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鄉村輕喜劇這一類型電視劇熱播CCTV-1黃金劇場,收視喜人、觀眾反響熱烈、社會關注度極高。
優秀的鄉村輕喜劇緣何熱映銀屏
CCTV-1黃金劇場歷年來熱映的鄉村輕喜劇《劉老根》(1、2部)、《美麗的田野》、《別拿豆包不當乾糧》、《鄉村愛情》、《喜耕田的故事》等之所以大受觀眾歡迎和好評,概括説來有這麼幾點原因:
一、這些劇目切切實實反映了農民的生活。從人物個性到人物形象的設計,無不浸透著現代農村人的特點,反映了八億農民的現實與嚮往;
二、戲劇化的矛盾衝突增強了可觀性。城市與鄉村,大款與農家人,富貴與貧窮,新與舊的意識,在一系列矛盾衝突中,活生生的農民生活展現在觀眾眼前,這些鄉村輕喜劇是貼近生活、貼近老百姓的。它們不僅僅是喜劇,更在會心的笑聲中,能讓人有所回味,有所思考;
三、地地道道的農村生活,實實在在的農民語言,反映了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的變化,反映了農民追求富裕、實現自我的精神面貌,反映了農民的淳厚和“狡黠”,使人在看慣看多了清宮戲、古裝戲和現代都市戲後,不覺得眼前一亮,為清新之氣而倍受鼓舞振奮;
四、人物塑造有血有肉、豐富豐滿。極具農村人的特點,同時又隨著時代的發展具有時代感,既有農村人的樸實與憨厚,又有農村人的小精明與算計,生動感人。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優秀文藝作品大受歡迎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到“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的戰略高度,鄉村輕喜劇的熱播反映了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代大背景下,全社會對於農村十分關注。
同時,鄉村輕喜劇的熱播也是文藝創作“三貼近”原則的充分貫徹。“三貼近”是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貼近實際,就是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真實反映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貼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熱的現實生活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觀現實,把握社會主流,從生活中挖掘生動事例、汲取新鮮營養、展示美好前景;貼近群眾,就是深深紮根于群眾之中。
“三貼近”催生著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實際、生活、群眾始終是優秀作品的活力與魅力所依、價值和意義所在。人類文化發展史表明,凡稱得上名著、名曲、名畫的,無一例外都深刻地表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人民群眾的真實情感。
08年春節在即,CCTV-1黃金劇場鄉村輕喜劇精彩繼續
08年春節在即,CCTV-1黃金劇場將播出《清淩淩的水,藍瑩瑩的天》。
由潘長江、姜超、孫寧、原華、潘陽等人主演的電視劇《清淩淩的水,藍瑩瑩的天》,以環保為主題,以喜劇為表現形式,上演了一幕幕發生在農村的悲喜故事。潘長江不僅是這部電視劇的主演,在劇中有著出色的表演,而且在劇外還擔當了一個重要“角色”,和康寧導演攜手,首次執筒當上了導演。
劇中潘長江和姜超扮演兩兄弟。哥哥錢大寶是村主任,弟弟錢二寶是村裏唯一一個工廠的老闆。一次意外的集體中毒事件,一下子讓環境污染成為了這個美麗富饒的小山村“生死存亡”的首要問題,而造成這裡污染的正是錢二寶的工廠。在情感與理智的較量中,錢大寶逐步對保護環境産生了深刻的認識,最終切斷了污染源頭,他們世代生息繁衍的小山村又恢復了青山綠水往日的生機,在共同致富的過程中譜寫了一曲動人的篇章。
