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鷺PET無菌冷灌裝生産線一角 |
有數據顯示,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為三年。然而,銀鷺卻走過了27年,並創造了年産值100億元的輝煌。
率先開啟大企業時代
近年來,中國飲料行業面臨新的發展形勢,由於新進入企業不斷增多,上遊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導致行業利潤降低,因此我國飲料行業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可以説,隨著飲料工業規模化、集約化的深入推進,通過兼併重組、淘汰落後,已涌現了一批市場佔有率高、帶動能力強的骨幹企業和企業集團。在中國飲料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一批本土品牌逐漸成為或全國、或區域、或品種的主力品牌。據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統計,目前,全國飲料行業已有5個品類、24家企業獲得“中國名牌”稱號。至2009年,“中國飲料工業二十強”規模得到相應發展,實現飲料總産量3519萬噸,比2007年增加36.90%,佔全國43.28%。同時,《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飲料行業10強企業産量已佔全行業的53.9%。
但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報 中國食品報道》記者也注意到,同其他行業相比,中國飲料行業龍頭企業無論是營業收入總額比例,還是年增長率都沒有體現出強勁的拉動力,且仍存在先天不足、後天發展亞健康的問題。
2011年銀鷺的銷售額突破百億元人民幣,在中國飲料業位居前五,罐頭行業躋身三甲,銀鷺從一家默默無聞的村級罐頭小廠發展到全國最大的罐頭、飲料生産基地之一,率先開啟了中國民營企業的“大企業時代”。新的歷史時期,銀鷺將調整戰略從做大做強逐漸提升到做強做優,實現引領行業並參與國際競爭的宏偉目標。 進入21世紀以來,産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加快了食品産業領域的資源整合重組。龍頭企業只有將自身強大的生産力、流通力和文化力緊密融合,形成強大的開拓創新能力,才能在市場競爭和國際爭雄益加激烈的形勢求得生存和發展。
譜寫民族飲料崛起“三部曲”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銀鷺八寶粥已經成為走親訪友時最常見的禮物,銀鷺花生牛奶成為我們早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生産這些方便、健康、美味産品的銀鷺集團,已形成年生産能力近300萬噸的強大産能,主導産品八寶粥罐頭、花生牛奶複合蛋白飲料連年産銷居全國行業前列,企業躋身“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國罐頭和飲料行業十強”。目前,銀鷺的産品已經涵蓋了複合蛋白飲料(包括花生牛奶、核桃牛奶、燕麥牛奶等)、果蔬汁飲料、純凈水等多種類型。27年的堅持不懈,從國內飲料行業的新興競爭者到領軍地位,銀鷺的發展也譜寫了中國民族飲料業發展的“三部曲”。
回顧銀鷺這個血液中流淌著鮮明中國特點的企業成長史,可以發現,他同國內大多民企一樣,白手起家,草根出身,儘管底子薄、根子淺,但有一股“敢於拼搏、勇於引進、善於學習”的創業精神。不僅如此,他們都善於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在充分競爭的農産品加工的快速消費品領域有所建樹,並建立起頗有中國特色的製造加工、渠道建設、品牌特點。
飲料行業是中國食品界競爭程度最激烈、品牌更迭頻率最快的行業。這裡不但有跨國集團的寡頭級品牌,更有中國本土催生、在市場上百煉成鋼的後起之秀。有事實為證,銀鷺順風順水一路騰飛時,福建省昔日幾百家罐頭企業,大部分不見了身影,飲料行業中,往日的第一茶飲“旭日升”已經沉沙折戟。因此,我們在感慨銀鷺發展速度驚人的同時,更應該學習銀鷺集團董事長陳清淵和他的銀鷺集團對市場、對時代脈搏的精準判斷。
