法很多,但他對待每件文物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選擇準確的清洗材料,用海綿塊兒,一點一點兒地蹭。

“對於青銅器的打磨,有很多人問要磨到什麼份兒上才算過關,原來我的師傅告訴我,得磨得和熟雞蛋剝了殼的那一層薄皮一樣。”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學徒的前兩年,王有亮手上全是繭子,慢慢地手勁才算練了出來。

從2001年開始,王有亮開始帶徒弟,他的徒弟高飛算是“古銅張”的第五代傳人,之後還會有第六代。

屈峰:木器修復師

性格特點:邏輯縝密,沉穩親善。

4

幕後故事:很多人稱呼屈峰為修復師裏的哲學家,幾十年的工作,讓屈峰悟出了許多為人處世之道,比如,大家經常談論的“工匠精神”。

“我認為,工匠精神一共有四個境界:‘第一種境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做什麼事情都要踏踏實實;第二種境界,樂之不如好之。你做這個事情不如你真正喜歡這個事;第三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工作中達到忘我的狀態;第四種境界,逍遙遊,遊于藝。不但擇一事,守一生,還要去創新。我們修文物就是要延緩文物的壽命,我們現在就是努力地去跟它們的老化和腐壞賽跑。’ ”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