潘長江以前主演的電視劇,大多以搞笑為主要目的,而這部《清淩淩的水 藍瑩瑩的天》卻前所未有的體現了一種厚重感。潘長江説:自己就出生在東北農村,這些年又演了多部農村戲,對農村、對農民懷有深厚的感情。拍攝這部戲,潘長江就是想為老百姓做點實事。他想通過這部戲,告訴農民朋友,一定要注意環境問題,不要為了片面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讓青山變成荒山,讓清澈的河流變成黑水,為子孫後代留下金磚銀磚,不如給他們留下一片綠水青山。這部戲站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體現了潘長江和所有主創人員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 鏈結:《清淩淩的水,藍瑩瑩的天》故事梗概
上水村村主任錢大寶(潘長江 飾)在為女兒辦畢業宴會的時候,發生了食物中毒,全村幾十人一下住進來了醫院,而引起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是用污染的水澆灌出來的青菜。人命關天,但錢大寶卻不相信這個事實,雖然上水村只有他弟弟錢二寶(姜超飾)開的一個工廠,但他相信他弟弟的話,這個工廠有排污設備。而承包水庫養魚的滿一花卻一直盯著錢二寶的工廠不放,因為污染在水庫裏表現得最為明顯,她養的魚在市場中賣不上價最後竟然無人要了。
錢大寶救過滿一花的命,但滿一花並不領情,非但不感激,還覺得是錢大寶欠她的,因為她沒想活,是錢大寶多事,所以錢大寶得處處讓著她才行。兩個人的關係很特殊,村裏人自然有風言風語。當滿一花盯著錢二寶的工廠排污不放的時候,這讓錢大寶非常為難。
滿一花還是把水庫的水樣送到了環保局,錢二寶知道自己被盯上了,對滿一花的不滿不時的發泄在錢大寶的身上。
中毒事件後,新來的鄉長陶曉蕙對錢大寶的表現非常不滿,但兩個人是二十年前的老同學,這非但沒讓錢大寶覺得榮耀,而是應了那句“不是冤家不聚頭”老話。原來當年錢大寶寫信追求過陶曉蕙,而陶曉蕙把這封信交給學校了,錢大寶遭遇了退學的處理,從此人生道路改變,所以二人相遇,基本是“仇人見面分為眼紅”。錢大寶對陶曉蕙存有戒心,總是分不清陶曉蕙的身份是同學還是鄉長,常常是把批評當成刁難,把關心當成誘餌,因此二人在工作上分歧很大。
錢二寶與錢大寶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兄弟情誼深厚,一直住在一個院中。中毒事件中,是錢二寶出錢頂力相幫,才使事情有了妥善的解決。然而,在滿一花的步步緊逼中,錢二寶的工廠排污越來越引起關注,最後一紙封條把這個廠子關了。在生産合同的逼迫下,錢二寶鋌而走險,撕掉封條偷偷開工。
為了全村人的現在與未來的生存環境,錢大寶不惜與錢二寶斷絕兄弟關係,堅持關閉錢二寶的工廠。錢二寶抱著錢大寶跳井,沒想到滿一花卻把錢二寶的媳婦周靈靈扔井裏去了。生死相關,錢二寶看不到錢大寶的退讓,決計與錢大寶斷絕兄弟關係。工廠徹底關閉了,錢二寶也因為偷稅進去了,錢二寶的妻子也因此跑回了娘家,平日過得紅紅火火的小院一下空蕩蕩的。
村民們都很擁護錢大寶,陶曉蕙也從中看出錢大寶為村民做事的責任心,不免對這個老同學心生好感,這讓一直與錢大寶在情感上“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的滿一花感到失落。
錢二寶出來,在知道是滿一花為自己補交了稅後,仍對滿一花對自己的檢舉不依不饒,並在窮困潦倒之中總是和錢大寶過不去,處處製造難題。他覺得人情如紙,他能耐的時候全都高看他,現在都瞧不起他,因此錢二寶破罐破摔。這時錢堆兒病了,一直以為自己在全村人面前再也沒有風光和臉面的錢二寶,卻看到了友情和愛,這讓他感動了,意識到自已開那樣的一個工廠是對不起大家的。
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導和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上水村又恢復了往日的美麗和豐饒,在成立魚業公司和觀光農業聯合體的大會上,錢二寶沒有想到他會得到重用……
CCTV-1黃金劇場歷年鄉村輕喜劇精彩回顧
◇《劉老根》(2002年)──既鄉土又不失品味,讓更多的人喜歡農村戲