凡是了解銀鷺發展史的人,無不為銀鷺準確的發展步伐由衷讚嘆。1988年,中國面臨嚴重通貨膨脹。1989年,美國限制從中國進口蘑菇罐頭。受到重創的中國罐頭行業一時哀鴻遍野,福建的罐頭廠從全盛時期的兩三百家,銳減到數十家。銀鷺創始人堅定信念,倔犟寸進。次年,獲得投資的銀鷺逆市佈局,建設廠房、購進生産設備。回暖後的市場對商品需求旺盛,産能大幅提升的銀鷺依然供不應求。經歷了兩年經濟高增長,從1992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經濟泡沫膨脹,宏觀經濟開始進入緊縮期。然而就在這一年,銀鷺引進台灣經驗,開始生産八寶粥。1995年,緊縮的宏觀經濟進入最後階段,銀鷺開始徵地擴建廠房,第一個按標準化規劃、面積達14000平方米的國際標準飲料生産廠房開始建設,同時引進3條600罐/分鐘的飲料生産線。隨後,中國經濟實現軟著陸,及時擴大的産能再度發揮巨大作用,逆勢佈局的銀鷺再度得手。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來襲,銀鷺又迎來一次産能擴張的良機。“這一年我們建了三個工廠,從同業手中低價收購了好幾條優質的二手生産線。”一位銀鷺公司的高管告訴記者,其中花不到2000萬元從上海某公司購買的4條利樂包生産線最為划算,“當時一條生産線價值1000多萬元,轉賣給我們時才剛使用3個月。” 也是在1998年,銀鷺提出創辦高科技園區的構想。隨後,一個擁有與食品飲料生産相配套的具有同行領先水平的現代化生産線、倉儲、物流配送、制罐、彩印、紙箱等上下游産業的工業經濟産業鏈逐步形成,銀鷺的發展進入騰飛期。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這句詩正是銀鷺騰飛過程的寫照。在風暴來臨時,有的企業選擇俯下身子等風過去,有的企業選擇迎著風艱難前行,而陳清淵和他的銀鷺卻擅長在風中調整,一有機會便乘風而起。風雨兼程27載,銀鷺完成了企業發展三級跳:從村級企業到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再到全球行業巨頭、世界50強企業的重要成員可以説,銀鷺的成功,塑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但可供借鑒的企業發展樣本。
中國名牌的世界品質
除了對時代脈搏的精準把握,銀鷺的成功還有三件法寶:人才、科技和名牌。談到這個戰略規劃,陳清淵説:“説到人才、科技,大家都不難理解,但是一提到名牌,就有疑問。我們並不是在趕時髦,做表面文章,其實要打造一個有知名度、影響力的品牌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涉及許多方面,最重要的還是要誠信經營。另外,還要在産品質量、技術設備、企業文化等很多方面進一步提高和完善,最終走出一條屬於銀鷺集團的品牌發展之路。”銀鷺正在朝著這個目標邁進,為了這個目標,銀鷺人走過了堅實而具有開拓性的道路。從堅持“一瓶、一罐、一包,追求卓越;質量、安全、衛生,滿意顧客”的質量方針,嚴把質量關到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
“質量是企業的生存之本”,陳清淵深諳這個道理。銀鷺集團自創立之初,就嚴格按照ISO9000-GB/T19002系列標準,建立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推行全面質理管理制度,不斷健全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形成了“人人是品牌形象大使”、“全員參與,質量為本”意識。
2003年,銀鷺集團斥資3億元人民幣,引進了一條“無菌冷灌裝”進口生産線,這條生産線代表著當今世界飲料業的最先進水平。這條生産線的無菌技術達D6級,最早用於航天領域,幾乎沒有微生物的存在。在整個生産過程中,所有接觸到果汁的其他物品要進行高精密過濾,以達到除菌的目的,用這條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産線生産出來的銀鷺番茄有益或銀鷺其他産品均不需要用到防腐劑。
這條生産線的順利投産也讓世界對中國民企刮目相看——中國民企有世界級的科技,有世界級的品質!現在,銀鷺集團以食品飲料生産為支柱,涉及果蔬保鮮、進出口貿易、包裝材料製造、農産品深加工、科研開發、物業管理、實業投資等多種産業領域,擁有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及當今世界領先水平的現代化生産線30多條,具有較強的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生産能力,年産各種食品飲料罐頭60萬噸,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先後榮獲全國鄉鎮企業技術創新示範單位、農業部全面質量管理達標單位、全國百家重合同守信用單位等60多項殊榮。
“三思”後振翅飛向世界
回顧銀鷺集團27年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其經歷了三次陣痛般思考:改革開放初期,銀鷺人思考如何搶佔市場;企業做大後,他們思考怎樣成為行業的強者;當全球化時代到來時,他們又開始思考,民企如何“與狼競舞”?
