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下午好!
對國際、國內重要新聞的報道能力和報道權從來就是國際一流媒體一分高下的必爭之地。在中央電視臺建設“技術先進、信息量大、覆蓋廣泛、影響力強”的國際一流媒體的今天,新聞與新聞節目是中央電視臺的立臺之本,是中央電視臺的核心競爭力。
正因為如此,2009年,中央電視臺明確提出“新聞立臺”的辦臺方針。我們將集全臺之力,提高新聞的自採率、首發率、原創率、落地率,實現新聞的最快捷、最準確、最全面、最豐富,使中央電視臺成為海量信息的發佈源地,成為滿足人們及時獲取新聞的主渠道。成為影響社會主流人群、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陣地,成為維護國家利益、塑造國家形象、傳遞中國聲音的重要力量。
正是在這樣的發展理念和辦臺方針的指導下,今年我臺新聞和新聞節目展開了一系列的變革:
1、一個覆蓋國、內外,包含CCTV-1、4、新聞頻道的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新聞傳播平臺已經成型。
從8月17號起,CCTV-1開始調整,定位為“以新聞為主的精品頻道”。在原有《朝聞天下》、《新聞30分》、《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晚間新聞》的基礎上,下午15:00增加了一檔直播的新聞節目《新聞20分》,形成了在各個時間段均有新聞資訊欄目的全新佈局。 CCTV-1的新聞屬性的強化,帶來的是輿論引導力與影響力的提升。
8月27日下午,新聞頻道近期陸續推出的新版新聞節目順利“合龍”,實現不同時段全部貫通。自7月27日起。新聞頻道先後推出改進和新增節目《朝聞天下》、《新聞30分》、《共同關注》、《東方時空》、《國際時訊》、《午夜新聞》、《新聞1+1》、《環球視線》、《24小時》和《新聞直播間》,全面覆蓋新聞頻道各個時段。至此,一個專業的、純粹的,24小時不間斷播發新聞的全新新聞頻道亮相電視屏幕。
而在此前的8月1日,中文國際頻道新版新聞節目改進到位。整點新聞全天分佈,國際新聞得以強化、新聞評論及時豐富,改進後中文國際頻道新聞節目信息量更大,內容更充實,形式更豐富,整體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2、一個整合全臺新聞資源的超大新聞採集隊伍已然建成。
2009年7月,集中原中央電視臺新聞節目中心、廣告經濟信息中心、海外節目中心、社教節目中心、文藝節目中心五大節目中心的所有新聞采編力量,整合為一個全新的新聞中心。此外,原總編室的海外記者處納入整合後的新聞中心,實現了新聞中心對駐外記者的直接管理和指揮。
3、一個覆蓋國、內外的新聞採集網絡正在全面推進。
2009年,國內方面,將在08年首批上海、成都、廣州、武漢、瀋陽、西安、鄭州8個國內新聞應急報道駐點的基礎上,再建烏魯木齊、太原、西寧、重慶、昆明、長沙、福州、南京、南寧、哈爾濱10個應急報道駐點。海外方面,將在現有19個的基礎上,再籌建韓國、伊朗、土耳其等22個國家海外記者站。國內外覆蓋廣泛、駐點密集的新聞採集網絡,將使中央電視臺的話筒出現到世界各地任何一個大事件的現場,將使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觸角佈局全球的每一個角落,將使中央電視臺的新聞採集覆蓋與國際一流新聞媒體相比肩。
4、一個集納國、內外新聞的信息資源平臺初見雛形。
2009年,中央電視臺已經與57個省級電視臺的地面頻道以及城市臺的92檔新聞欄目建立起信息聯絡和傳輸機制;與新華社音視頻部、台灣東森臺、香港TVB等媒體建立新聞共享和交換機制;與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CNN、半島電視臺、亞廣聯等70多家海外機構建立新聞資源合作機制,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達成有關使用其33個駐外站、60多位駐外記者的合作協議。中央電視臺已經成為中國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主要信息渠道。
5、一支體現國家電視臺形象的新聞主播、評論員隊伍獲得好評。
胡蝶、歐陽夏丹、柴璐、王啟明、肖艷等,正展示出中央電視臺新生代新聞主播的獨特風采與魅力,楊禹、葉海寧等專職評論員與包括各領域領軍人物、權威專家在內的60余人的特約評論員隊伍已覆蓋新聞頻道與中文國際頻道所有新聞欄目,發出中央電視臺自己的聲音。
從傳播通路到整合資源,從全球採集網絡到世界集納平臺,中央電視臺正在將“新聞立臺”的辦臺方針轉化為具體的行動,行動的效果已經顯現,在過去的這三個月中,中央電視臺展現在觀眾眼前的新聞與新聞節目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獲得了各方好評:
1、信息量大幅增加。
新聞播出總量與首播率大幅提升。新聞頻道改進後周均播出總量5030條新聞,比今年前7個月增長52.89%;周均首播量2117條新聞,比前7個月增長321.7%;首播率42.09%,比前7個月增長26.83%。新聞報道的手段、新聞報道的信息含量極大豐富。動態消息、記者調查、背景鏈結、專家評論等多種形態的立體式報道已經成為中央電視新聞節目的常態方式。