由趙本山、范偉、高秀敏聯袂打造的《劉老根》講述了一個農民創業的故事。東北長白山區老農劉老根在省城生活了兩年之後,帶著“歲數不大,還想幹點事”的簡單願望回到家鄉,利用天然的旅遊資源辦起了農民度假村。在創業的過程中,劉老根不斷遭遇生活的磨難,觀念衝撞、情感衝擊和內心衝突,使這位在生活面前從來都是從容不迫的過來人,不得不一次次地重新審視自己。如何推動事業發展的進程,如何選擇情感著落的方向,如何把握內心世界的平衡,似乎是劉老根永遠都做不完的課題。
《劉老根》看似一部搞笑的輕喜劇,實則反映了一個民營企業的創業史,展示了一個老黨員實踐“三個代表”再立新功的高尚情懷。隨著劇情的發展,給觀眾越來越多的啟迪,留下越來越多的思考。尤其是它的結尾,編導意圖含蓄深遠,耐人尋味。
此劇一直蔓延始終的,還有那濃郁的鄉土氣息。這也是《劉老根》的迷人之處。俏皮直率的東北話,讓全國人民18個夜晚都聞著噴香的苞米茬子味兒入夢了。一改以往明明是發生在東北的故事,卻不聞一句東北鄉音在劇中的老調調。東北二人轉可愛的藝術魅力更得到了適時的宣傳。它那濃濃的鄉土味兒,令觀眾們感受到了濃濃的人情味兒。
◇《劉老根2》(2003年)──四招制勝,再獲觀眾熱捧
由趙本山本人擔綱導演、主演、主唱,並率領原班人馬打造的《劉老根2》再獲觀眾熱捧和社會好評。
一、笑星變哭星
眾所週知,趙本山、范偉和高秀敏是笑星,但是在《劉老根2》中,3人除了逗樂觀眾之外,還出人意料地上演哭的本領。
首當其衝的是趙本山。第8集劉老根在輸了官司之後和山杏談話,聲淚俱下痛説自己不懂經營管理,場面十分感人。而在第11集中,當藥匣子將鳳舞山莊給的酬金要交給劉老根充公時,劉老根更是潸然淚下、十分動情。
哭得最充分的莫過於范偉。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范偉開玩笑地形容自己在《劉老根2》裏“笑星變哭星”。范偉説,第一部藥匣子有點漫畫式,比較輕鬆。有了第一部的經驗之後,一開始他以為這下應該是輕車熟路了,卻沒有想到這次劇情要求他終日以淚洗面,“我本來是一個喜劇演員,在《劉老根2》裏變成了悲喜劇演員了。”
二、普及二人轉
觀眾感受到在《劉老根2》中,東北二人轉出現的次數相當多,在第9集裏就有五六分鐘,鳳舞山莊與龍泉山莊爭奪遊客都是利用二人轉作為武器,連山杏離開龍泉山莊去讀書之前都編了一段二人轉來諷刺與她不合的丁香。
為什麼《劉老根2》如此偏愛二人轉?首先,趙本山是靠二人轉起家的,上世紀80年代初在鐵嶺市民間藝術團時,他和陳佩雲表演的《摔三弦》成為東北地區最受歡迎的戲,趙本山因此走向全國。編劇何慶魁説,東北二人轉是趙本山小品的母體;其次,參演《劉老根》Ⅱ的演員,幾乎都是二人轉的高手,比如出演大辣椒的李靜,早年就已經和趙本山合作過《1+1=?》,這個節目後來上了中央電視臺的國慶晚會。再者,趙本山説,他們有意識地將東北二人轉最美的一面糅合到劇情中展示,把大東北的民風民俗、民間藝術,東北人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直率性格,酣暢淋漓地展示給全國觀眾。
何慶魁介紹,《劉老根》的播出使長江以南的觀眾都喜歡上了二人轉,可以説完成了二人轉專業藝術工作者半個世紀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三、趙本山演瘋子
劉老根瘋了這一焦點劇情出現在第19集:一名叫許嘉的人為龍泉集團勾畫了一個建高級葡萄酒廠的美好藍圖,劉老根用龍泉山莊做抵押,從銀行貸出3000萬元貸款,派許嘉去南方訂購建葡萄酒廠的設備。結果鉅款被許嘉騙走,龍泉山莊被查封,奮鬥了多年的家業瞬間化為烏有……劉老根在這種情形下瘋了!神志不清的劉老根手拿一把大剪子不停地剪著自己的頭髮。
四、給春節添熱鬧
在第一部裏,李政春出演的馮鄉長百般刁難劉老根的場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第一部相比,《劉老根2》更多了一些團圓和喜慶的氣氛。在曾經滄海之後,劉老根和丁香終於完婚了,一度叛變的藥匣子回來了,龍泉山莊在兼併了鳳舞山莊之後重新走上了正軌。這樣一個大團圓的結局給觀眾們帶去了喜氣和熱鬧。
◇《美麗的田野》(2005年)──在平凡中發現的偉大,在田野中發現的美麗