作為細分市場的龍頭企業,做大後的銀鷺不時遇到遞來的“橄欖枝”,幾年前,眾多知名企業、跨國巨頭就曾想將銀鷺納入旗下。
然而,直至2011年11月17日,銀鷺雀巢合資合作的謎底才正式揭開,伴隨合資合作大幕的開啟,銀鷺也開始了新的發展規劃和全新的總部運營模式,銀鷺廈門總部“年産60萬噸食品飲料新廠”開工典禮、銀鷺全球運營總部喬遷儀式也同時舉行。銀鷺和雀巢共同用這樣一種方式向世人宣告:一片更廣闊的天地已經向振翅翱翔的銀鷺徐徐打開。
對於雀巢而言,並購銀鷺對其在中國的現有産品系列包括調味品、咖啡、糖果、瓶裝水、奶粉、專業餐飲産品等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有助於雀巢公司擴大對中國速食食品市場的供應服務。而雀巢看上銀鷺的另一重要原因則是,在中國食品飲料市場頻頻出現質量問題的背景下,銀鷺卻從未上過“黑榜”,幾乎沒有負面新聞,品牌聲譽極佳,商品品質也獲得了消費者認可,這些與雀巢的公司文化很契合。
而對於銀鷺而言,陳清淵堅持選擇不上市,而是選擇跟更強的企業合作,則是為了借此學習它們的經驗,利用它們的科研成果,幫助銀鷺更好地發展,另一方面銀鷺也能從合作中獲得後續的規模擴張、持續發展的資金支持。雀巢是世界食品飲料行業的巨頭,它的很多方面都是值得銀鷺去學習和借鑒的。
借助雀巢品牌的世界性影響力、雄厚的産品科研開發與質量管理資源以及全球性市場網絡,銀鷺將實現自主創新能力質的飛躍、銀鷺品牌的國際化和銀鷺産品國際市場尤其是東南亞市場的開拓。更重要的是,雀巢將把世界一流的食品加工從田間到最終消費等産前、産中、産後全過程食品安全管理控制和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預警體系,全面導入合資後的銀鷺公司,進一步增強銀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這對於銀鷺和中國整個食品飲料行業來説,無疑是一個促進和提升。
按照銀鷺的設想,銀鷺將在近5年內加快國內生産基地擴張建設佈局,計劃新建5個生産基地,新增年産能360萬噸。這5個生産基地包括:廈門年産60萬噸食品飲料生産新廠,該項目預計總投資10億元,達産後年可新增産值30億元,新增就業3000人;計劃投資18億元,在安徽建設年産120萬噸的安徽銀鷺食品工業園,該項目達産後年可新增産值50億元;計劃投資12億元,在四川成都建設年産70萬噸的四川銀鷺食品工業園,該項目達産後年可新增産值35億元;此外,還計劃于2013年啟動東北、華北或西北年産60萬噸生産基地2—3個,預計總投資20億元。未來,銀鷺還將適時走出國門。
銀鷺品牌保持不變、生産基地擴張、管理模式優化,銀鷺對於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滿。陳清淵説:“2011年銀鷺集團各産業累計營業規模突破100億元,取得‘十二五'發展規劃開門紅,到‘十二五'末,銀鷺的目標是突破250億元”。
企業強則中國強,大企業的發展,不僅關係到企業的成敗,同時關係到國家經濟與綜合實力的興衰。我們期盼著,有一天, “中國企業”可以與“美國公司”、“日本公司”一樣,在世界經濟版圖上崛起。
責編:肖斐