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網絡購物已成為很多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在亞洲最大的C2C購物網站淘寶網上,每天有近900萬人在這裡“逛街”,相當於近600個家樂福、沃爾瑪這樣的大賣場的客流量。
目前,全國有4640萬網民參與網購,2007年他們每人用於網購的平均花費為1000元人民幣。與此同時,由於我國網絡零售的法律、信用等體系尚不健全,網絡零售中經營不規範、不履行承諾等現象時有發生,誠信問題已成為網絡購物發展中的最大瓶頸。
去年網絡投訴8425萬起
數碼産品、珠寶首飾成重災區
不久前,北京的楊先生想買一部數碼相機,他在網上搜索關於數碼産品的賣家信息時,偶然發現某某數碼網,那裏銷售的所有數碼産品價格都非常低。
於是楊先生就與賣家聯絡,對方解釋説,因為都是走稅産品所以便宜,並告訴楊先生需要先匯款才能發貨。楊先生按照對方指定賬戶匯出1100元後,對方又説訂單太小不能發貨,要楊先生湊足5000元訂單。無奈之下,楊先生又拉攏了一些人購買。可第二次款項匯出後,對方又説貨被工商部門沒收了,要楊先生補交稅款,説是稅款補齊後兩小時就發貨。
急於得到貨的楊先生又一次匯了款,可對方仍舊沒有發貨,又來電讓他補交關稅。這次楊先生終於憤怒了,堅決要求對方退款。對方表示,退款可以,但要等到年底公司結賬時才行。楊先生這才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了。他嘗試查對方網站的ICP備案號,發現根本沒有註冊,而網站上公開的電話也是用一號通捆綁的一個虛擬號。
與楊先生有著類似遭遇的人還有不少。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最新公佈的匯總統計:2007年,全國關於互聯網的投訴達到8425萬起,比上年增長了6.7%。
網絡購物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利用低價誘惑消費者;虛構消費者在市場上買不到或號稱有神奇功效的産品;偽造中獎信息欺騙消費者,騙取消費者的預付費或要求消費者先將錢款劃撥;設置障礙,推諉拖延,退換困難;某些提供交易的平臺未盡到監管的責任和義務。
統計顯示,消費者對網絡購物的投訴主要集中在數碼産品、珠寶首飾、化粧品、服裝、圖書音像等方面。
交易額小,維權成本高
網購消費者遭遇維權尷尬
對不少熱衷網上購物的消費者來説,體驗網購帶來的便捷、實惠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維權困難的現實。最近,在北京一諮詢公司工作的吳小姐就遇到了一件倒楣事:她花125元在網上“淘”到一款護膚品,簽收後得到的卻是一堆碎玻璃。
由於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逛街,吳小姐所有的日常用品幾乎都來自於網購。前不久,吳小姐在淘寶網上淘到了一款價值125元的護膚品。由於是老客戶,經過一番還價,賣家同意包快遞,吳小姐省下15元郵費。
當天晚上,吳小姐爽快地將125元錢打入“支付寶”賬戶。3天后,護膚品從上海快遞到了北京。吳小姐要求先開箱驗貨,可快遞員説,要先簽字才能開箱,因為沒簽過字這包裹就不是你的,這是行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