《美麗的田野》是“田野三部曲”的第二部,主創人員把筆觸伸入到鳳凰嶺村,伸入到社會的最基層。《美麗的田野》講述的是一個村主任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兄弟的故事,一個親情與大義的故事。通過一系列鮮活生動的人物,展示了二十一世紀中國農村美麗的生活畫卷。製片人闞小龍表示,《美麗的田野》區別於同類題材其它作品的一大特點是:在創作過程中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融為一體,在保持生動,鮮活,直面生活的現實主義基礎上,又用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展示了中國農村的現實與希望,展示了中國農民的生存與夢想。
《美麗的田野》直面“三農”問題,具有獨特的思考和深邃的詮釋。整部電視劇積極向上,在反映農村及農民生活狀態的同時,創作者用極大的情感,謳歌了這個偉大的時代,謳歌了在田野上生活人們的真善美,謳歌了這一片美麗的田野。該片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將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融為一體。題材重大、思想厚重,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感召力。
《美麗的田野》藝術精湛,製作精良,將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了完美的統一,在重視電視創作的普遍性同時,更強調電視劇作品的文學性。《美麗的田野》沒有簡單的將作品停留在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表層意義上,而更側重於對人的描寫,對情感的敘述,將田野與李長順的兄弟之情、七娘與孩子們的母子之情、鳳凰嶺人與人之間的友情和親情作為本劇的一條主線。創作者用極大的熱情堅守著歌頌善良,捍衛美麗的創作原則。通過美麗田野上一個個善良的人們,歌頌了人性的美麗,歌頌了人格的美麗,歌頌了和諧的美麗。《美麗的田野》講述的是一個村主任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故事,但同時也是一個兄弟的故事;一個親情與大義的故事;一個大真、大善、大信、大美的故事。
《美麗的田野》對於人物的刻畫力求生動而典型,平凡而深刻。田野的回歸、李長順的覺醒、葵花的執著、七娘的大善大義、丁春麗的大愛大恨、八路國的精神引領、三軍司令的生活狀態,以及美觀面對平淡生活的滿足和對愛情的渴望,都為中國電視劇畫廊提供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這一個個普通而又生動的人物,是創作者們在平凡中發現的偉大,在田野中發現的美麗。
《美麗的田野》氣勢恢宏,色彩飽滿,具有強烈的影像衝擊力。為了體現田野的美麗與遼闊,為了凸現生活在這一片田野上人們的精神世界。《美麗的田野》以青紗帳、葵花地作為該片的主影像,青紗如墻,葵花如海,展示了大東北的廣袤與美麗,展示了中國農民堅韌頑強的精神。
◇《鄉村愛情》(2006年)──趙本山玩轉“農村愛情偶像劇”
由趙本山擔任製片人和藝術總監,趙本山、范偉客串,全部由新人挑大梁的《鄉村愛情》播出後大受歡迎。該劇不僅有明顯的趙本山印記,更有幾個漂亮年輕人的愛情故事。
這是一部反映農村青年愛情、婚姻、事業、生活的輕喜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當代農村青春片。全劇以大學生謝永強與農村青年女王小蒙的愛情生活為主線,塑造了一群鮮活富有新時代氣息的農村青年形象,通過幾對年輕人的愛情生活和創業故事,多角度地向我們展現了一幅當代農村青年的愛情生活畫卷。《鄉村愛情》以愛情命名,其中的情感關係令人眼花繚亂,可謂將千姿百態的鄉村愛情盡攬劇中。劇中表現的真情實感,撥動了觀眾心中渴望真善美的弦。輕鬆中帶著喜慶與幽默、曲折中滿含希望和力量。
現如今的農村是什麼樣的,很多人都是通過影視為途徑了解。《鄉村愛情》真實反映了新農村的新生活。”
