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長江之北、安徽當涂縣境內的採石磯,因李白衣冠冢而聞名天下,每年的吟詩節更是吸引眾多現代墨客。
日前,記者與化名溫濤的東部某省農科院研究員以“調查糧食害蟲”的名義來到這裡。因為緊挨採石磯風景區南山腳下,馬鞍山市糧食有限責任公司第一糧庫正位於此。
4月1日下午15時,這個存儲中央、省、市三級儲備糧總容量約8萬噸的地方,糧倉大門落滿灰塵,成人拳頭大的鎖佈滿鐵銹,只有門衛和辦公主任兩人在上班,這是此行探訪的第二個糧庫。
進大門在中間的水泥路上步行約1分鐘,來到最後面的一座帶有天井和池塘的2層小樓,糧庫辦公室的王主任在二樓中間的房間里正同時操作著一台筆記本和一台臺式電腦。王的腳上,穿著一雙老虎毛顏色的拖鞋。
“去年秋天就已清倉了,沒有一粒糧食”,王主任表示,“你們來晚了。”
去年秋天處理的糧食,大部分在市場上賣掉了,“這幾年糧食市場不景氣,以保護價收來的糧食加上倉庫保管費使得整個糧庫經營虧損”;另外一小部分(國家儲備糧)則轉到了當涂縣國家直屬糧庫。
這裡大小有14個倉庫,根據規劃,未來在糧庫後面不遠處,即將建設一座新型的大糧倉。也因為此,王主任説,這段時間每人約半個月才輪流值班一次,“在辦公室更不需要外出”。
“新糧倉的建設並不影響老糧倉,根據國家規定,即使是拆遷也得保留至少40%的儲備糧”,溫濤對本報記者表示。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身為政協委員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提交了一份有關糧庫空置問題的提案,引起轟動。“有些國家儲備糧庫是空的,這些人虛報是有好處的,他們可以從國家拿補貼,還可以拿倉庫來存其他東西,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據媒體報道,提案交上去不久,溫家寶總理對此專門作出了批示,還要求有關的糧食局長來找袁隆平。不過袁認為,“我覺得還是要微服私訪,大張旗鼓去檢查怎麼看得出問題!”
在溫濤看來,袁隆平所寫提案反映出的問題正是糧食體制改革後所暴露出來的漏洞。一方面向上虛報庫存容量數字騙取國家保管費,另一方面通過倒賣“不允許動”的儲備糧或出租糧倉在市場上贏利,兩者實現了當前糧庫的“雙重套現”。
在上周舉行的全國農業和糧食生産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強調了農業和糧食生産的“極端重要性”,這是保證市場供給、抑制通貨膨脹、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迫切要求,是應對國際農産品市場變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
庫存之疑
在探訪上述馬鞍山市糧食有限責任公司第一糧庫之前的幾個小時,記者來到了此行探訪的第一個糧庫——向山鎮糧庫。
“你們現在來買糧沒得用,因為糧庫根本沒糧可賣”,4月1日中午,馬鞍山市向山鎮車站旁公園里正打太極的黃大爺對本報記者表示,“糧庫已經有至少三年沒有糧食賣了。”
“就這麼大一點地方,這些事情我們都知道”,另一旁的一老者附和著説。
步行大約300米後,記者來到向山鎮糧庫(蕪湖糧庫直屬庫),除了一個看門的老人外,臨近街道的辦公樓全部鎖門,“好幾天沒人了,不知道到哪去了,也輪不到我問。”
這裡前後四進倉庫,一摸大門上的鎖就會有黃色的鐵銹粘到手上——且鎖沒有扣上。前後推門查看,只有一個倉庫存儲著小麥,其餘均清倉。
“這是蕪湖的一個企業老闆在這裡租的,大約有2萬斤小麥”,看門老人説,“有什麼事情你明天再來吧。”
從馬鞍山市糧食有限責任公司第一糧庫乘出租車大約1個小時,記者一行來到當涂縣國家直屬糧庫(國有糧庫),這是此行探訪的第三個糧庫。
放眼望去,三排白墻藍門的糧倉格外顯眼。這裡依山伴水,與中國傳統風水學説頗為順應。
不過,一個打掃衛生的中年女子説,目前只有陶總在辦公室,其他人最近都是下午3點半就下班。
記者進到陶總的辦公室,門牌上寫的職務是“副總經理”。他正一邊寫材料,一邊輔導著正上小學2年級的兒子。
對於“調查農業害蟲”,在陶的記憶中只有1996年鄭州某學校的教授曾來過一次。
閒談中得知,這個糧庫,按照國家投資設計庫存量為10萬噸,2002年建成,但因上任當涂縣糧食局局長朱支芳(2007年10月因受賄20余萬元被判有期徒刑10年)而使得現在只有不到6萬噸的容量。
溫濤研究員曾做過生産隊長,在基層工作近20年,因此當溫濤説出關於糧庫管理的種種事情後,陶副總説,“是啊,不過全國都一樣”。
“按照《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規定,必須保證倉庫裏有總庫存量的40-50%,其中,20%當作部隊戰略儲備用糧,20%為城鎮居民用糧,還有10%國家應急調用糧”,溫濤表示,還有一半,按照國家規定,可以自由交易,但作為國有糧庫,必須上報國家糧食局審批和備案,不能擅自做任何處理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