2、貼近性顯著增強。
報道視角轉向百姓關注的新聞,轉向涉及國計民生的新聞,轉向百姓喜聞樂見的話語。調查類、組合類報道進一步拓展報道的深度和廣度,增加增強報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網癮之戒》、《關注斑馬線》、《共和國部長訪談錄》、《台灣災區行》等等引起了社會強烈關注和反響。
3、時效性極大提升。
追求新聞的第一落點成為職業標準。新聞中心已經建立起一個約500人的新聞採集團隊,強化“24小時發稿”理念,建立24小時不間斷的發稿機制。我們要讓中央電視臺的記者出現在突發事件的現場,出現在百姓關注的新聞現場,做到在中國發生的新聞第一時間發佈,在境外發生的新聞爭取與境外媒體同步報道。新疆7•5事件、伊拉克衝突、阿富汗大選均出現了中央電視臺記者的身影。
4、新聞評論明顯加強。
“新聞+背景+評論”已成為新聞頻道全天節目的常規樣態,評論員緊跟新聞,在線發表短評,評論員和短評已經成為節目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河南“開胸驗肺”等熱點事件評論,鮮明地表達了媒體態度和立場,對“新聞背後的新聞”做了很好的解讀。通過新聞評論主動引導社會輿論,掌握輿論話語權。
5、形象更具時代感和親和力。
此次新聞頻道改版,根據電視新聞媒體的先進包裝理念,對新聞頻道的新聞呈現方式、屏幕區域劃分、字幕呈現、頻道Logo等頻道整體包裝進行了全新設計,屏幕的色彩更加豐富,大標題、大字幕更醒目,使得屏幕上的有效信息更加豐富,強化了電視新聞的服務性。
所有的這一系列動作,是中央電視臺新聞採集力量的極大釋放和中央電視臺新聞節目關注度與影響力的迅速提升,是觀眾的認可與關注。
觀眾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70%的忠實觀眾認為中央電視臺新改進的新聞節目“有權威感、可信度高”、“報道及時”。
全國市場的收視數據顯示,改進後,中央電視臺多檔新聞欄目收視大幅提升。《東方時空》《24小時》《午夜新聞》提升40%以上。
2010年,中央電視臺將堅定“新聞立臺”的發展理念,突出新聞特性和電視要素,使中央電視臺這個中國新聞資訊第一平臺更加符合現代電視發展的潮流和當代觀眾新聞觀賞的需求。
1、進一步強化《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的龍頭地位。
全世界擁有觀眾最多的電視欄目《新聞聯播》全力打造“金標準”,創新時政報道模式,強化評論元素,增加國際新聞,實現對版面進行內涵式縱深開發,彰顯國家形象和政府代言的品牌定位;《焦點訪談》將更加關注現實,更加貼近民生,強化“輿論監督”特色。
2、進一步提升中央電視臺的議程設置與輿論引導能力。
2010年,我國將舉辦“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國際性盛會,中央電視臺將對此進行整體策劃,採取新聞、專題、直播相結合的方式,跨欄目、跨時段進行大規模重點報道。另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中央電視臺將繼續推出《感動中國》、《小崔會客》等大型電視活動,將推出《敦煌》《頤和園》等富有歷史感和人文性的大型文獻記錄片。
3、進一步完善中央電視臺新聞節目的佈局配置。
形成CCTV-1、4、新聞頻道新聞節目差異化特色互補格局。
4、進一步提升中央電視臺新聞節目的吸引力與影響力。
在有大事看中央電視臺的基礎上,著力提高常態下新聞時效性,增強貼近性,加強深度報道,使中央電視臺成為中國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第一渠道。
各位朋友,信息時代不缺信息,稀缺的是重大的、權威的、與觀眾息息相關的新聞,稀缺的是觀眾的注意力和認可度。中央電視臺的“新聞立臺”發展理念就是要回歸到新聞媒體的本質,使中央電視臺作為國家第一媒體的地位更加不可撼動,將使中央電視臺向“國際一流媒體”目標邁進的步伐更加堅實。
我們已經出發,我們銘記媒體責任,追求綠色收視率和影響力。我們嘹望宏觀大局,但珍視民生視角;我們關注社會熱點,但堅持冷靜思考。我們將堅定我們的追求,堅持我們的夢想,激情永恒,無怨無悔。
我們已經走在路上,以尊重新聞價值觀為核心的專業精神引領我們不懈追求第一時間、第一現場,展示國家電視臺的力量,詮釋國家電視臺的使命。
讓我們一起前行,中央電視臺的“新聞立臺”將為各位朋友提供最稀缺的資源,提供更長效的、更高附加值的、更高回報率的收益來源。
讓我們一同前進,以強大的“國內傳播力”營造有利於建設和諧社會的輿論氛圍。以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傳播力”,打破“西強我弱”的國際傳播格局,維護國家利益。
謝謝大家。
(文/中央電視臺新聞節目中心副主任 梁建增)
責編: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