《鄉村愛情》大大方方描繪了新時期農民的新思路、新追求。它把農民從傳統種地到經營多元化、追求多彩理想繪聲繪色地表達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鄉村愛情》中的很多經典語言在觀眾中廣為流傳,觀眾認為:“這些具有生活味的語言寫透了中國農民的靈魂。”
◇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2006年)──小品屆大腕兒雲集農村賀歲喜劇戲
由丁霄漢導演,潘長江、方青卓、郭達、李琦領銜主演的《別拿豆包不當乾糧》是一部地道的農村賀歲喜劇戲。全劇緊扣構建和諧社會的主旋律,向觀眾講述了一個是新時代農村的嶄新形象。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從農村選舉村幹部這個典型而敏感的話題入手,寫在海選村幹部過程中,農民如何“窮則思變”、“富而思進”。潘長江主演的豆包村長,起初只是一個摳門的小富農,一心只想著如何賺錢、攢錢。然而他的老婆卻一心只想讓他當官,於是陰差陽錯之下,他被當選上了村長。這一過程不僅讓他必須面臨著怎樣當好村長的問題,也讓他招來了一些惟利是圖的小人們的仇恨,故事就在矛盾衝突中展開了,最終豆包帶領著全村人民走上了富農之路,豆包成了乾糧。
在《別拿豆包不當乾糧》中,觀眾看到了非常真實生動的農村人物的代表。豆包村長心地善良、本質純樸,但是這些優點卻一直被與生俱來的小農本質所蒙蓋,使他顯得多多少少有一些自私自利、個人主義……但是當選了村委會主任之後,隨之而來的環境變化,同時也“強制”地變化了他的性格環境,使得這個平時葫蘆峪裏以“摳門”和“不露富”而聞名的趙喜富徹頭徹尾地變成了另一個人……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最大的看點之一在於,它雲集了當今小品界中的眾多大腕們,從潘長江、李琦、方青卓、黃曉娟、到杜旭東、候耀文、句號、邵峰等人。如此眾多的小品笑星們共同主演,這在電視劇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 《喜耕田的故事》(2007年)──貼近生活真實,適應時代變化
07年暑期,《喜耕田的故事》在CCTV-1黃金劇場精彩亮相。作為向黨的十七大獻禮的重點影視作品,該劇以2006年中央免徵農業稅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背景和切入點,以山西農村一個進城務工的普通農民喜耕田,憑著對家鄉深厚的感情毅然返鄉的生活為主線,通過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故事,表現了新時期農民的所思所想和喜怒哀樂,塑造了喜耕田、青梅等一批新時代農民的鮮活形象,展示了億萬農民在黨的領導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生動實踐。全劇以春、夏、秋、冬四季構成一個完整的篇章,以紀實風格、輕喜劇色彩,形成了鮮明特色。與熒屏上常見的東北農民戲相比,這部以山西農村農民為主體的戲抖包袱比較含蓄,跟土地緊密相關,可以説是生活氣息濃郁、鄉土味濃厚。
為了表現正在廣大農村發生的深刻變革,《喜耕田的故事》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做了許多積極的探索。首先它是從喜耕田的視角展開敘述的,在電視劇中,喜耕田講述了他看到、感受到的人和事,具有比較明顯的“紀實性”。
創作者認為,這是一部真正從農民的視角來説農民事情的作品,而不是站在農民之外或之上説農民,把敘述的焦點對準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對準了農民每天都要經歷、在農村每天都要發生的瑣碎的生活。因此該劇藝術手法上採用了“獨白”的形式,2006年時中國的農民在想什麼?他們有著怎樣的願望和追求?觀眾都可以從這些真實的發自內心的獨白中找到答案。
該劇獲得業內一致好評,認為該劇貼近生活真實,當人們無意中邁出像每天都一樣的步伐時,卻在不經意間拉開了新的歷史序幕。就像農民並不是首先具有變革的意識才在這樣的觀念作用下開始變革,而是他們逐漸適應時代的變化,在不自覺之間推動了變革。(文/馬軼紅)
責編: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